人人都是猎物人

???????

书房说

这是一个人人都能成为猎物人的时代,你可以成为对生活最上瘾的猎手。

这也是一个随时会被物类裹挟的时代,你要成为那匹黑马眼里最清醒的骑手。

人人都是猎物人文

张丁歌

有人说:在最好的书籍之后,在最漂亮的女人之后,在从未见过的最美丽的沙漠之后,便开始了生活的剩余部分。这如同信息文明时代,终日身处庞然世界的人,开始渴求大浪淘沙的心境。让·鲍德里亚是这样回答的:事实上,其它的事情正在发生——另一本书,另一个女人,另一片沙漠——生活的剩余部分又成为生活本身。

他甚至说:应该给那些物体,包括欲望的对象,以壮烈死亡的机会。如一个花瓶,一把椅子,一本书,一个衣柜。一次在你脑海中爆裂的机会,一次向四周飞溅的机会。

世界在我们看来是一个庞大无比的事物。我们每天都要面临选择、取舍、替代与更新,似乎时刻都在直面NewDealoflife.NewDealofDesire.(生活的新部分,欲望的新部分)。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具备一套猎手的品质,像瞄准书籍、女人、沙漠那样,瞄准最适合你的生活,以便将身心安于这个繁杂的现代丛林社会。

奥尔特加·加塞特在《大众的反叛》中称:我们这个世界的大幅度实质性扩张,最终并不在于它越来越宽广的维度,而在于它包容了越来越多的事物。每一种事物——我们在最宽泛的意义上使用“事物”(things)一词——都是我们可以渴求、相望、使用、取消、遭遇、享受或抵制的,所有这些概念都意味着生命的活力。

猎物人的时代,是动词的时代,是富于活力的时代。它去发现、审视、捕捉有意义的物,如同去收集遗落于世间的名词、副词与形容词。猎物人的存在,是让生活的剩余部分,还原成生活本身的隐形推手。在物质生活亟需审美化、精神化的今天,人人都该成为那个擦拭猎枪的猎手,做一个潜伏于生活的猎物人。

猎物教是瞄准物质文明的刻度,丈量万物的尺度,为生活美学做改善、提升。

那个俄罗斯的“火星男孩”波利斯卡又对地球人放言:你们的世界都是实利主义的——你们的科技,你们的一切都是围绕着物质,围绕着金钱而转。地球上许多人认为原子武器是最大的危险,其实不是,最大的危险是拜物主义。

◥“火星男孩”波利斯卡

这或许不是危言耸听。爱物,却不役于物,是物质世界的生存法则。

猎物不同于拜物。猎物则是对物的甄选,面对万物,它既擅拥有,又懂舍弃。猎,是发现,是邂逅,亦是选择,是分享。拜物则是人们对于自身匮乏所做的弥补行为,认为可以通过对物品(物恋)、商品(商品拜物)、部分身体(性拜物)的占有,来否认自身的匮乏,试图抓住已经消逝的事物。

就像法国小说家佩雷克在小说《物》(年)中描述,消费时代的一对男女,不得不追随《快报》提供的关于舒适生活的标准:宽大的浴巾、引人瞩目的揭秘案、时髦的海滩度假、外国风味的烹饪、各种有用的小诀窍……似乎拥有了它们,才拥有了在巴黎社会的独特身份。

在鲍德里亚看来,拜物教是一种“宏大的物恋的隐喻”,如同德·博兹在《物恋崇拜的意识》中描述:对某种现实的、物质性的物的崇拜可以称之为物恋……正因为如此,我将其称之为拜物教。

猎物教是瞄准物质文明的刻度,丈量万物的尺度,为生活美学做改善、提升。拜物教则易幽灵化商品背后的物神(齐泽克语),因过度占有而导致生活带宽的稀缺。

“不要低估物体被发现的欲望。”鲍德里亚接着说,“我们发现了原始社会、美洲大陆、原子、无意识、病毒。我们以为靠着科学而无辜地发现了它们。然而它们也同样发现了我们,并且蜂拥而至来到我们的世界中。”

生活因发现而美,因蜂拥的发现,而美得遗憾、美得危险。面对琳琅满目的物品,有时需要的是警觉,而不是忠诚。这是拜物主义者对物质世界应始终保持警惕的理由。

今天,商品化不断冲击着审美文化。奥尔特加·加塞特曾举例分析“生活的改善”。“以我们日常生活中任何一件事为例,比如说,买东西。让我们来设想一下,有两个人:一个是当代人,一个是18世纪的人,他们拥有相对于他们各自时代同等币值的财富,试比较他们各自可供购买的物资储备,你会发现其间存在惊人的差异。

试验的结果是:供当代购物者选择的可能性范围几乎没有限制,市场上的东西可谓应有尽有,没有什么是你不曾想到的,也没有什么是你不曾希望得到的,反过来说,市场上实际出售的这些东西,也不可能是你一个人全部都能想到、全部希望得到的。”

他进而得出推论:当我们决定购买某种物品时,购买活动也就结束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首先是一个选择行为——这种选择开始于我们面对市场所提供的诸种可能性。因此,可以推论说,就其“购买”方面而言,生活首先存在于此种可能性的反复选择当中。

奥尔特加的分析,如同为猎物人勾勒出一套生活狩猎守则。猎,首先是选择,其次,是反复选择。猎物人,则是经由选择、创造、发现、传播与分享,把物质带向文明与审美高度的猎手。他们的任务已不是买买买,而是收藏、品鉴与溯源。

万物中总有黑马。在猎物人面前,它们有情感,有语言,有脾气,亦有命运。它们在人类中间寻找猎手。

好物与真正的猎手之间,应是棋逢对手,肝胆相照。就像布罗茨基在《黑马》一诗中所写:它为何在我们中间停留…/驻足直到黎明降临的时候?/…为何从眼中射出黑色的光芒?/它在我们中间寻找骑手。

万物中总有黑马。在猎物人面前,它们有情感,有语言,有脾气,亦有命运。

法国哲学家保尔·德罗亚当属日常生活中的猎物人。他在《物类最新消息》中,与身边51件物品反复对视、重新阐释。——“碗”:不是为了在餐桌上炫耀主人的品味,而是为了终止水无止境的流动。“叉子”:拉远人与食物的距离,将世界数理化,与他人的关系中立化。“回形针”:不只是办公室里分类文件的工具,而是温和地抗拒散乱,坚定地抓住秩序,本身就是一种伦理。“钥匙”:拥有谁在门内、谁在门外的控制权。“雨伞”:一个携带式的屋顶,一片属于自己量身订做的天空。“凉鞋”:是一种界面,介于自然与文化、肉体与土地、过去与现在、手艺与工艺、热与冷之间,是一张使不同世界得以共存、相接的薄膜,亦是一处与移动、轻盈、风有关的世界绉褶。

这是一场人与物的对话。人发现物,赋予物以新的意义。物类又成为衡量人类的尺度,它们让你惊愕、疯狂,或复归平静,它们在人类中间寻找猎手。

◥王世襄

王世襄人称“京城第一大玩家”,他是名符其实的人间猎手——格物致知,辨物居方,以心役物,猎物人三重境界全占了。“我自幼及壮,从小学到大学,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秋斗蟋蟀,冬怀鸣虫,挈鹰逐兔,狗捉獾,皆乐之不疲”。玩物大家,却毕生沉于猎物、研物。明式家具、漆器、佛像、铜器、鸽哨、古籍善本……,无一不经由他的收藏、研究,得以正名,成为当代“显学”,进而写出“一本本、一页页、一行行、一字字,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注脚”(启功语)的著作。

晚年王世襄一部《锦灰堆》,更令毕生情趣、学养尽现。学者王风曾评价,“那么多美好的东西,如果没有王先生在不绝如缕时接一把手,结局可真不好说。他就是那根‘缕’”。

沈从文亦是一位大藏家。他曾在小说《主妇》中,借笔下主人公间接描写了自己涉猎收藏的嗜好,“他钟情于古旧文玩,面对成双的羊脂玉盒、青花盘子连呼着‘宝贝’,喃喃自语:一个人都有点嗜好,一有嗜好,就容易积久成赢,欲罢不能……”沈从文小说写作之外,倾力研究陶瓷、漆器、丝绸,服饰……用17年时间,写就一步25万字、多幅照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如此“猎物之道”,引得汪增祺叹其所事之业为“抒情考古学”。

◥《洛书河图》

阿城更是一位潜伏世间、深藏不露的猎手。似乎万物到了他那里,都会重新寻到一处身世,他自有一套体系与暗流的招式,深察微物之神,用定见为物事把脉、命名。阿城也喜好收藏古董相机、古籍图录,却不以“见物”、“藏物”为终点,他更重藏“识”——那是常识,通识,智识与见识。他的《洛书河图》,像钻去人类自己洞穴之壁上,凿下了物的原始印记。

他们是打通过去与未来的猎物人,是黑马上的骑手,是万物与世界之间的缕。

艺术家与作家是观念上的猎物人。他们看待物的方式,就是与世界相处的方式。

现实世界以上,作家与艺术家,总是最先成为敏感的猎物人。他们与物的关系,就是与世界的关系。他们看待物的方式,便是身处物质世界的一种世界观。

土耳其作家帕慕克在《纯真博物馆》中,便用物搭建起一座爱情乌托邦。在他笔下:婚约在身的富家少爷凯末尔,爱上了18岁的贫穷少女芙颂。世事难料,爱人永逝。男主人公便靠收集、猎寻情人触碰过的一切物品来纪念爱情:盐瓶、小狗摆设、顶针、笔、发卡、烟灰缸、耳坠、纸牌、钥匙、扇子、香水瓶、手帕、胸针……甚至是个烟头,并用15年时间走完个博物馆后,在伊斯坦布尔建起一座“纯真博物馆”。

◥纯真博物馆

这座在小说外真实存在的博物馆,存满了上述有生命的物,让时间变得永恒。“遇见你,就好像我的胃里有了午饭,勃颈上有了阳光,脑子里有了爱情,灵魂里有了慌乱,心里则有一股刺痛。”这种睹物而起的感受,已经分不清来自小说中的凯末尔,还是来自生活中同样嗜好收藏(爱情或物品)的帕慕克本人。

宋应星写下《天工开物》时,不会想到半个世纪后,有人借用他的概念,在小说中“研物”。《天工开物

栩栩如真》是香港作家董启章《自然史三部曲》之一。收音机、电报、缝纫机、打字机、卡式录音机和书、电视、汽车……日常的物类被赋予生命,成为构建小说的完整线索。物的演变史背后,是香港百年一户家庭三代人的生活史。

导演文德斯在摄影集《一次》中,也擅用镜头与物对话。“我还相信道具的叙事能力,一把椅子,它那时的状态,仿佛有人刚刚从椅子里站起来。桌上一本翻开的书,刚好看到标题的一半,或者仅仅是衣服,汗渍,皱纹,补丁,残缺的纽扣,新熨烫的衣服!一个女人的生活经历,浓缩在她的衣服里面,有着痛苦故事的衣服!”

艺术家宋冬,在处理与“物”的关系上,走到了猎物的极致。他的艺术项目“物尽其用”,展示了母亲50多年积攒下的一万多件日用品——多半是那个匮乏年代的历史遗留物。旧家电、破衣物、鞋子、袜子,锅碗瓢盆、储物箱,目之所及皆是物,密密麻麻铺陈开一个布满尘埃的旧世界。隔着时间与空间,物如何能尽启用?有人评价,这是“废物的普遍美学化”。宋冬却想在“物”的背后,探索人与世界相处的方式。

他们是物的敏感者,他们是观念上的猎物人。

越来越多的猎物人,开始进入“生活的剩余部分”,也重新进入生活本身。他们是道士下山,也是王者归来。

◥安迪·沃霍尔

“我将会以个人名义推出下列任何一类产品:时装、AC-DC、香烟、胶纸、摇滚唱片、任何东西、电影及器材、食物、氮、鞭子、钱!”这是波普教父安迪·沃霍尔年登在报纸上的广告内容,肆意宣扬着他的艺术商业理论,和报复式的物欲。

这枚40多年前的惊叹号,似乎也在喻示着,消费时代的浪潮中,人人都将“与物为伍”。

40年后的北京,也有个迷恋年的猎物狂人。广告人金鹏远(痛楚)曾自称是个“没有太多金钱的物欲癖”,因对丰沛又混乱的年代充满“宏大的物恋”,他年开始四处寻猎老物件。打字机、电话机、古董相机、录音机、幻灯机、缝纫机、旧电视、风扇、老镜子、铁皮玩具…以及毛主席像章、文革时的语录……,上千件旧物撑满他选址在老胡同的“工作室”。他用猎物般的行为艺术,解释着何为“物以类聚”。

◥工作室

“其实60、70年代中国工业设计与国际水准持平。东风、晨光、牡丹、星火、寰球…我想都搜集起来,每年玩耍一个品类。”金鹏远的猎物疯狂度,惊动过北京的文艺圈。时髦的年轻人曾慕名寻去“”,见识那满坑满谷的旧时光。那种旧,是复古尽头的新。如今,转眼近十年,金鹏远却贴出告示:我要卖掉积攒多年的件旧时光。他要开启“生活的剩余部分”了。涌向“”的新买主,是浮出水面的猎物人。

越来越多的猎物人,开始进入“生活的剩余部分”,也重新进入生活本身。他们伫立过时间的前沿地带,也回到过物事的发生之初。他们与物质世界交换过欲望,也在精神领地封存着一片净土。他们占有过,也舍弃过。他们是道士下山,也是王者归来。他们在最好的书籍,女人,沙漠和马匹之后,开始带你感受,为何是这本书,这个女人,这片沙漠和这匹马。

◥服装设计师马可

服装设计师马可,世界各地猎寻具有无用之美的布料,在布与布的褶皱中,让时间凝结在身体上。你身上穿的东西,不再是相互追逐,排挤,替代着。你的身体成为衣物的主人,你开始体验到自己,像骑上一匹黑马。

书店创始人晓昱,在深圳一个叫做“物质生活书吧”的世界里,为愿意保持饥渴人们,不断提供着丰盛的精神食粮。这个曾用声音抚摩过城市的人,早已是物质生活的精神猎物人。

“上下”的蒋琼耳,曾因橱窗设计令“爱马仕”惊叹。这个曾经的设计师,如今的品牌创始人,从未停止过艺术和审美上的猎物之欲。她一边在前沿的时尚阵地做潮流人,一边回到时间的古老地带做猎物人,寻访传统手工艺。景德镇薄胎瓷、蒙古手搓羊毛毡、越南漆器,四川青神丝竹编……古老的手艺被唤醒在新的物上,衣食住行的器物里像住进了神明。

猎物人以悟养物。研物之外,他们也成了最好的买手和卖手。

食神沈宏非,网上开店“沈爷的宝贝”,出售他在江湖甄选的最好吃的火腿、猪头肉、秃黄油和凤梨酥。量都不多,追随者众,他们买进的,除了口福之物,更是这位“沈爷”身上的味蕾经验和饮食文化。

另一位食神蔡澜也开始猎物,用网店的形式分享自己的“花花世界”:大米、酱料、茶饮,每款都是“蔡澜监制”。一个吃了一辈子,又谈了一辈子吃的人,他说哪样好吃,哪样则不,哪怕讲一粒盐的咸淡与历史,有多少食客能无动于衷?

更多的人在跻入猎物人的行列。媒体人梁树新做了扑吃,开始跟原生态农产品“结下梁子”;当年创办的老榕,去做了,专门把新疆的干果、甚至切糕网罗来,做起了味蕾猎物人;作家王小山也去当了淘宝店主,“王小山和小伙伴们”专售世界各地进口酒。“现在的生活就是我理想的生活,酒是天下最好的东西”。这位老牌的媒体人,已把自己训练成一位酒精度数最高的猎酒人。

木心是世界观上的猎物人:一个人到世上来,来做什么?爱最可爱的、最好听的、最好看的、最好吃的。无奈找不到那么多可爱、好听、好看的,那么,我知道什么是好的

这是一个人人都能成为猎物人的时代,你可以成为对生活最上瘾的猎手。

这也是一个随时会被物类裹挟的时代,你要成为那匹黑马眼里最清醒的骑手。

文章刊载于《新周刊》第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是书房的第次分享,喜欢就转转转起来哦~

主编

丁个

编辑

佳音

版式设计

佳音

转发请注明出自

新周书房NeweeklyBB

了解秘事,欢迎进房

房事

面孔

声音

视界

话题

小画

书房一周年

书房沙龙

真有意思

老薛小画

陈丹青

窦文涛

侯德健

乐嘉

虹影

周氏兄弟

崔健

刘索拉

比尔波特

许知远

张发财

徐晓

子曰秋野

致匠心

一瞬之光

少女

谁不曾爱过个把人渣

树洞

成为房客

房事招聘(24小时在线)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儿童得白癜风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aotouyinga.com/dgmj/40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