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
“绘画是手绘的,手艺第一,手艺之上,又是眼光第一,这个眼光,分两层,一是指观察之眼,一个是指一边画着,一边你怎么判断自己这幅画,属于经验范畴,而观察之眼,是不可学不可教,所谓天分天分,实际上指的是这个,因为你在同一片风景,你给庸才看,你给天才看,画出来是不一样的。
宋朝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局部)
通常成年的老熟的大师,喜欢做减法,也就是所谓取舍和概括,可十八岁英年的王希孟呢,他是忙着做加法,人在十八岁年纪,才会有这股子雄心和细心,一点不乱,不枝蔓,不繁杂,通篇贵气,清秀逼人,那就是他的天赋了。
十八岁干的事,多半其实是不自知的,他好也好在不自知,照西洋人的说法,那是上帝让他干了这件事情。”
以下文字出自《陌生的经验》
“最后,容我起立感谢自王希孟到马塞尔杜尚等十余位天外的嘉宾,是他们为这档节目赋予真的价值。编书时,利用页面空档,我增补了不少掌故兼以新的感触,一路絮叨着,再次惊觉:他们的伟大,他们的好,远远超过我的讲述。我的视频节目,梦一般做完了。
去年几经踌躇,接了,当真做起来,实在是既难且烦。早在年,刘瑞琳几次要我写写美术的普及读物。其时刚递了辞职书,一提美术教育,如避瘟疫:校园里、市面上,教唆画画的垃圾书还嫌少么?转眼十年。去岁梁文道领衔策划“看理想”系列,一群人团团围住,好说歹说,题目也先给圈定了,就是《局部》。我作状敷衍着,心里想,不得安宁的日子又要来了。
头集拍摄,眼看十几位剧组人员闯进画室,连楼道也摊放着器具:幡悔吗,来不及了。头一着是拉起窗帘,关灭所有灯盏,昏暗中至少折腾五小时,专用灯竖了起来,灼灼白光,满地电线……终于,我被命令走向强光照射的位置,被三架摄像机呈环形包围。”
《陌生的经验》陈丹青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网络视频节目《局部》的讲稿,从少年王希孟到憨人梵高的初习作品,从早期文艺复兴的捣蛋鬼布法马可到威尼斯画匠卡帕齐奥,从舞女出身的瓦拉东到民国闺秀女画家,从宫廷画师徐扬到战死沙场的巴齐耶……多数是被美术史忽略的天才与作品,虽经历史“隐没”而显得“次要”,却值得再度被认知、被观看。这是一份画家个人的观看与叙述,艺术史退为背景,艺术家,才是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