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受最期待的节目,《局部》第二季终于回归。豆瓣评分9.5,网络播放量万。
节目组光是去申请大都会美术馆拍摄权,就用了一年时间。第一季陈丹青是坐在室内跟我们谈艺术作品,这一次,我们可以跟着他,见见大洋彼岸这座博物馆的宏大,由室内到室外,更有意思。
一门缺失的美育课
不知道你们是否跟我一样,上学期间,被主科老师占用的,不光是体育课,还有美术课。以至于后来,一说到艺术大师,只认识梵高、莫奈、达芬奇几位,至于鉴赏作品,就更别提了,完全是艺术门外汉一枚。要让我看艺术节目,首先我是拒绝的。
但看了之后又是另一番感觉:好玩,甚至还有些上瘾了。
节目一开始,陈丹青像是一位古代儒雅书生,身着白衬衫,西装裤,缓缓向我们走来。背后的建筑,是庄严雄伟的大都会博物馆。
80年代,陈丹青第一次来到这里。他说,他没上过高中,大学。这里就是他的大学。
后来我们都知道了,陈丹青成为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对艺术品有着自己独到的深刻见解。大都会博物馆对他影响至深。
空旷的展厅,庄严肃穆的气氛,一幅幅伟大的作品,即使看不懂门道,那种美,我一个艺术门外汉,也会被震撼到。
此前,陈丹青在媒体采访时称,因为节目形式是事先写好文案再背诵,他担心自己会成为导游那样去讲解,失去了原来的趣味。奇妙的是,看完第一集,我完全没有这种感觉,反而是像遇到一个许久未见的好朋友,跟着他参观他的“大学”。
朋友不会在乎我是第一次来到这里,不会给我讲高深莫测的专业用语,就是用平实、亲切的语气,又近乎热情地跟我介绍他所爱着的一切。古埃及,古罗马,两河流域,中国......镜头跟着陈丹青的脚步移动,我们也跟着他的思路,走近了这些艺术品。
当然在短短的时间里,我们无法了解博物馆的全部。但看到的艺术品,它们就像幻灯片一样,一件件在脑海里出现,那些优美的线条,神秘的影像,我说不出个所以然,但我知道,它们已经跨越百年千年,刻在我的心中。
你们看,美,其实无关时代,无关阶级,只要是个活人,就能感受他的存在。欣赏艺术品是美,保留一束鲜花是美,我们这个时代太缺乏欣赏美的能力。《局部》第二季,正是给我们提供一个渠道,就像一门美术课,给我们美的教育。
另一角度解读艺术
早在《局部》第一季中,陈丹青就一再强调“局部”的定义:把一件艺术品,一幅画作切割成无数个局部,从一个个的局部去探究整件艺术品、整幅画作。
第二季也不例外,先来一个宏观看博物馆藏品,然后再把镜头缩小,看到一幅画,一个细节。这般处理,还是更照顾到我们艺术门外汉。
第二集《偏离与规范》里,讲到委拉士开兹的画。早年的他恭恭敬敬为皇家服务,画里尽是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贵族,可到后来,他却画起了一系列侏儒。这种变化,在陈丹青看来就是伟大的自我偏离: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