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的蒋方舟签订催婚协议,她和徐静蕾的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点击上方“晚睡”将我们设置为星标哦·

本文作者

晚睡

01

前几天蒋方舟在综艺节目上说,31岁的她,已经开始被妈妈花样催婚。她妈妈催婚的手段分为这样几种方式:第一、信奉广撒网好捕鱼的原则,频繁给她安排各种相亲;第二、用实际行动疯狂暗示,把外孙从一岁到七岁要用到的教材都准备好了,提醒她已经到了该成家生孩子的年龄;我估计她妈妈除了身体力行催婚,在平日的言谈举止中也没少释放“到了30岁还嫁不出去就危险了”的焦虑情绪。一般来说,妈妈们的催婚都是组合拳,从实际行动到言语恐吓,一个都不能少。蒋方舟被逼得没办法,只好跟妈妈签订了一个“催婚协议”,在协议上标明日期,并附上这样一个条款:妈妈每半年只能催她一次。“蒋方舟签订催婚协议”这件事还上了热搜,我看了只觉得恐怖。蒋方舟算是80后作家中最为成功的几个人之一了吧?年出生,7岁开始写作,9岁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11岁出版小说《正在发育》,被誉为少年天才。年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就任《新周刊》杂志副主编,同年还在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纽约时报》开设中文专栏,头衔从“少年天才”改为“美女作家”。这样一个一路顺风的姑娘,被无数文学青年艳羡的成功作家,居然依旧要为自己没有及时、尽快地嫁出去而感到焦虑,被强拉进婚恋市场推销。少年天才和美女作家都是一种噱头而已,不过怎么看以蒋方舟的能力资质都不应该被归入“大龄剩女”的队伍。如果催婚只是她妈妈的一厢情愿,还能理解,问题是蒋方舟自己也是惶恐不安的,在被逼婚这块领域,她没有半点独立女性的风采。她不仅不断参加母亲安排的相亲,还从曾经的心理抵触变成了接纳,觉得相亲也是一种特殊的人生体验。蒋方舟在《圆桌派》上卑微地承认,自己在是婚恋市场上处于被挑选地位,窦文涛也吐槽她是“一部相亲史”。对此同台的徐静蕾感到无比诧异,“怎么可能,你那么漂亮那么有才华,谁配得上你啊?怎么可能是被挑选?是你选人!”

02

蒋方舟的婚恋焦虑还通过另外一件事体现出来:她相信相貌比才华有用,“漂亮对女生来讲就是很重要”。在《圆桌派》,被问到“女性更容易被以貌取人”时,蒋方舟说,她越来越感觉到“美对女性来说是一种刚需”。她举了林徽因的例子,认为林徽因能成为民国有名的才女,除了本身能力之外,就是因为长得比较好看,在当时的男权社会里能得到比较多的资源,很多男人也愿意给她机会,帮她成长。美貌其实是林徽因身上最微不足道的优点了,和她的才华相比,美貌不值一提。可蒋方舟看重的却只是这一点,这映射了她内心对于自己相貌的焦虑。蒋方舟在容貌的自卑来自于她少年成名的经历。母亲是个编辑和作家,是她写作生涯的重要推动者。她很早就被称为天才,早早就进入了成年人的世界,那个世界中没有什么好看不好看的概念,只有出名与不出名。在别的小姑娘想着如何用零花钱买一件新头饰的时候,她作为父母成功教育的试验品,所有对美的愿望和期待都被压抑了,追求女性特质成了一件肤浅的东西,应该被禁止。她是园中一颗早熟的萝卜,和别的萝卜格格不入,也不在一个季节中成熟。她说,“我的青春期是不允许自己去考虑好不好看这个问题的,直到20岁左右,有人开始叫我美女作家,那时,青春期才在我体内复活了。”作家圈对女性容貌的标准是比较宽容的,长得稍微齐整些都会被成为美女作家,以至于一度美女作家都成了一个负面词汇。蒋方舟从小被父母保护得很好,个性天真,小有名气,是文艺圈老男人最为喜欢的那种才女类型。从清华毕业后的蒋方舟,得到了冯仑、潘石屹、窦文涛、梁文道、封新城、马未都、高晓松、陈丹青等等一帮功成名就的老男人的帮助,成为京圈又一位“大飒蜜”。她能入主《新周刊》副主编,以及后来的风光,都离不开这些人的幕后助推。别误会,我当然不是在暗示她和这些男人有什么龌龊的勾当,他们真的只是单纯的喜欢她——老男人最喜欢的游戏就是提携那些崇拜自己的后辈,塑造他们、影响他们,吸取他们的青春阳气,在他们的精神和思想上打下自己的烙印。一个对容貌不自信的人有一天突然因为相貌获得了红利,内心其实是惶恐不安的。她必须时刻考虑如何维持这种优势,而年龄的增大是对这种优势的消磨和抵消,她必须“竭力保存自己,就像有些女人保存家具和果酱一样”。在《30岁才明白的事》中她这样描述30岁的女人:“像是一个特别的物种,大众媒体已经为她写好了两种广告的剧本——飞速做好全家人啧啧称赞的晚餐,快乐地用魔法一样处理熊孩子衣服上污渍,永远围着围裙的巧主妇;婚恋市场屡屡受挫,被父母催婚催育,深夜痛哭之后决定活出自己,忽然在大庭广众下奔跑,决定一个人也可以活得很精彩的大龄剩女。选择哪种,请君入瓮。”在她看来,30岁之后的女人只有两种选择,如果不能成为广告片中面面俱到的贤妻良母,就要成为终于想开了的大龄剩女。那些更多元的生存方式,比如结了婚也不需要变成“巧主妇”,以及把不结婚当成选择而无需“长夜痛哭”,她都看不到。

在这一期的话题讨论上,梁文道是这么说的,不是所有家庭妇女都是愚昧、无聊的。“家庭妇女也有家庭妇女的精彩嘛。”在日本,就有很多家庭妇女,有自己小兴趣小爱好,等到老了,日本师奶们就会结伴出游,可开心了。那句“你想干嘛就干嘛”,结婚或者独身,只要是你的自由意愿,真正是你自己想要的,那就可以了。没必要用“我必须要嫁掉”或者“我是不婚主义者”来绑架自己。

我最欣赏的学者刘瑜曾说过,“一想到一个30以上的女人为自己的年龄而自卑本质上是迎合男人的世界观和审美观,我就更觉得不能让他们得逞。”蒋方舟的婚恋焦虑,正在加剧男权社会对女人的轻视,“你再成功又怎么样,嫁不出去就是失败。”

03

蒋方舟总是被拿来跟徐静蕾对比,两个人有太多相似之处。都是才女,都被奉为文艺的女神,也都被文艺圈的老男人们所推崇。某年三八节,两个人一起上了《圆桌派》,却让人们清晰地看到了28岁的蒋方舟和42岁的徐静蕾之间的差距。当蒋方舟被盛名所累,心有戚戚地问徐静蕾,会不会排斥男性叫她才女。徐静蕾的回答是,“我根本就不关心他们,爱怎么看怎么看。”当蒋方舟为年华的流去和男人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aotouyinga.com/dgfz/50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