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四月芳菲,广大学子开始高考百日“闭关”。而方落幕的艺术类考试尚余“冷思考”的回响——这场艺考究竟是谁的试题?
问题来了:艺考大军pk广场舞大军孰弱孰强?
艺考X考生初心
《华严经》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若问艺考生们的初心何如?无须答复,在现况来看,大部分参加艺考都是“半路出家”的艺术生。而这些学生赴身艺考非是为了艺术,只是迫于升学的压力,在文化科考分不行的情况下而转为学习艺术的学生。更有甚者,迷信“艺术钱途论”而毅然决然赴身于艺术这条不归路,于是那些素描高分卷红了,美术培训班火了,画室教科书市场热了,真真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呵呵哒……
没有“辟邪剑谱”的书店不是好书店,同理,不练“辟邪剑谱”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曾有记者走访广州小洲村,了解当地的艺术生态,真相令人惊诧——小洲村每年近乎10亿元的“艺考红利”,使得常住人口只有多人的小洲村形成了初具规模的“艺考产业”。当地村民纷纷拆旧建新最大限度出租致使原来的古村落却多了不少马赛克的六七层楼房,风景“别具一格”。
艺考前的“闭关”集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练辟邪谱
画家陈丹青对艺考热其因认为:“原来读艺术就是为了学艺术,现在上艺术学院只是拿学位。性质变了,目的也变了,都是为了戴帽子。可以说现在的艺术教育到了最低的层次,只为文凭,其他都不重要,根本谈不上教学的品质、研究。高中生考上大学以后读到大学二年级再回去担任培训班的助教,变成一个循环的产业链。”初心已偏,行道堪危,其怠庶几矣。
还记得那年我们一起画过的伏尔泰么?
艺考X考试体制
众所周知,美术类艺考三大门——素描、色彩、速写,而所有的艺考培训班、画室皆是据此三门设置课程。在国内艺考生庞大的人口基数下,加之强大的功利驱使,艺考已成为就业、生存或成功的门径,并有形成一哄之市的态势。三大科目及其标准沿袭了半个多世纪,而在这种体制之下衍生的则是千篇一律的应试画作,一部部为应试而生的考前教科书无疑是“挥刀自宫”的“辟邪剑谱”,“素描原有的功能丧失殆尽,更与新时代视觉文化严重对立。”
中国式素描——经历代“大师”孜孜不倦努力编撰而成
陈丹青:“每次看到这种中国式的素描,我就想死,我觉得我宁可一辈子不画。”
陈丹青向人讲述女儿在美国参加艺考的方式令人惊讶:“陈述对你有影响的一本书或一部电影、描述你的一个梦(文章就在家里自己写完寄出),然后通知面试,带几幅平时涂抹,看看聊聊,就算录取了。”假若艺考体制更替,试问那些自培训班“毕业”的艺考生们,有几个可以完胜这份答卷?
艺考X艺术教育
基于上面对艺考生的质疑,对考试体制的诟病,最终箭头还是指向了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一路走来可谓骂声不断,每年的艺考新闻中皆会挟带不少批驳中国艺术教育的言语。有学者表示,中国的艺术教育愈来愈趋向技能化、机械化(非艺术化)、边缘化(非课程化),美院“批量生产”的艺术生们有文化而无涵养,知美术而不知美学,扩招之后当代艺术后继无人令人堪忧。
黄永砯:“回顾大学生涯,4年学的东西,用了10年的时间才呕吐干净。”
而在风浪之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美术史论专家张敢发声表示:“很多前卫的艺术家,就是经过严格的美术学院训练,才能创造出后来这样一些作品,没有早期的美术学院训练他们是不可能达到这个水平的,所以我觉得现代、当代很多人对美术学院的指责,是出于对艺术教育本身的不理解,对艺术教育本身的无知。”
作为中国各大美院的“老大哥”,央美每年皆会遴选一批优秀作品向公众展现其成果
尽管张敢老师声强力足,然而艺术家毕竟只是独木桥,更多的艺术类毕业生则走选择职场的阳光大道,而自各大门派“下山”的弟子们,在“华山论剑”上却脆弱得不堪一击。不少同学表示:“现在求职留的汗和泪,都是当初填志愿时脑子进的水。”戏谑之下,一片凄凉。
据不完全统计,艺术类毕业生近七成改行,只有少数人初心不改一走到底
诚如某学者所言——所谓“考试是一根指挥棒”,艺考也是这样,美术院校如何考试,必将直接指引中学艺术教育的方向和作为。然而,艺考这份考题,亟需学校、社会乃至教育部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看展览请北京中医院治疗白癜风白癜风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