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叫我小飞象十多年了。可以看到小楼星罗棋布着各种的小象,蛮多都是朋友送的。
直通车落地就回小楼写上这篇推送,昨夜去香港湾仔的香港艺术中心动漫基地参加“老夫子想入非非”漫画作品展,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参加艺术家王泽老师的作品展。这个展是我最喜爱的一个,虽然不像上次有刘嘉玲惊艳一下,但这次动漫基地的策展同仁特别花心思和有创想,呈现出极强的专业水准。将不大的动漫基地的现场用立体动线分主题,还有平面设计、老师的采访视频、灯光布控,既细腻又简练。加上戏称“路人乙”的设计大家又一山人参与,这一笔又让展增添了灵动,不写字了,赶紧看图。
认识老夫子王泽老师年底在哈尔滨,他在黑龙江美术馆看他在中国大陆的第一个展。他人温暖热情,我们认识投缘,一起去黑河,一起过境去俄罗斯的远东,在那里我们金城蒋悦几个感受零下20度的冰天雪地,痛快大杯喝起了俄国浓郁的啤酒,刺激,过后我还带酒意冒昧让王泽老师在即将新年的格子本上,添了老夫子。
年四月我在台北中山堂为“岭南四家”策展,而作为金城蒋悦的好朋友老夫子,几乎全程都在参与。展览开幕后我们环岛一圈,去花莲看望敖幼祥老师,喜得“小楼”漫画。住上的陈冠华设计的素混凝土民宿,在太平洋的东岸迎日出,去看望台南屏东邱老师的妈妈,那里村落朴素安静,是我喜欢的生活方式。
我这行程最深刻不是朱铭的雕塑食养山房的精致的菜肴,而是我们从台中回台北的列车上,我们聊起了建筑和生活,包括他是怎样看美国和欧洲不同国家。在美国读建筑学的他也曾经花上十年去选择自己未来的生活之地,有希腊有想过意大利的小岛有想过在美国,却最后安心于台湾,虽然对政治不那么认同但台湾却是一个让人在气候和饮食很舒服的地方。作为相比年轻的自己,又从他的言语和视野中学习一种生活态度,感受一种思维方式。
大家慢慢熟络也就越发自然的交流,他来广州我们几个总会见上一面,好好聊天,弹个琴,喝个早茶,看看小楼,他喜欢,还有萌想过在小楼做他的展。我去帕劳也特地帮他选了陶烧的小盘给他放眼镜。大家越发舒适默契。
他是艺术家,和他爸爸王家禧两代用五十年延续了《老夫子》这个充满时代感的创作。他是建筑导师,在台湾培育着建筑专才。但在我们眼里这两者都非他的主业,你走近他,听他说话,你发觉一头银丝的他,却充满了活力,更多是个生活者。开朗严谨而不拘小节,喝酒聊天,无论建筑音乐宗教哲学电影都在放情中抒发,浓浓的口音带出不仅是语言而是他的人生和魅力。我为相遇有这样的老师,顿觉人生精彩。
Ps蛮感谢我的中学陈焕明同学,是在他小小家第一次看到老夫子,之后不时一起抢看。呵呵,我答应你,明年深秋小飞象策展,买一副四格送给你,感恩我这位“老夫子”带路人。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