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高三年高中毕业班生物

浙江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0689.html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相同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内的核糖体都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都可以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细胞增殖C、遗传物质都是DNAD、都遵守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RNA和蛋白质,A错误;

B、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B错误;

C、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属于细胞生物,其遗传物质都是DNA,C正确;

D、只有能进行减数分裂的真核生物才遵守基因的分裂或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故选:C。

2、腐乳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其蛋白质越来越少,而短肽和氨基酸越来越多.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其原因,取适量豆腐乳制成样液,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注:蛋白酶可以催化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或短肽).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①~③组的紫色越来越浅B、④组呈紫色原因是高温使蛋白质的结构更加稳定C、该实验的白变量是处理的时间和温度D、③与④对照说明37℃有利于蛋白酶发挥作用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腐乳中的蛋白质越来越少,前三组的自变量就是保存时间的长短,由于前三种中的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则紫色越来越浅,A正确;

B、℃能使酶变性失去活性,不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则蛋白质遇到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B错误;

C、从处理方法上可以看出,前三组的自变量是处理时间的长度不同,第③④组的自变量为处理的温度不同,C正确;

D、③与④对照说明37℃有利于蛋白酶发挥作用,D正确。

故选:B。

3、下列关于胰岛素的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胰岛素分泌的方式是胞吐,需要细胞呼吸提供ATPB、参与该过程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和细胞膜C、该过程前后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D、胰岛素的分泌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D、胰岛素是分泌蛋白,分泌的方式是胞吐,需要细胞呼吸提供ATP,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AD正确;

B、胰岛素是分泌蛋白,分泌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细胞膜不是细胞器,B错误;

C、在分泌蛋白加工形成过程中,高尔基体接受内质网产生的囊泡,之后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囊泡膜和细胞膜融合,该过程前后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C正确。

故选:B。

4、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的DNA含量为2n,则它的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及精子中的DNA含量依次为(   )

A、2n、2n、4n、n、nB、4n、2n、n、n、nC、2n、4n、2n、n、nD、n、4n、2n、n、2n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1)精原细胞就是特殊的体细胞,因此其所含DNA含量为2n;

(2)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NA的复制,DNA含量加倍,因此初级精母细胞中所含DNA含量为4n;

(3)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细胞核中DNA平均分配给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所含DNA含量为2n;

(4)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后,细胞核中DNA平均分配给两个精细胞,因此每个精细胞中所含DNA含量为n;

(5)精细胞变形形成精子的过程中,核DNA含量不变,因此精子中所含DNA含量为n。

故选:C。

5、两只杂合子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3只小羊是白色。若它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   )

A、一定是白色的B、一定是黑色的C、是白色的可能性大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后代的毛色可能是白色,有可能是黑色,A错误;

B、后代的毛色可能是白色,有可能是黑色,B错误;

C、后代为白色的可能性是,为黑色的可能性是,因此是白色的可能性大,C正确;

D、后代是黑色的可能性小,D错误。

故选:C。

6、细胞呼吸与酶和ATP都有关,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过程中[H]的产生和消耗均在线粒体内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所需呼吸酶完全不同C、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只有一部分转移到ATP中D、没有线粒体的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有氧呼吸过程中[H]的产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而消耗均在线粒体内,A错误;

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所需呼吸酶不完全相同,但第一阶段催化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酶相同,B错误;

C、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只有一部分转移到ATP中,其余以热能形式散失,C正确;

D、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但没有线粒体的硝化细菌等也能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

故选:C。

7、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列,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C、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集中排布于赤道板上D、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

B、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列,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B正确;

C、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集中排布于赤道板上,C正确;

D、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发生,D错误。

故选:D。

8、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记忆B细胞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后,既能增殖也能分化B、细胞癌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与遗传物质无关C、细胞衰老和凋亡有利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D、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记忆B细胞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后,既能增殖也能分化,形成更多记忆B细胞或浆细胞,A正确;

B、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与遗传物质有关,B错误;

C、细胞衰老和凋亡对机体有积极的意义,有利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C正确;

D、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D正确。

故选:B。

9、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如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I、Ⅱ、Ⅲ、Ⅳ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强光下的幼苗相比正常光照下的绿色更深B、强光照可能抑制叶绿素的合成,促进类胡萝卜素的合成C、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是I<Ⅱ<Ⅲ<ⅣD、色素分离过程中如果滤液线触及石油醚,会缩短得到四条色素带的时间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根据题图来看: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绿色变浅,A错误;

B、强光照和正常光照相比,明显叶绿素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可见强光照可抑制叶绿素的合成,促进类胡萝卜素的合成,B正确;

C、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是I>Ⅱ>Ⅲ>Ⅳ,C错误;

D、素分离过程中如果滤液线触及石油醚,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D错误。

故选:B。

10、在玉米的一个自然种群中,有高茎和矮茎、抗病和感病植株,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分别用A、a和B、b表示,其中A基因的花粉致死.选择高茎抗病植株自交,F1有四种表现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抗病对感病是显性B、F1中高茎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C、F1中抗病植株与感病植株的比值为3:1D、F1抗病植株随机传粉,后代抗病植株占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题干信息“选择高茎抗病植株自交,F1有四种表现型”,说明全部是双杂合子AaBb,则高茎、抗病是显性性状,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是AaBb自交,由于A基因的花粉致死,所以后代高茎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分别是AaBb、AaBB,B错误;

C、亲本为Bb自交,所以F1中抗病植株与感病植株的比值为3:1,C正确;

D、F1抗病植株基因型为BB、Bb,随机传粉,后代抗病植株占1﹣××=,D正确。

故选:B。

11、红眼刚毛雄果蝇与白眼截毛雌果蝇杂交产生子代红眼刚毛雌果蝇的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阶段②细胞乙内会发生染色体暂时性加倍的现象B、细胞甲内基因数目应是细胞丙内基因数目的两倍C、阶段①控制该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一定能自由组合D、阶段④是子代果蝇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阶段②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该阶段后期会发生着丝点的分裂,这会导致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A正确;

B、细胞甲为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丙是卵细胞,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核基因数目是卵细胞核基因数目的2倍,但细胞质基因无法判断,B错误;

C、从题干信息不能得出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存在的具体位置,因此无法判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能自由组合,C错误;

D、子代果蝇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了多种配子,D错误。

故选:A。

12、如甲、乙两图均为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模式图,丙图所示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在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变化,丁图所示为细胞分裂各时期染色体与DNA分子的相对含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甲图细胞所处时期对应丙图的BC段和丁图的c时期C、乙图细胞所处时期分别对应丙图DE段和丁图的b时期D、甲、乙两图细胞都有2个染色体组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甲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图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

B、甲图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于图丙的BC段和丁图的b时期,B错误;

C、乙图细胞所处时期分别对应丙图DE段和丁图的c时期,C错误;

D、甲和乙两图所示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组数也相同,都含有2个染色体组,D正确。

故选:D。

13、下列关于人体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含有结构为“-NH-CO-”的肽键B、其基本单位有些是人体细胞合成的C、不同细胞中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D、重金属和高温会使蛋白质水解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为氨基酸,氨基酸之间以肽键连接,肽键的结构式为“-NH-CO-”,A正确;B、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可以由人体细胞合成,而必需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获取,B正确;C、不同细胞中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C正确;D、重金属和高温会使蛋白质变性,而不是水解,D错误。故选:D。

14、减数分裂与生物变异具有密切的联系.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可能发生B、如果不考虑基因突变,一个基因型为Bb的男子产生基因型为bb的精子的原因可能是有关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染色体没有分开C、基因重组只能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D、发生生物变异后,细胞核中的基因不再遵循遗传规律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可能发生,A正确;

B、如果不考虑基因突变,一个基因型为Bb的男子产生基因型为bb的精子的原因可能是有关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染色体没有分开,B错误;

C、基因重组能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也能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C错误;

D、发生生物变异后,进行有性生殖时,细胞核中的基因仍遵循遗传规律,D错误。

故选:A。

15、周期性共济失调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过程①需要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催化B、图中基因突变的原因可能是基因中的碱基对发生了替换C、过程②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D、由图可知,该病与膜上钙离子通道蛋白结构异常有关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①为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但不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A错误;

B、据图可推测,该基因突变的原因可能是碱基对发生了替换,使原来某种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变成了终止密码子,导致翻译出来的多肽链变短,B正确;

C、②是翻译过程,该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C正确;

D、由图可知,该病与膜上钙离子通道蛋白结构异常有关,D正确。

故选:A。

16、下列关于DNA的相关计算中,正确的是(   )

A、具有0个碱基对的DNA,腺嘌呤有个,则每一条链上都具有胞嘧啶个B、具有m个胸腺嘧啶的DNA片段,复制n次后共需要2n.m个胸腺嘧啶C、具有m个胸腺嘧啶的DNA片段,第n次复制需要2n﹣1.m个胸腺嘧啶D、无论是双链DNA还是单链DNA,(A+G)所占的比例均是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具有0个碱基对的DNA,腺嘌呤有个,则该DNA分子中胞嘧啶的数目为个,但无法确定每一条链上的胞嘧啶数目,A错误;

B、具有m个胸腺嘧啶的DNA片段,复制n次后共需要(2n﹣1)。m个胸腺嘧啶,B错误;

C、具有m个胸腺嘧啶的DNA片段,第n次复制需要2n﹣1.m个胸腺嘧啶,C正确;

D、在双链DNA中,(A+G)所占的比例是,在单链DNA中,(A+G)所占的比例不一定是,D错误。

故选:C。

17、研究者对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种鸣禽进行了研究,绘制了该地区鸣禽物种的演化图表(部分)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况的示意图(图中数字编号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种群①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可体现基因的多样性B、在②、③、④、⑤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物种是②和③C、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中不同的等位基因D、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由于地理隔离,可使⑥⑦原种群之间彼此不能接触,失去交配机会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不同个体表现型的差异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层次中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A正确;

B、分析演化图表可知,四个物种中②和③由同一物种形成不同物种的时间最晚,其亲缘关系最近,B正确;

C、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中不同的表现型,C错误;

D、由于喜马拉雅地区地形和气候条件复杂,若种群分布区域扩大,则利于原种群形成地理隔离,失去交配机会,从而导致新物种的形成(产生生殖隔离),D正确。

故选:C。

18、利用不同的处理使神经纤维上膜电位产生不同的变化,处理方式及作用机理如下:①利用药物I阻断Na+通道;②利用药物Ⅱ阻断K+通道;③利用药物Ⅲ打开Cl﹣通道,导致Cl﹣内流;④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溶液中。上述处理方式与下列可能出现的结果对应正确的是(   )

A、甲一①,乙一②,丙一③,丁一④B、甲一④,乙一①,丙一②,丁一③C、甲一③,乙一①,丙一④,丁一②D、甲一④,乙一②,丙一③,丁一①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图甲虚线的峰值降低,说明处理后Na+内流量减少,甲甲﹣④;图乙虚线没有波动,说明处理后Na+内流受阻,即乙﹣①;图丙虚线表示形成动作电位后无法恢复为静息电位,说明处理后K+外流受阻,即丙一②;图丁虚线表示膜两侧的电位差变大,分析处理后Cl﹣内流,即丁﹣③.综上分析可知,B正确。

故选:B。

19、下列各组物质在某调节活动中既不存在协同作用,也不存在拮抗作用的一组是(   )

A、胰岛素、胰高血糖素B、抗利尿激素、性激素C、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D、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胰岛素能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二者之间具有拮抗作用,A错误;

B、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子的重吸收,性激素可以促进性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二者之间既没有协同作用也没用拮抗作用,B正确;

C、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能升高血糖,二者之间具有协同作用,C错误;

D、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可以促进生长,所以二者之间具有协同作用,D错误。

故选:B。

20、如图为某病的发病原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病属于人体免疫疾病中的自身免疫病B、激素A能够促进垂体细胞代谢,使激素B合成增加C、图中所示抗体和激素B对甲状腺的作用效应可能相同D、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有效缓解该病患者的病症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分析图解可知,该病是抗体作用于自身组织细胞,导致自身组织损伤,因此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

B、激素A表示甲状腺激素,该激素能够促进垂体的代谢,但是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错误;

C、图中看出,抗体和促甲状腺激素都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上的受体,并且作用效果最终都是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C正确;

D、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降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能够有效的缓解该病的病症,D正确。

故选:B。

21、已知光照对根尖中生长素分布情况的影响与光照对芽尖中生长素分布情况的影响相同.某研究人员利用水稻种子和其他相关器材进行了探究光照对植物根生长影响的实验,具体实验装置如图,分析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在玻璃缸一侧贴黑胶带的目的是避免芽接受光照后影响根的生长B、根据生长素的两重性可知,根会向光弯曲生长C、在单侧光照射下,根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较多,促进生长D、由于芽无法感受到光,因此芽的生长素来源于根尖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在玻璃缸一侧贴黑胶带的目的是避免芽接受光照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向下运输后对根的生长造成影响,A正确;

B、在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上长素运向向光侧,根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较多,但由于根对上长素较敏感,背光侧较高浓度的生长素会抑制生长,因此根会背光弯曲生长,B错误;

C、在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上长素运向向光侧,根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较多,但由于根对上长素较敏感,背光侧较高浓度的生长素会抑制生长,C错误;

D、在无光的条件下,芽依然能产生生长素,D错误。

故选:A。

22、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

A、随机交配B、基因突变C、自然选择D、染色体变异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随机交配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A正确;

B、基因突变可以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B错误;

C、自然选择可以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C错误;

D、染色体变异可以改变种群基因频率,D错误。

故选:A。

23、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下列事实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   )

A、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B、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C、随着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D、约4亿年前出现了原始的陆生植物,随后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体现了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A正确;

B、光合生物的出现使原始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体现了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B正确;

C、随着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环境问题,不属于生物进化,C错误;

D、陆生植物的出现,改善了陆地的环境,为陆地生活的动物提供了条件,体现了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正确。

故选:C。

24、某科研小组为研究外界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调查了野生桑蚕种群的数量变动与一种病毒感染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甲)和人类过度开发海洋资源对南半球鲸捕获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图甲和图乙可知,外源性因素会影响种群的数量B、不适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桑蚕的种群密度;桑蚕种群密度增大,病毒感染率也增加C、长须鲸种群数量不呈“J”型增长D、蓝鲲鲸在年左右捕获量即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图甲和图乙可知,说明外源性因素会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A正确;

B、蚕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蚕种群密度与病毒感染率变化趋势一致,所以随着野生桑蚕种群密度的增长,病毒感染率升高,B正确;

C、通过多年的捕鲸量数据可反映长须鲸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C正确;

D、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故蓝鳁鲸在年左右捕获量不是环境容纳量,D错误。

故选:D。

25、如图所示为不同生态系统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变化下,甲和乙两个生物群落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高于乙生物群落的B、甲和乙群落所在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同,生物种类完全不同C、不同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不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甲所在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则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由图可知,甲生物群落的抵抗力稳定型小于乙生物群落,所以甲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低于乙生物群落的,A错误;

B、和乙群落所在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同,部分生物种类可能相同,B错误;

C、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不同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不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

D、甲所在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则其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强,还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50分)26(8分)如图是一个既有甲病(基因A、a)又有乙病(基因B、b)的系谱图.Ⅱ﹣5无致病基因,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甲病的致病基因是   基因,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2)Ⅱ﹣3的基因型是   .Ⅲ﹣1是纯合子的概率是   .(3)若Ⅲ﹣2与Ⅲ﹣5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4)已知某小岛人群中不患甲病的概率为64%,若Ⅲ﹣5与一正常男性婚配,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   .(5)通过染色体检查发现Ⅲ﹣4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Y,则其可能是由性染色体组成为   的卵细胞和性染色体组成为   的精子受精发育而来的.正确答案

(1)隐性;X

(2)AaXBY;

(3)

(4)

(5)XX;Y

解析

解:(1)根据分析,甲病的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由于Ⅱ﹣3正常,Ⅰ﹣1患甲病,所以Ⅱ﹣3的基因型是AaXBY.由于Ⅲ﹣2患两种病,Ⅱ﹣1、Ⅱ﹣2都正常,所以Ⅱ﹣1、Ⅱ﹣2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和AaXBXb.因此,Ⅲ﹣1是纯合子的概率是=.

(3)Ⅲ﹣2的基因型是aaXbY,Ⅲ﹣5的基因型是AAXBXb或AaXBXb.则Ⅲ﹣2与Ⅲ﹣5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是(1﹣)×(1﹣)=.

(4)已知某小岛人群中不患甲病的概率为64%,则患甲病aa的概率为36%,因此AA为16%,Aa为48%.正常个体中Aa的概率为48%÷(16%+48%)=.若Ⅲ﹣5与一正常男性婚配,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

(5)通过染色体检查发现Ⅲ﹣4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Y,其患乙病,基因型为XbXbY,而Ⅱ﹣5无致病基因,则其可能是由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卵细胞和性染色体组成为Y的精子受精发育而来的.

27、(6分)如图为真核细胞结构及细胞内物质转运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细胞器中没有生物膜的是  (用数字表示),一个mRNA可以同时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其意义是  

(2)从图中可以看出,内质网上的①合成的蛋白质会分泌到细胞外,该类蛋白质属于  .下列蛋白质中属于该类蛋白质的是  (填写数字).

A.呼吸酶

B.唾液淀粉酶

C.抗体

D.染色体中的蛋白质

(3)从图中可以看出,④中的部分蛋白质是  基因表达的产物,表达过程包括  .

正确答案

(1)①;提高蛋白质的合成效率

(2)分泌蛋白;BC

(3)细胞核;转录和翻译

解析

解:(1)图中所示的细胞器中没有生物膜的是①核糖体,一个mRNA可以同时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进行翻译,其意义是可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提高蛋白质的合成效率.

(2)从图中可以看出,内质网上的①合成的蛋白质会分泌到细胞外,该类蛋白质属于分泌蛋白;呼吸酶和染色体中的蛋白质均属于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属于分泌蛋白,唾液淀粉酶合成后分泌到消化道,抗体分泌后进入血浆,故唾液淀粉酶和抗体属于分泌蛋白.

(3)从图中可以看出,④中的部分蛋白质是细胞核经过DNA的转录和翻译表达过来的.

28、(8分)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信号”为血糖浓度太高,则正常情况下胰岛中的  细胞会分泌  ,同时  分泌会减少.

(2)如果“信号”为寒冷,则腺体A主要是  该激素可以增加  (填“产热”或“散热”)过程,与该激素具有协同关系的激素是  .

(3)如果“信号”为渗透压升高,则血液中的  含量增加,该激素是由  分泌的.

正确答案

(1)胰岛B;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2)甲状腺;产热;肾上腺素

(3)抗利尿激素;下丘脑

解析

解:(1)如果血糖浓度太高,则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含量增加.同时,与胰岛素具有拮抗关系的胰高血糖素含量会下降.

(2)寒冷环境中,激素调节主要由甲状腺激素进行的,该激素可以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增加产热过程.与该激素具有协调作用的是肾上腺素.

(3)如果渗透压升高,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分泌并经垂体释放的.

29、(12分)如图是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构过程图解(1~5),请据图探讨相关问题.

(1)物质1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与RNA的基本单位相比,两者成分方面的差别是 

(2)催化形成图2中的磷酸二酯键的酶有 (供选酶:RNA聚合酶、DNA聚合酶、DNA解旋酶).

(3)图3和图4中的氢键用于连接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如果DNA耐高温的能力越强,则 (填“G﹣C”或“A﹣T”)碱基对的比例越高.

(4)RNA病毒相比DNA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请结合图5和有关RNA的结构说明其原因: .

正确答案

(1)物质1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特有的碱基是T,而RNA的基本单位中的五碳糖是核糖,特有的碱基是U

(2)DNA聚合酶

(3)G﹣C

(4)DNA的双螺旋结构较RNA单链结构更稳定性

解析

解:(1)DNA与RNA相比,主要区别是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特有的碱基是T,而RNA的基本单位中的五碳糖是核糖,特有的碱基是U.

(2)图2是由DNA分子脱水缩合形成,该过程需要DNA聚合酶催化.

(3)DNA分子中氢键越多,DNA分子越稳定,C﹣G之间有3个氢键,A﹣T之间有2个氢键.

(4)RNA聚合酶是单链结构,DNA分子是双链螺旋结构,其结构稳定性较强,而单链RNA更容易发生变异.

30、(8分)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顶生雄花序,侧生雌花序.玉米粒的颜色有黄色和紫色,这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Y和y控制.一株由紫色玉米粒发育而成的植株A和一株由黄色玉米粒发育而成的植株B相邻种植,发现A植株玉米穗上的籽粒均为紫色,而B植株玉米穗上的籽粒有黄色和紫色两种.取B植株玉米穗上的紫粒玉米单独种植,发育成植株C.如图表示植株C上所结的玉米穗一面.

(1)根据图中紫色粒和黄色粒的数目,写出两者之间大致的比例:  .

(2)据图中的玉米粒色及数量比例,推测玉米植株C的基因型:  .

(3)为检验A植株所结紫色玉米粒的遗传因子组合类型,任意选取A穗上紫色玉米粒两粒,单独种植,长成后的两个植株所结的全是紫色玉米粒.由此推断:A植株上的紫色玉米粒均为纯种.这个结论是否正确?  请予以解释:  .

正确答案

(1)紫粒:黄粒≈3:1

(2)Yy

(3)不正确;选取的样本太少,有一定偶然性,不可能代表全部籽粒的遗传因子组合类型.

解析

解:(1)由图可知,紫色粒:黄色粒=53:18≈3:1.

(2)植株C所结种子中,紫色粒:黄色粒=53:18≈3:1,说明其基因型为Yy.

(3)A、B两植株相邻种植,既可能同株异化传粉,也可能相互传粉.A株玉米籽粒均为紫色,说明紫色对黄色呈显性,且A株为纯种.如果A、B相互传粉,则A上所结籽粒为杂合子;如果A株玉米同株异花传粉,则所结籽粒为纯合子,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紫色籽粒生于同一玉米穗上.任取穗上的两个籽粒种植自交以测定基因型,有一定的偶然性,不可能代表全部籽粒的基因型.因此这个结论不正确.

31、(8分)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图2是该生态系统中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图中字母表示所含的能量.请据图回答:

(1)图1中共有  条食物链,图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  .

(2)若蝗虫种群数量骤减,根据能量流动特点,猫头鹰的种群数量将  (填“增加”或“减少”).

(3)图2中,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可用  (填字母)来表示;若从c、e、g、h、i中选择若干字母,用式子来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则应表示为  .

(4)蛇与鼠可以根据对方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对方或躲避猎捕,说明信息传递具有  的功能.

正确答案

(1)5;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增加

(3)g;c+e+g+h+i

(4)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

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生态系统含有草→田鼠→猫头鹰;草→田鼠→蛇→猫头鹰;草→鸟类→蛇→猫头鹰;草→蝗虫→鸟类→蛇→猫头鹰;草→蝗虫→青蛙→鸟类→蛇→猫头鹰共5条食物链,图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若蝗虫种群数量骤减,根据能量流动特点,流向猫头鹰的能量将增多,导致其种群数量将增加.

(3)根据图2分析,植食性动物的粪便中的能量是其未同化的能量,可以用g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能量小于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图中c+e+g+h+i可以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

(4)蛇与鼠可以根据对方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对方或躲避猎捕,说明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的功能.

特别声明: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aotouyinga.com/dgzz/67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