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41698.html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经在全世界爆发流行。中国利用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组织动员能力,通过一场荡气回肠的人民战争,率先将疫情牢牢控制住,转而为疫情自境外倒灌而头疼。欧美等国则根据各自情况,采取群体免疫等策略应对。
可以说,全世界各国在这场战争中均不轻松,但其表现却是千差万别。其中德国和意大利的表现,更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截止到3.24日,意大利累计感染人数为,新增感染人数,累计病死,病死率高达惊人的9.5%!
同期,德国累计感染人数,新增感染人数,累计病死人数仅有人,病死率仅有0.4%。
换句话说:目前为止,德国新冠肺炎患者病死率,仅为意大利的1/24。
德国和意大利,都是老牌发达国家。从地理位置看,两国很近,一个位于地中海中心地带,一个位于欧洲中心地带,都和九省通衢的武汉相似。从人口数量看,意大利人口万,德国万。人均GDP,意大利是3.4万美元,德国4.8万美元。人口老龄化程度,德国意大利也差不多,截止到年,65岁以上老人比例意大利德国分别为22.36%和21.12%,紧随日本排在世界第二三位。
以上种种,均不足以解释德国和意大利高达20多倍的病死率差距。
要搞清楚两国病死率为何差别这么大,我们不妨先回过头来看看中国的病死率。
截止到3月24日,中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总体病死率约为4.0%。但各地差异极大。
病死率最高的地方,自然是湖北,为4.7%。其中武汉为5.0%。
而全国其他各省市,死亡率均极低。广东病死率仅0.5%,浙江仅为0.08%,江西仅为0.1%,江苏目前为止病死率为零。
为什么湖北病死率和其他省市差距如此之大?答案其实很简单:其他省市病人数量较少,医疗资源充足,没有出现武汉湖北那样医疗资源耗竭的局面。湖北最严重的时候,连牙科医生都穿上防护服进了隔离病房,而其他省市的患者,均享受着当地最好的专家和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绝大部分是轻症和中症,这些患者无需特殊治疗或者仅需给予简单治疗,可自行痊愈。但是,有10%左右的患者属于重症和危重症,这些患者需要住院,需要氧疗等综合治疗,其中部分需要气管插管和呼吸机支持治疗,否则就极可能死亡。
中国举国动员以全民战争应对疫情的时候,有不少人反对,觉得对经济打击太大。很多人坚持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死率不高,无非是一个大号流感,无需大惊小怪。
他们忘了一件事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死率的高低和医疗资源保障程度紧密相关。新型冠状病毒与流感病毒明显不同,这是一种全新的病毒,人类对其没有免疫力,没有疫苗,没有特效药。
如果中国没有采取这样的防疫措施,任由疾病蔓延传播的话,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呢?
中国有14亿人,假定有一半人感染,就是7亿。假如其中有10%的重症危重症,就是7千万人。这7千万人(加上中症患者的话这个数字更高)医院,中国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床位,更不可能有足够的氧疗设备,至于呼吸机更不用提了。中国的医疗体系将和春节时期的武汉一样,在短时间内被全面挤兑和崩溃。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中国的病死率恐怕不会比意大利低多少。那将是一个极其恐怖的数字。
说到这里,再次感恩我们的党和政府。
欧洲一些国家搞的所谓“群体免疫”,在我看来就是拿全国老百姓(主要是老人和穷人)的命来一场豪赌。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他们也不是没有赢的可能。
鉴于轻症和中症患者可以自愈,而重症危重症患者只要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死亡率也并不是很高。那么,我只要想办法不让重症危重症患者数量超过医疗体系承载能力就可以了。
具体做法就是:采取一些相对于中国来讲比较温和的措施尽量延缓传播;阻止医院占用医疗资源,让他们在家里等自愈;医疗资源仅提供给重症危重症患者,同时接受一定的病死率,对抢救成功希望很小的患者予以放弃,不让这部分患者长期占用医疗资源。
当然,这是对穷人。您如果有钱,可以自费做最好的治疗,无论轻重。
等拖到最后,大家都有了抗体,或者疫苗研发出来了,就万事大吉了。
这种策略能不能成功,关键在于:国家的医疗资源,能否扛住疫情的冲击。疫情峰值的重症危重症患者数量,会不会超过国家医疗体系承载能力。
只要重症危重症患者数量不超过国家医疗体系承载能力,该住院的患者就可以及时住院,民众就不会恐慌,医疗资源就不会被挤兑,患者就不会在急诊和留观室大量聚集导致大量交叉感染,医务人员的安全也就能得到保障。
反之,就会出现春节期间武汉上演过的一幕。
△德国巴登-符腾堡医院开始接收来自法国边境地区的新冠肺炎患者。图片来自德国大使馆官方VB
德国为什么病死率只有意大利的二十四分之一?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德国的医疗资源远较意大利充沛,抗冲击能力更强。
以下两张图,是世界部分国家医疗资源储备情况,注意由于统计时间不同,可能和现在数据略有差异)。
△每十万人重症监护床位数量
△医院床位数量
医院床位数量,德国是8,意大利是3.18。德国是意大利的2.5倍。
每十万人重症监护床位的数量,德国是29.2,意大利是12.5。德国是意大利的2.3倍。
这还是以前的数字,我刚看到的一个报道数字为:德国拥有2.5万张带有呼吸机的重症监护床。相比之下,法国只有张左右,意大利只有张左右。德国政府还表示,计划将呼吸系统重症监护病床增加一倍。
疫情期间,车祸枪伤打架斗殴等等导致的危重患者数量会大大下降,一些需要术后监护的非紧急的大手术特大手术也可以暂时后延。如果德国有2万张重症监护床位应对疫情,那么,按照重症危重症比例10%计算,只要存量患者总量不超过20万,就不至于无法应对。当然这种估算很粗略,因为重症患者恢复时间肯定比轻症要长。
而且,紧急情况下,普通床位配上必要设备也可以用于偏轻的那部分重症患者救治。同时,以德国的工业和制造业强国地位,他完全有短期内大规模增加设备和床位的能力。远比意大利丰富的医疗家底,是德国低病死率的重要原因,也是德国应对疫情的底气所在。
第二,德国疫情蔓延速度低于意大利,对医疗体系的冲击相对较轻。
防疫就像抗洪,仅有结实的防洪大堤是不够的,还得设法消减洪峰压力。
截止到3.24日,意大利累计感染人数为,新增感染人数。同期,德国累计感染人数,新增感染人数。
人均住院床位数量是意大利2.5倍,人均重症监护床位数量是意大利2.3倍,人口数量是意大利1.4倍的德国,患者总量和每日新增数量均不到意大利的一半。
疫情在德国传播相对缓慢,原因很多,但肯定和政府能力以及国民性格和素养有很大关系。
堤坝牢固,洪峰压力又小,德国病死率自然比意大利低的多。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原因是:德国感染患者平均年龄较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老年人的威胁远大于年轻人。一旦感染,老年人病死率也比年轻人要高的多。
目前我看到的数据是:德国感染者平均年龄45岁,而意大利是63岁。
这18岁的年龄差距,足以把病死率拉开一大截。两国病死患者平均年龄,德国是82岁,意大利是80岁左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阿宝一开始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翻阅资料,感觉有一个解释比较合理。
那就是:意大利青年人更喜欢和父母同住。
根据网上数据:25-34岁的青年中,意大利有49.3%与父母同住。而在德国这个数字仅有17.3%。希腊为56.3%,西班牙为42.8%,英国为14.9%,法国为13.5%。
一般而言,年轻人精力旺盛,在外面浪的比较厉害,再加上工作等原因,更容易在外面被感染。而老年人一般外出聚集机会较少,在外面感染的风险相对低很多。
由于德国年轻人一般不和父母同住,传播给老人的风险大大低于爱和父母住在一起的意大利人。这可以很合理的解释为什么意大利感染患者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德国。
此外,意大利人性情更为热情奔放,家庭成员之间更喜欢拥抱亲吻等表达方式,可能也使得病毒更容易在家族成员内部传播。
综合以上原因,德国的新冠状病毒肺炎病死率远远低于意大利,也就不难理解了。
不过,目前德国疫情也明显呈加速传播的态势,看看这条挺拔陡峭的指数曲线。德国的优秀到底能坚持多久,也着实令人捏一把汗。
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我个人真诚祝愿德国和意大利早日战胜疫情,让我们能早点再次欣赏精彩的意甲德甲和欧洲杯比赛。
最后,我要多说几句:
中国的医疗资源家底,比意大利和德国都薄的多。幸运的是,我们是一个大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人民和武汉湖北人民一起度过了难关。
但是,这次疫情提醒我们:医疗资源必须预留足够的余量。只有这样,在危机突然爆发的时候,医疗资源才不会短时间内快速耗竭,我们才能有足够的缓冲时间和动员时间。
医疗资源,“过剩”远比“稀缺”和“不足”要强。我们医院发展扩张的政策,是不是应该做必要的反思和调整?
烧伤超人阿宝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