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翠螺滩张小店

治白癜风西安哪家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321/4595306.html

小时候偶尔有人提起上海,脑子里立刻映现出:满满的雾气升腾中,一座缥缈得如仙境的城市,模模糊糊的如《西游记》中天庭,那么可望而不可及,而后就猜想:住在这城里的人,定是模样周正得如仙人一般。

站在村头油坊门口的坎子上,眼神穿过白白的田间小道蜿蜒而下,再拐上上坝宽宽的大埂,埂头矮蓬蓬的野辣椒棵上缀着数不清的小红椒,光滑晶莹,圆圆如密密的汗珠,一把把撒在绿叶间,煞是好看!

我时常被这些红果子绊住脚,这果子不仅长得好看,听爷爷说它还是一味养身的药呢。时常看见田间劳作归来的爷爷,从布衣口袋里掏出一捧来,洗净后灌进酒瓶里泡酒,哈,从此寂寞的酒瓶,透明的白酒就有精神了,红彤彤的真耐看!惹得我不时都想偷口尝尝。

摘果子常常使我忘记了手头的任务,直到脚踢翻了酱油瓶,才记起母亲给的差事——去螺滩张小店打酱油、买咸盐。顾不上好看的小辣椒了,只好暂且捡起瓶子,慌慌而去。

螺滩张这小村子离我们村约莫两里路,村子不大,只有几条巷子,村民聚集巷子两边而居,人口也不多,因而哪条巷子望去,都那么空落落的,从我们村远望它,也就是模糊的一团绿影子而已。

就这样的小村子,却是我们这儿方圆十里最出名的村子,它有乡里、公社里两级卫生所、医院;一对上海老夫妻开的小店,里面商品堪比镇上的“大合作社”;还有就是,他们村并没有学校,孩子上学都来我们村借读,在中专生都稀罕的年代,他们村却早早就有大学生诞生,这在当时被传为神话,让多少人都因此对这个村心存敬畏。

螺滩张村是我小时候特别向往的地方,没事的话,小孩子断不敢去邻村逛,一旦去螺滩张,只为两件事:要不生病了,被带去卫生院看病,不是打针就是吃药,不提也罢;另一件就是被大人们差去买油盐、肥皂等日用品或自己的文具,是去消费的,还是让人满怀期待的。兜里的钱多半是大人算好了的,有时会多那么点点,够买两粒硬糖、半包糖精什么的,算是大人给的跑路费,于是,不管下雨、烈日,因为这点甜头,够我们乐颠颠跑一趟了。

提着酱油瓶,顺着田埂、大道,不一会儿就到了螺滩张村口,直直的田埂,四方方的秧田,照直不打弯,随便进哪个巷口都能到巷子深处的那个有特色的上海佬开的小店。

兴冲冲就快到小店了,才突然担心起来,如果那个上海老太婆在,该怎么办?那张黑乎乎阴森森的脸和满头卷曲的乱发以及叽哩哇啦听不懂的上海话,都会让我心惊肉跳。多少次刚走进那方窄窄的天井,看见红月季开得正好,才嗅到好闻的水果糖香味,总有老太婆沙哑的叫唤尖声而至,伴之而来的是一副怒容,手里夹的纸烟云雾缭绕……让我情不自禁想起《黑三角》里那个女特务,在烟气里悠悠恨恨地叫着:“我的猫头鹰又叫了!”让人不寒而栗。

为了躲避这害怕,不得已,我只能远远在小店边徘徊,边假装若无其事,边用眼睃着门边,看见有大人进去了,我就强壮着胆赶紧溜进去。哈哈,老太婆居然不在!是她的白胖、和蔼的丈夫在,就是我想象的上海佬模样:花白的头发一丝不乱地梳成大背,白汗衫、蓝布裤,滚边黑布鞋,干净利落,正在柜台里忙着呢。

嘿,这下我可以腾出胆子来看看琳琅满目的货架:花布、饼干、白糖、水瓶、文具……还有柜台下肚子鼓鼓的大盐缸,黑漆漆的酱油桶,以及油桶上那个被染得黑乎乎的油篓子都那么好看。然后,使劲踮起脚,把窝成一团的钱排在柜台上,脆脆地叫一句:“大爷,一斤盐,一瓶酱油!”那大爷应声忙碌,拖长调子打趣道:“就这么多,没别的了?”

也不管你应不应,又逗一句:“哪个村来的小姑娘,嘴巴这么甜啊!”

被他一夸,精气神就来了:“还要两颗糖!”

“就为这两颗糖跑这么远的路吧!给你挑两颗大的!”满脸呵呵笑的当儿,酱油瓶装满了,盐扎包了,两颗糖饱满满地码着一溜齐。

慌忙拿着就走,还好,老太婆还没回来!美滋滋再睃一眼小店,小而精致的布局:满当当的货架、板实实的柜台、大爷的白汗衫和挂在头顶的一排花毛巾都是那么美好,上海人就是和我们乡下人不同!这样想着,这弥漫着糖果香的小店,好像霎时又亮堂许多,就像电影中虚幻的天堂。

最倒霉的是:掐着、算着、等着,一抬脚还是撞见老太婆了,明显地躲,又怕激怒了她,只好硬着头皮,憋着大气进去了,眼是不敢乱看,只在心里祈祷大爷在。好在大爷是干活的人,多数时候都在,但因为老太婆板着脸阴郁在那,让人的脊梁骨似乎一直被一根绳子牢牢拽着,不得轻松。仓促买好东西,半点都不敢耽误,赶紧逃离。我逃出店后,手里攥着糖,常常在心里疑心,那老太婆的黑脸是被烟熏的呢?还是被酱油泡的?那么阴郁!她是我童年水果糖边的一个噩梦,我在这头,糖在那头,偏偏糖边有个她!怎么还有这样的上海人!

以后,见过各样精明挑剔的上海人,见过各种各样的小店,吃过不同美味的糖,只是没有再打过零散的酱油、买过散称的粗盐。可那上海老夫妻的小店,却那么清晰地横在我的记忆深处:

一溜顺的土墙、两扇阔门……

一方天井、半丛月季……

一黑一白、一善一恶的两张脸……

盐缸、油桶、花毛巾、水果糖……

作者简介:高永翠,女,巢湖市烔炀镇大高村人,现为合肥实验学校教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aotouyinga.com/dgwh/98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