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可能也是我老了吧,之前我也不止一次的在微博或者别的渠道发表过一些感叹,说热管+鳍片的风冷散热器就是一种金属朋克的冷酷浪漫,相比只能靠RGB灯光来点缀自我的各种水冷散热器来说,耐看耐玩以及耐用的程度都不是一个档次的。只可惜市场冷酷无情,相比这几年水冷散热器的百花齐放花样翻新,风冷散热器这边却是异常的沉默——截止目前最后一款在京东自营发售的风冷散热器是利民MachoRev.C,不折不扣的一款炒冷饭产品。
所以当听说沉寂已久的猫头鹰要出新的单塔旗舰散热器的时候我还是非常exciting的,还以为高端风冷散热已经被放弃了,大家一起群体炒个冷饭翻翻外观出点限定版就算了呢……只不过去年台北电脑展上就展示了的东西,我这都快今年台北电脑展了才拿到,这发售速度,真是让人等得望眼欲穿……
去年的新闻,只说新款U12,近发布才定名U12A
开箱部分我之前微博上发过一个视频,这里就再发一遍,就不列图了……
然后是上机测试与简单外观点评:
请自动忽略镜头的色散
裸塔的大小是这样的,看起来也并不算厚重,甚至有点难以想象这玩意里面塞了七根热管
挂上原装的A12x25双风扇。跟零售的A12x25还需要手动安装减震胶垫不同,这里边附带的两个风扇都是已经装好减震胶垫和挂钩的,猫式细节。
另一面。
侧面——仔细看可以看到U12S其实并不是对称设计的,而是有点歪脖子,以避让内存好装下两个风扇。实际上U12S装上双风扇之后的尺寸就是刚好卡位,卡在主板MOS散热片和第一根内存中间,应该基本是薄塔12cm风冷的设计极限了——除非像利民Macho系列那样完全放弃另一侧的风扇和兼容性。
U12A和D15S的扣具,尺寸并不一样,不能通用,万一丢了要配的话注意下(刚买就丢可还行)
外观欣赏完了就来看一下散热效果吧,这次给它找的对手有两个,一个是自家双塔旗舰D15s,猫头鹰自己宣传的时候就是效能媲美D15s。
相比U12A,D15S最大的问题就是体积太大挡内存——在这个内存也开始逐步RGB不可避的时代真的是个麻烦事。
高度方面倒是差不多。
再一个就是酷冷至尊的水冷,忽略掉给它换了A12x25风扇这件事——毕竟目的不是AB测评,而是找一个参照物对比U12A的实际效能,所以就换成同风扇方便控制转速了。
热源如下,电压调到1.3V,八核十六线程全开,破解功率限制的i9-K,实测AVX负载时功率达到瓦以上,测试高端散热器的好选择。
硅脂统一采用下面说的猫头鹰新品NT-H2.(这算剧透吗)。拷机三分钟,读取温度最大值。
结果:
结论:
大部分转速下有三个风扇的水冷散热器都有一些优势,其中原因可能是冷液的热容大于热管和鳍片,三分钟的拷机时间还不够;再一个就是冷排毕竟比较薄,相对密不透风30多mm中间还插着热管的鳍片来说容易吹透很多。也可以看到当转速比较低的时候,水冷的效果会更好一些,但是当风扇转速拉满之后,双扇U12A便占据了性能王座,这也足可见对于单塔密集鳍片七热管这种设计来说吹透的难度,猫头鹰标配两把A12x25风压扇应该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然后是D15s,猫头鹰自己说的U12A可以压D15s一头应该都是默认标准配置下的,D15s也双扇满配(实际上再买两个挂钩D15s可以装三扇,但这么玩的人真不多)的情况下还是比U12A稍微好一点点。
U12A只用一个A12x25风扇的话相比上双扇会高3℃左右。
主观个人向购买建议:
首先可以排除一体水,原因说过,风险厌恶者……
U12A和D15s之间我更倾向U12A,体积设计相比D15s来说减少了很多潜在麻烦的可能性(但是需要注意这玩意重量可一点不轻,挂满两个风扇之后g,相当于主板时时刻刻扛着一支焊马.4ART,如果使用立式机箱请务必稳妥拧紧所有主板螺丝)。而且跟RGB内存也不冲突,以后换机箱甚至换平台散热器要传家的话选择面也宽一些。
D15s的话,近期可以试试去蛋丁鱼捡漏,长草换U12A的人应该不少,风冷散热器这种极端耐用品又无所谓二手不二手的,三百多最多四百就可以收一个,性价比杠杠的。
然后是上面提到的今年猫家另一款新品——NT-H2硅脂
之前猫头鹰只有一款硅脂叫NT-H1,我就纳闷会不会有2,结果现在还真有了……
开箱和简评我之前也发过,这次再转过来:
对比产品是利民TF-X,目前最贵的两款硅脂,价格按克算的话有点丧心病狂——利民TF-X是元/6.2g,合32.09元/克。猫头鹰NT-H2是元/10g,合25.9元/克,六福的典藏纯银首饰才20块钱一克,真是硅脂搞出卖银价……
包装方式对比,猫头鹰NT-H2是可以徒手开的纸盒装,利民TF-X必须拿刀把包装割烂才能取出硅脂。
猫头鹰NT-H2包装的一次性封口,在方便徒手开启的同时杜绝买了硅脂挤出一点来用然后把剩下的塞回原包装大锤掉的恶劣行为。
猫头鹰NT-H2开启后与利民TF-X的针管大小对比猫头鹰NT-H2的针管是透明的,如果想看硅脂还剩多少可以撕掉外面的纸皮。利民TF-X是全黑色的塑料针管,只能通过掂重量来估计硅脂剩余量。
二者的附件对比,利民TF-X送了一个硅脂刮刀,同时官方的使用说明当中建议涂抹。猫头鹰NT-H2送了十包异丙醇湿巾,官方使用说明当中建议多点法然后散热器压平所以没有送刮刀。
猫头鹰NT-H2的使用说明细节
膏体对比TF-X的膏体比NT-H2的更干燥粘稠,涂抹难度更高。二者静置后基本都没有任何可见的硅油溢出。
涂抹难度方面NT-H2稍微好涂一点,TF-X比较稠硬如果是GPU核心和笔记本之类必须要涂抹的情况需要使用一下之前说过的涂类似的压平技巧,而且最好老老实实用聚四氟乙烯胶带——这玩意毕竟不像那么便宜,粘在刮板上那些只能丢弃的硅脂还是挺让人心疼的……
当然了对台式机CPU风冷而言最好的办法还是不涂,像猫头鹰说明书里那样一坨压平完事…尤其是配合猫头鹰家的压力扣具,压下去就是传说中薄到刚好看出刻印文字的程度,省心省力。
然后是效果。这个没什么道道了,同样的U12A双扇烤鸡测试,TF-X比NT-H2的Package温度低1℃,温差最大的CPU核心低2℃,算是王座没被挑战还能继续坐稳吧。
主观个人向购买建议:
除非你是极限超频用户或者土豪,别的地方加钱已经加无可加,否则这俩硅脂真的就是傻逼才买……多块钱买硅脂,加到散热器上不行吗?机箱里买两把风扇装上效果都比这个好,真需要硅脂的话,是19.9的追风者不香了还是NT-H1老了拿不到刀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