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方蓝字订阅减脂小能手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一档娱乐节目。”他自己说的。这却是一档极其认真的娱乐节目,文稿主持人自己写,一集短短20分钟,光单集文稿就写上十几天。节目讲的,是我们上学时经常被语文数学英语挤掉的美育。
第一季出来,9.5分,看的人“像眼前一亮,黑暗里突然开了一盏灯。”
在互联网记忆只有7秒的今天,谁敢不趁热打铁,却用三年的时间去打磨第二季。而浓墨重彩的陈丹青,就敢。
本文授权转载自:摇滚客(ID:Rockrfm),转载授权请与原作者联系。
有人说,“陈丹青活成了我们梦想中的中年形象。”
克制的身材,锋利不减当年,锋芒却有了收敛,65岁的人,不老气横秋,不做人生导师,偶尔言谈间冒出小脏话,也不会令人反感。
脱口秀节目《局部》做到了第二季,时隔三年,全部都是豆瓣9.5的高分。
有人怯怯地问:“美术学渣可以看吗?”为什么不可以?“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王小波的话,为陈丹青的《局部》做了最好的注解。
陈丹青何人?
一个曾破天荒以0分考入中央美院,
后被清华特聘,却选择高调请辞的“老炮儿”;
一个站在时代对立面,
毕生对中国教育制度嗤之以鼻的知识分子;
一个不奉承当局,不忌惮权贵,
看上去斯文尔雅、毫不油腻的中年人;
一个作为国际知名的艺术家,把中国看透了,
功成名就之后,决心给公众说点什么的聪明人。
离开清华,他临走时丢下一句:
“中国这一套若不变,我此生不会参与教育”!
他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今上上下下教育官员,除了一层层向上负责,对青年、对学问、对教育、对社会,谁有大担当?
语气之间不乏尖锋利芒,甘冒天下之大不韪。
而这,不过是他无数次轰然开炮中的一束烟尘罢了。
无所畏惧、四处开炮的陈丹青,他所传达的,正是文人之正气,学者之傲骨!
如同过去几十年所做的那样,怼天怼地怼社会。
他不是随便说说,也没有高摆通天的道理和哲学,他在节目里所表达的,两个字,真相!
他说,我只是一个暂时还没学会说假话的人。
年,陈丹青出生在上海一个书香家庭里。
父亲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因酷爱文天祥,便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信念寄寓于儿子的名字里。
初中毕业,那是的他还只是个16岁的孩子,便遭遇了重大的家庭变故。因为文革,父亲被打成了“右派”,而他也被流放到了农村。
在农村插队的日子是煎熬的。
这种煎熬并非农活所带来的身体上的痛苦,对于从小就爱看书的陈丹青来说,无书可读而产生的内心的折磨更让他难以忍受。
日复一日的虚空,让他的内心逐渐枯竭。堕落与绝望的边缘,是火柴盒拯救了他。
在小小的火柴盒上画画,成了他最后的挣扎。
而这一画,便是多个日日夜夜。
到了年,他硬是画出了《边防线上》等多本连环画。
《边防线上》片段
对于一个正青春的热血青年来说,怎能满足于在火柴盒上作画呢?
又过了三年,此时已被调到省里油画创作班的陈丹青,终于盼来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南京商业局录取了这个小伙子。
他满心欢喜地憧憬着无限灿烂的未来。然而就在入职前一天,他却被告知不用来了。
一个关系户顶替了他。
旁人告诉他,认命吧,你没钱,也没关系,有些东西就注定不属于你。
22岁的陈丹青心里很是不甘,一声叹息之后,他朝着天,竖起了中指。
曾经他以为,只要够努力,自然可以改变命运,然而现实却给他狠狠上了一课。那时起,他的血液里就被注入了独立与叛逆的成分:
我命由我不由天!
要想改变这破破烂烂的生活,还得从绘画做起。
年轻的陈丹青,把全部精力注入在了画笔里,包含他全部的愤怒与不甘。
画画为他的生活注入了饱满而肆意的生命力。
年陈丹青首次进藏,便拿出了大型油画《泪水洒满丰收田》和《进军西藏》。
这次放开手脚的他,才华展露无遗。
《泪水洒满丰收田》与《进军西藏》
年,全国恢复高考。
这次他没有放过机会,成功考入了中央美院油画系研究生班。值得一提的是,在他的英语试卷上,一个大大的“0”赫然醒目。
在“0”的下面,留有一行陈丹青龙飞凤舞的字:“我是知青,没上过学,不会英语”。
这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哪知道,就因为这句话,从此他站到了中国教育体制的对面。
凭借非凡的绘画才华,中央美院还是接受了这个英语0分的小伙子。
纵观古今,如此恃才放旷的,仅他一个。
如同把河里的鱼儿丢进了海里,在更广阔的天地之间,陈丹青创作水平达到了巅峰。
随后的年,陈丹青就拿出了让整个中国文艺界为之震动、蜚声海内外、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西藏组画》。
选自西藏组画
此时的陈丹青只有25岁。
在一个极为特殊的历史时期,这个年轻人主动颠覆了以往严重教条化的政治主题创作,转而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医院中科U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