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忽然刷到一句话:“俄罗斯方块教会我们:如果你合群,就会消失。”??
眼前仿佛落下各种形状的彩块方块,被摆放得整整齐齐,彼此之间密不透风,每当一整行的缺口被补完,方块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忽然就“蹭”地消失了。??
有时候,生活就是一场刺激的消除游戏,而每个人就如同一个一个小方块,我们都希望融入集体,找到共鸣,于是投入人群,感受那种左右相伴的温暖。可当你和所有人一样的时候,却忽然找不到自己了。?
人与人之间还是需要一些空隙的。??
这条关于“俄罗斯方块哲学”的微博是KIKI最近转发的,我很诧异,深夜矫情一般都事出有因,不是工作方面有了顾忌,就是人际关系出了问题。??
她是我的一位读者,在离家很远的城市上学。她说最近常常睡不好,上课也老走神,生活并没有遇到什么大的困难,道路平坦,方向明确,只是一颗有些磨脚的小石子卡在鞋中,走得不自在。这个小麻烦偏偏不是别人,是来自每天朝夕相处的舍友。??
KIKI的宿舍目前一共有三个人,原来玩得最好的那个姑娘提前出了国,剩下的三个人朝夕相伴,好不快活。大一的时候,四个人常常一起宅在宿舍看剧,一起复习,一起讨论功课,性格也都合得来,看到网上那么多相互撕逼痛斥宿舍的,真的无法理解啊。??
有这么合得来的舍友,KIKI觉得自己无比幸运。??
大家一起生活了一年多,不曾出过矛盾,可是到了大二,生活一下子忙起来,KIKI觉得有些地方有些不对劲了。??
“大一的时候自己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就是好好学习,完成作业,偶尔和舍友到周边城市玩玩,因此我们的生活没有什么不同。到了大二,我打算出国,所以开始准备雅思,小斯和三三都打算直接工作,所以我们的生活节奏开始变得不一样了。我经常跑图书馆,或者出去上课,没有太多时间陪她们了。”??
小斯和三三是她的两个舍友,说到自己最近的忙,KIKI语气中带着歉意和愧疚。??
最近让KIKI茶饭不思的事情其实很小,那天她自习回来,小斯和三三正相聊甚欢,只是简单地和她说了声嗨就继续打闹,KIKI疲惫地躺在床上一边玩手机一边听她们的聊天,一直一直听,忽然有个念头闪现出来,心生一丝荒凉:她们聊了一个多小时,都没有来问问我,难道….是在冷落我吗???
她有些刻意地找了个话的空隙插进去:“对了,你们英语期末作业搞定了吗?”??
滔滔不绝的小斯忽然冷笑:“别说了,本来我和三三都想好了我们一起做一个主题,你不是和交流生一起做吗?我们俩只好两个人之间来咯。”语气中满满的不高兴。??
学校里这学期来了很多英国留学生,KIKI又是英语协会的部员,一来二去和外国同学熟了,常常和他们一起讨论问题,最近想了一个很棒的idea打算作为期末作业。KIKI是有自己的小心思,如果打算考雅思,就必须多练练英语,和留学生同学既聊得来,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何乐不为呢???
可是小斯说:“我们不是最好的朋友吗?你和他们一起,把我们放在哪里了?”??
好像在她的逻辑里,你不和我们一起做作业了就意味着不和我们最要好了,你不和我们最要好了,这段友谊也就差不多要byebye了。??
女生因为这样的小事“吃点醋”很正常,本来被人在意是好事情,但在KIKI觉得这段关系让她好累:“我以前很怕一个人,害怕在集体中被落下,可是现在忽然发现,如果融入一个集体却再也出不来,那种感觉更加可怕。”??
KIKI困惑地问我,我究竟是应该逃离出来做自己想做的,还是应该和她们一起常规地生活下去呢???
我们常常被教育:要和周围人搞好关系,要合群,选择大家选择的就是没错的。可是如果有一天,我们忽然发现自己想去别的队伍看看,你是否有勇气大声说出你的决定,你是否敢于从现有的队伍中走出来???
很多人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所以觉得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做准没错。随着在大学里尝试的东西越来越多变多,开始真正的意识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于是渴望改变,渴望新的尝试,却苦于一些相处状态的惯性,。
他们害怕的不是挑战自己,而是害怕面对周围人的态度,因为有人可能会说:“你竟然和我们不一样了,你太不合群了。”??
当你开始举棋不定的时候,恰恰是一些人慌张的开始,因为他们意识到这个稳定的状态好像要瓦解了,你我本来是差不多的,忽然变得有了落差,有了不同的状态。他们很害怕,于是否决你的改变。??
真正关心你的朋友,欣喜于你的改变,真正合适你的圈子,能理解你的“独处”。???
其实你不是不合群,而是没有遇见对的群,或者说,你和周围人的关系还有待磨合,没有达到合适的状态??。
给彼此的生活留些缝隙,我们会活得更加舒服。??
最开始,我们追寻的是一种认同感,后来,当我们的安全感得到满足之后,反而开始期待一种个性。??
很多人苦于纠结,处理不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选择一个合适的朋友有时候比选择一个贴心的恋人更难,因为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爱去糊弄,而是会理智地解决问题。??
世界上没有谁有义务一定要去等谁,陪伴谁,我们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如果你恰好拥有,应该感谢,而不是觉得理所应当。??
朋友,是陪伴的理由,也不是陪伴的借口。??
对自己自私一点,对他人宽容一些。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不随波逐流,同时给予他们必要的关心,尊重对方的选择。保持必要的付出,为了相似的目标而努力,才能在一个频率里。??
一直以来我们把合群与独处这两种人际交往的状态过于极端化,好像非黑即白,非此即彼。更有甚者,为孤独冠以“光荣”的含义,仿佛合群就是一群无力无梦之人的选择。??
合群和独处,都是一种暂时的选择,而不是绝对的规则,你没必要急于归回阵营。真正合适的圈子是能够包容的,能够接受各自的不同和选择,大家的友谊建立在相互补充和理解,而不仅仅是看起来一致。??
合群又独处,是最舒服的。一个人呆着的时候,不需要和任何人解释,但是与一群人在一起的时候,就不得不有所退让和互动。合适的朋友,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不要让友谊“绑架”了我们,亲密又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很好。??
今日要推荐一本小编很喜欢的书——《画在人心的苦闷上》,近日看到很受益,不忍独享,分享给你~
陈丹青说:“宗陶嘛,总归写得很好的。”龙应台评价她有“难得的功力”。著名汉学家墨子刻在7小时访问后说,如果自己年轻二十岁,会对她产生爱情。她访干露露的报道,得了非虚构写作大奖。
始终对人好奇的资深记者李宗陶新书《画在人心的苦闷上》,深度对话当代艺术界的现象级人物,带你抵达艺术家的心灵。
李宗陶,田延友/摄
那问个不休的、人心的写手访过各个领域的殿堂级人物、做过艰辛的田野调查,李宗陶已经做了二十年记者。思想者访谈、人物特稿、历史写作、非虚构报道,她一出手就是精品,却把自己看作手艺人、“纺织女工型”的记者,珍惜接到的每一件活,认真做功课,然后走心、进入。
年萨达姆被逮捕前,她在伊拉克边境采访各路人士。
年,她一面在《南方人物周刊》访问文史哲的大人物,包括大作家阿城、木心、阿摩司·奥兹,历史学家余英时、许倬云,汉学家宇文所安、卜正民……一面去四川某市采访因静脉注射海洛因而感染艾滋病毒的人群,这14万字稿件直到年才得以在非虚构写作平台“人间”连载,她当选为腾讯书院文学奖年度非虚构作家。
年,她用字“情书”约到了龙应台的贴身采访机会,甚至和她一起返乡、在高铁上做了访问。交稿后,龙应台越过秘书评价她有“难得的功力”“文字好”“归纳功夫高”。
年,她被派去采访干露露,成了唯一到她家乡做了深度报道的记者,这个稿件在年得了非虚构写作大奖。
陈丹青说:“她写木心,写慈禧,写干露露,及近时所写的朱新建……都是难得一见的好稿子。”
在她的提问和记录下,参差多态的采访对象们不知不觉吐露心声,被还原为一个个丰富、真实的人。
那无处不在的“微微的异样”,艺术家的秘密心灵和真实人生在《画在人心的苦闷上》这本新书中,李宗陶一如既往地直抵人心深处。必得是这样一位心思细腻又有深厚积淀的善问者,才能引出棋逢对手的交谈。更何况这次的访问的对象,是活跃在艺术领域的十多位中外顶尖人物。
艺术家,往往是能觉察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微微的异样”的人,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描绘人性。而每一篇采访,宗陶的记述都和问答本身一样精彩。
李安团队/提供
访李安前,她仔细看李安的12部电影,听电影音乐,甚至记下了他上过手的乐器。做了这样的功课,才能写下“《卧虎藏龙》里,马友友那把价值万美元的大提琴拉得像胡琴,是飘在整体音乐上的一根筋”,才能分辨出一个像中国古代人的的李安,和一个西方的李安。在杂志刊登时被砍了一半的超长对谈,在本书中收录了全稿。
朱新建,有着魏晋风度、始终保持着创造力的当代艺术家,即使在重病后右边身体废止的情况下,仍然画画——用左手。在他去世前90多天,李宗陶登门采访,记下了已经说不出完整句子的朱新建一派天真的语言和他无拘无束的名士状态,以及那“活蹦乱跳掷地有声的性情,偶尔的‘人来疯’和‘天天放焰火’的兴致,渐渐化成一个罗汉式的笑”。
《我的母亲》,张晓刚/画
作品在苏富比拍出天价、昆德拉差点要为他的画写诗的张晓刚,你可知道他画上平静如水的脸、暧昧模糊的风格,背后是怎样的故事和历史的创痛?
美术课本上看熟了罗中立的名画《父亲》,你可知道单单它的尺寸便有着颠覆性的意义,前后四稿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背后有多少时代埋下的阴差阳错、机缘巧合?
老树/画
不知不觉火了的老树,四川美术学院整个77级油画班的故事,还有何多苓、张晓刚、刘小东、毛焰、徐冰等无法绕开的当代艺术大家……
《画在人心的苦闷上》呈现了他们真实的人生和探索,那些不会轻易说出的心迹、与自己的交战——“那些‘想搞点作品的人’的每一个劳作的白天和每一个孤寂的深夜”。
“有时候,人们确实需要一种在暗影之中发现光亮的能力,尤其在这样的时代。它会将你带到熠熠生辉的事物面前。”
他们这样评价李宗陶,和她的写作陈丹青:每写一人,每成一稿,显然宗陶就掉进去,手眼所及,之细腻,之会心,恨不得钻进那人的肚里,直如孙悟空。
许纪霖:仿佛是你的同行,将你的前世今生、读过的书、写过的文、说过的话,通通琢磨透了。……沙里淘金,提炼出最出采的篇章,如同王世襄老人下厨,一斤菜要掐掉七两,只留那一点点嫩尖,炒成美肴。
姜文:锲而不舍的劲头,灵动漂亮的文笔,踏实沉静的风格……我们已看出宗陶的后劲其实更足。
杨子:面对面的采访过程中,她能察觉出别人不能察觉出来的东西。
腾讯书院文学奖年度非虚构作家授奖词:李宗陶的文字温润灵秀,却有对时代的深思熟虑,她为扎实的非虚构素材赋予了汉语言的美感。
有时候人们确实需要一种在暗影之中发现光亮的能力
尤其在这样的时代
它会将你带到熠熠生辉的事物面前
-End-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