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一行七人,头一天晚上乘坐伊宁至乌鲁木齐的火车,第二天早上7点到达乌市。匆匆赶往集合地点兵团饭店,与新疆—拉条子率领的大部队会合,乘车前往出发地吐鲁番大河沿五星牧场。
乘车前往出发地大河沿五星牧场
车师古道
车师,史籍记载最早为西汉张骞出使时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姑师国,是西域的著名古国,曾是丝绸古道上盛极一时的王国。
公元前年,汉武帝刘彻的大将赵破奴率军经河西走廊攻破姑师。姑师国破败后,分裂为车师前国、车师后国和山北六国。
车师前国位于天山山脉博格达山以南,都城在吐鲁番的交河故城;车师后国位于博格达以北,王廷在吉木萨尔县城北部的北庭古城。公元前60年,归属西域都护府。
据《西州图经》记载:“古道出交河县界,至西北,向柳谷,通庭州四百五十里。足水草,唯通人马。”
这条南北古道比绕道乌鲁木齐缩短里程将近一半,可少走多公里路程。
车师古道地图(编辑网摘)
当年车师前、后国的商贸交易、信息传递、消夏越冬,通常是依靠这条逾越天山的南北古道;也是丝绸古道上连接内地与西域的咽喉要道;是新疆目前经典的徒步线路之一,后人称之为车师古道。
泥娃娃、花开的声音、考拉、夜阑静、优乐美与
74岁的老班长在古道入口处合影
车师古道是连接天山南部吐鲁番与北部吉木萨尔之间的天山古道。开凿于汉代、兴盛于唐代。
光头与老班长在车师古道
入口处合影留念
车师古道(又称他地道)的历史至少可追溯至汉代。汉书:《车师后城国传》载:“车师后城国,户百五十四,口九百六十、胜兵二百六十人”
当年,天山山脉博格达南北的商贸交易、信息传递,通常是由吐鲁番越过天山石窑子达坂(琼达坂)到吉木萨尔的。这是一条跨越天山的南北古道。
车师古道的入口处,一块路牌矗立在路口,跨过它就踏入了千年古道……
车师古道的入口处,一块路牌矗立在路口,
跨过它就踏入了千年古道
车师古道是一条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道,这是西汉沟通车师前、后国之间的交接线;唐朝连接回鹘高昌狮子王冬宫和夏宫的通道,途中需骑马兼徒步翻越天山。
随着交通业的发展,现在古道上行人基本断绝。沿途有古代堡垒遗址、峰燧、墓冢、草原石人等人文景观,也有石门、天桥、瀑布、温泉、奇花异草等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考古、探险爱好者,成为一条理想的探险户外线路。
泥娃娃、花开的声音同中国探险第一人
77岁的刘雨田老人在古道入口处留影
此次穿越线路:
下石窑子—石窑子—上窑子—古堡—石笋—琼达坂—六道桥—石门—五道桥—四道桥—三道桥—二道桥—一道桥—水文站—泉子街—吉木萨尔县—乌鲁木齐,全程50公里。
光头与刘雨田留影
车师古道十大精品自然景观:
1、“石窑孔道”(指琼达扳南侧宽仅1米的一线天通道)。
2、“达坂古堡”(指屹立在海拔米琼达坂上的古代军事遗址)。
3、“突厥石人”(指挺立在五进桥附近西山坡上的草原石人)。
4、“三丈悬瀑”(指大龙沟峡保上游落差10多米的飞瀑)。
5、“石门天险”(指位于五道桥和六道桥之间的一段40多米长的天险石巷)。
6、“三桥秀色”(指三道桥一带秀美的森林草原风景)。
7、“高山神泉”(指二道桥—头道桥之间一眼终年流淌,有奇特疗效的温泉)。
8、“树石联姻”(指参天杨树躯干中包容着一块巨石,构成树抱石奇观)。
9、“头桥绝壁”(指头道桥附近的悬崖峭壁)。
10、“龙沟古城”(指大龙沟口东汉戊己校尉耿恭当年坚守过的疏勒城遗址)。
古道的入口处咱也留个影
不记得什么时候从户外札记中知晓了这条神秘古道,一种冲动就一直在心中涌动,涉足户外后每每想起更是感觉热血沸腾。那种征服的欲望,涉足的渴望始终伴随左右。
清明节终于下决心利用三天的假期踏上了神秘的古道,沿着历史的足迹去探秘古道的沧海桑田,踏足尘封了千年的天山古丝绸之路……
这次有幸与年满77岁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探险家刘雨田,74岁的昌吉户外网红老班长赵建军一同,重装穿越车师古道。
三天中看到了四季的风光。从吐鲁番地区出发,翻越天山一个海拔米的达坂,进入北疆吉木萨尔地区的野狼谷,完成穿越。
两位古稀老人在古道入口合影留
职业探险家—刘雨田
刘雨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探险家。年2月26日生于河南省长葛县,原是新疆乌鲁木齐铁路局机关的一名干部。
面对外国人的挑战,年5月,他舍弃一切,开始徒步万里长城。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跋涉,完成壮举,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徒步万里长城的人。
之后,他又徒步丝绸之路、黄土高原、新疆罗布泊、攀登格拉丹冬和昆仑雪山,考察神农架野人、喜马拉雅雪人、绒布冰川、沿喜马拉雅和雅鲁藏布江旅行、试登珠穆朗玛,三次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等中国五大沙漠……
至今,他已经完成43个考察旅行探险项目,足迹遍及祖国大陆的山山水水。世界数百家报刊、杂志、电视报道了他的探险事迹,人称他为"二十世纪世界罕见的旅行家、探险家"。
刘雨田徒步在车师古道
十多年来的探险生涯,他拍摄了近万张照片,写下了万字的考察日记,沿途搜集资料多万字。
这些照片和日记资料十分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考古的学术价值。
他在考察万里长城路过宁夏贺兰山时,发现了一壁阴山岩画,被考古工作者认为是一个新发现;。在新疆罗布泊地区发现了一群野马,这个被当世认为已绝迹的野马群,经鉴定后,已引起科学家们的高度重视……
刘雨田徒步在车师古道
刘雨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探险记录,引起了世界探险界的 刘雨田徒步在车师古道
领队新疆—拉条子和刘雨田行走在大雪纷飞的车师古道。瞧,大雪已经没过了脚腕。
领队新疆—拉条子和刘雨田
行走在大雪纷飞的车师古道
昌吉户外网红—老班长
老班长,一位未当过兵的昌吉户外网红。十多年来,走过祖国的大江南北。新疆大漠、雪域高原、茶马古道、丝绸之路;华山、泰山、衡山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鹰隼同老班长合影留念
年,老班长买了第一顶帐篷,差不多每周六晚上都步行到20多公里外的小湖边,支起帐篷睡一宿。次日天蒙蒙亮去钓鱼,开启了户外生涯。
年退休后,老班长更把全部激情都交给户外活动。那年,他第一次参加团队,在东天山重装徒步了两天。他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热情、友谊和轻松,从此爱上了团队活动。
老班长徒步在车师古道
说起这些,老班长谦虚地说:“我也没走多少艰难的路,也没爬多么高的山,我只是还在走……
老班长徒步在车师古道
“这些年的户外运动,让我深深体会到:全身心地投入大自然,能洗涤心灵,也能平衡心态,找到自我。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好当下,珍惜生命,这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参加活动,就能感受到,一旦进入团队,就没有了年龄的隔阂,大家就像一家人似的,不分年龄、工作、职位高低,只有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同完成线路。甚至有可能遇到一些生死之交”。
老班长在宿营地
偶遇相识,老班长的精神是我的榜样,要做生活的强者,生命不息、顽强不止!愿老班长越活越年轻!
踏遍山川人未老,愿做青山不老松!出走半生,归来仍少年!
踏遍山川人未老愿做青山不老松
途行在无人山谷
清明,走这条线的人着实不少,昌吉、呼图壁、乌市的不少户外俱乐部都组织了这条长线的穿越。听拉条子说来了有两百人左右,到达出发地后已经有不少户外俱乐部先期出发了。
途行在无人的山谷
在乱石滩中蜿蜒向前
第一天,阳光明媚,我们沿着裸露的河床,在乱石滩中蜿蜒向前,队伍溯河而上,踏着前人的足迹去体会古人的艰辛,满足只有户外人才能体验到的乐趣与征服的那种欲望。
在乱石滩中蜿蜒向前
由于是四月初,虽已立春,却依然春寒料峭,山上的冰雪尚未大量融化,河床上基本没水或者河冰还没有融化,行进途中来回过河免去了淌水之苦。
踏着河床上的冰雪行走
在乱石滩中蜿蜒向前
踏着河床上的冰雪行走,一不小心就陷进积雪里,直接漫过大腿,悲惨的是有些冰雪下面是流淌的河水。
踏着河床上的冰雪行走
在乱石滩中蜿蜒向前
车师古道阳光洒满了河谷两岸的山梁,寂静的山谷展现了它的美丽,给人一种剑指苍穹的狂野和历史残留的苍凉。
途中休息一下
到达第一天的宿营地已经是傍晚,营地密密麻麻扎满了五颜六色的帐篷,蔚为壮观。抓紧时间支好帐篷天已擦黑,只好打着头灯做饭。
翻越大阪
海拔2米的宿营地正对着不远处的雪山,早上起来天就有点阴,由于今天要翻越多米的大阪,大家抓紧时间做早餐,收拾行装,9点多就匆匆出发了。
一路上坡、过河、在河面踏冰而行,路上散布的乱石与枯草交融在一起,让这千年的古道在充满野性、群山乱石和蜿蜒的河谷与远处的皑皑雪山描绘出醉美画卷。
出现在眼前醉美画卷
不到不到中午12点,天空开始飘起了零星的雪花。担心翻达坂时遇上暴风雪,一上午都在山谷中不停地赶路。快3点才到达坂山脚下,为了储存体力,我们7人决定先吃完午饭。稍时休息后开始翻越达坂。山峰上开始有雾了。达坂是个巨大的缓坡,而且这个时候雾已经上来了,能见度不到米,爬到垭口能见度更低了。垭口处有几个石堆,赶紧拍照留念,抓紧时间下山。
开始翻越达坂
由于达坂上风大、雪大,到达垭口后,队伍都没有停下来,只是拍几张照片就匆匆下山赶路了。
顶着风雪前行
想到翻过垭口下山会轻松一些,可谁想下山难度更大,雪越下越大,变成了鹅毛大雪,还刮着风,能见度已不足百米。山上的积雪深的地方没过大腿,好在前队踩出的雪道还依稀可辨,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仅仅只能看清触自己前后不远处的行人。路上不停的有人滑到摔跤,爬起来赶紧跟上队伍,害怕在风雪天落单。
顶着风雪前行
终于到六道桥了,一块天然的巨石立在桥头,它是六座桥中最高、最险的一座,两旁交错的怪石和险恶的地形,都成了眼中的风景。
光滑的坡陡、狭窄的桥面,桥水流湍急、天上的飘雪和从深渊飘出的阵阵寒气,还是会让人打上个冷颤。
一块天然的巨石立在桥头
原本计划过了六道桥扎营,由于大雪一直下个不停,结果走在前面户外队伍一过桥就扎营了。
待我们到达时现有能扎营的空地已经搭满了帐篷,虽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也只好继续往前又走了两三公里扎营,这一片营地也是扎满了帐篷,好位子早没了,好在找了一片稍平旦的地方,直接在厚厚的雪地上扎营了。
帐篷都被厚厚的积雪包裹着
卸下装备,冒着风雪赶紧扎好帐篷,让女士躲进帐篷避风雪,男士则在雪地里烧了两锅姜糖水,保证每个人灌满一保温杯,雪大还刮着风,饭不做了,大家将就着吃了点,喝点姜糖水,早早钻进睡袋休息。
在厚厚的雪地上扎营了
这一天下来,大家马不停蹄着实累的够呛,中午也是随便啃了点干粮。
在厚厚的雪地上扎营了
领队拉条子更辛苦,由于达坂上的暴风雪,年过七旬的刘雨田和其他几人翻过达坂天就黑透了,没能下山,而装备又是和其他人分开背的。所以拉条子在安排好到达营地的驴友后,又背上帐篷和吃的返回山上,安排好没下山的几位队员才自己返回营地,到达营地都已经三四点了。
帐篷都被厚厚的积雪包裹着
晚上雪越下越大,打着强光头灯都看不了多远,夜里气温下降,听到好些人冻得睡不着,特别是内地来的一些驴友,装备不行,帐篷是单帐,睡袋又薄。
好在我们几个人的装备还行,虽然没觉得有多暖和,但最起码没觉得冷。
帐篷都被厚厚的积雪包裹着
顶着风雪前行
最后一天的路程还不少,从五道桥一直走到一道桥,到达车师古道景区。
又是漫天大雪的,所以大家早早就起床了。雪还在下,整个营地的帐篷都被厚厚的积雪包裹着,头一天大家就没好好地吃东西,必须给大家做点热乎乎的汤饭吃,为今天能顺利走完全程垫垫底。
不到九点队伍就开拔了,一路上大雪纷飞,估计大部分装备不好的驴友都煎熬了一夜。出发没多久就听到一个女生边走边哭,说晚上睡袋打湿了一半,衣服也湿了,天知道她们是怎么过的一夜。
吃早餐
吃完早餐,收拾好行装,出发前在宿营地留个影。
出发前在宿营地留个影。
顶着风雪出发了。
一老一少:老班长和花妖
石门一线天门
通过石门一线天门
是不是想在这出家了
风雪中风景很震撼
终点在即,感觉大家都一路狂奔,虽然风雪中有些风景很震撼,但没人有心情了。
古驿道前留个影
树枝、灌木上落满了积雪,正应了那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千树万树梨花开
野狼谷桥头的石刻
下午四点左右,终于到了出口——车师古道景区。
由于我们有几位8号要赶回单位上班,必须搭乘今晚的火车赶回伊犁,而队伍陆陆续续的还没到齐,接车的大巴只好等着。
急的我们几个不停的打电话找人联系包车,可景点四月份还没开始营运,车也不好找,正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
走在后面收队的拉条子惦记着我们几位要赶火车的伊犁驴友,在手机有信号时第一时间打电话来安排大巴拉上现有到达终点的人先期返回乌市,大家这才松了口气。
终于到了出口——车师古道景区“野狼谷”
终于到了出口——车师古道景区“野狼谷”
到达目的地——野狼谷,雾仍未散去
拉条子户外探险
新疆—拉条子中国登山协会认证指导员,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有实力、有品味的合格领队。
新疆—拉条子
如果你想领略不一样的山川河谷、花海草原,你就来拉条子户外探险;
如果你如果你想涉足户外,尝试重装、轻装户外探险,你就来拉条子户外探险……
不管你是菜驴还是强驴;是疆内的还是疆外的;有拉条子这样一个领队带着你,还在犹豫什么呢!
联系
人生的人生的际遇就像是一条长河,
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经历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遇见,
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擦肩,
当中有惊喜,也有遗憾,
有人曾说“所有遇见皆为成长”。
每一次相逢和再见,
都是成长的历程。
这一生我们会有无数的遇见,
也会有数不清的再见,
唯有遇见户外,
却再难说再见……
作者自我简介:
鹰隼:中国登山协会认证户外指导员。年开始骑行,年涉足户外。
几年间,走过了伊犁的山山水水,重装穿越过孟克特、车师等古道以及小狼C、孔度奴苏、阿克塔斯等。
我骑行——喜欢在路上的感觉:自由的骑行,想走就走、想停就停。不在乎骑行的终点,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欣赏风景的心情……
我徒步——喜欢在路上的感觉:走的不仅是路,更是一点自由,一点梦想、一点洒脱、一点释放、一点激情、一点无法对别人诉说的故事……
(本文照片除署名外全部由作者提供)
本期编辑:孙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