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盛会相约鹰城曲艺盛宴异彩纷

曲艺盛宴异彩纷呈

第十届中国曲艺节昨晚在鹰城开幕

□记者杨元琪/文 李英平/图

开幕式表演集锦

9月29日,广州市文化馆“一团火”曲艺创作基地的演员在表演曲艺表演唱《奔跑吧,追梦人》。当晚,第十届中国曲艺节在市文化艺术中心拉开帷幕,来自全国的曲艺名家和曲艺演员表演了相声、评弹、幽默小品、评书、群口故事等精彩的曲艺节目,为鹰城市民奉献了一场欢乐盛宴。

金风送爽秋意浓,高朋满堂迎盛会。9月29日晚,万众瞩目的第十届中国曲艺节在我市拉开大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曲艺名家欢聚鹰城,为大家奉上一场异彩纷呈的曲艺盛宴。

庞晓戈(左)、张泽群主持

现场

当晚7点半,“曲艺风·黄河情”开幕演出在市文化艺术中心举行,演员包括河南曲协主席范军,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著名相声演员奇志、张伟,青年相声演员苗阜、王声,双胞胎喜剧演员刘全和、刘全利等。节目非常有代表性,有今年抗疫题材的曲艺新作评弹《秀发》,有新近创作完成的正在全国巡演的反映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的群口评书故事《我爱祖国的蓝天》,还有曾参加过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春团拜会演出的曲艺表演唱《奔跑吧,追梦人》。这些精彩节目给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田连元表演评书小段现场

奇志(左)表演节目

奇志、张伟表演的相声《祈福》据第十届中国曲艺节平顶山市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平顶山年被中国曲协命名为当时唯一的“中国曲艺城”,目前有宝丰县、新华区两个“中国曲艺之乡”。中国曲艺节是我国最高规格、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曲艺盛会,每3年举办一届。今年,中国曲艺节第三次花落鹰城。本届曲艺节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曲艺家协会、平顶山市人民政府主办,河南省曲艺家协会、中共平顶山市委宣传部、平顶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

本届中国曲艺节采用现场演出和线上展演相结合的举办方式。9月29日至30日,现场演出3场。

群口故事《我爱祖国的蓝天》令人动容

英雄机长真实故事搬上曲艺舞台□本报记者王春霞/文李英平/图杨鲁平在向本报记者介绍《我爱祖国的蓝天》创作过程。“刘机长,乘客已经全部安全下机了,人员已清点完毕。”“多少?”“刘传健”发出低沉的声音。“。”女乘务员的声音里有掩饰不住的惊喜。“一个也不少,都活着!”“刘传健”长嘘一口气,如释重负。这是中国第十届曲艺节开幕式上的节目——群口故事《我爱祖国的蓝天》中的一个令人动容的场景。由国家一级演员、曲艺作家杨鲁平携四名学生表演的这个节目,生动再现了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英雄机长”刘传健带领机组人员成功处置突发险情,机上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奇迹生还的真实故事。创作:八易其稿昨天上午,刚刚抵达平顶山的杨鲁平带领节目组人员,在市文化艺术中心彩排。在彩排的间隙,本报记者对杨鲁平进行了采访。作为军旅曲艺作家,相声、评书表演艺术家,十几年来,杨鲁平一直在参加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并创作表演了一批以部队道德模范为原型的优秀曲艺作品。英雄机长刘传健是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今年春节前夕,中央文明办和中国曲协把创作改编刘传健故事的任务交给了杨鲁平。杨鲁平说:“刚接到任务时,觉得压力很大。当时电影《中国机长》已经播出了,而且那么火,电影的视觉冲击力很大,而曲艺光靠嘴来说,难度是很大的。”为了对故事进行深度挖掘,杨鲁平首先约刘传健在网上见面。“他是个军人,我是个老军人,一见面,就非常亲热,我们在一起聊得很好。”杨鲁平笑着回忆,“我对他说,材料和报上发表的东西我都看过了,我就要听你的心里话,当时在那么危险的情况下,你就没怕过吗?”“他告诉我,他虽然当过多年飞行员,但从未遇到过飞机挡风玻璃突然破碎这种事,这飞机上有多条命呀,生死关头啊。飞机落地滑行的过程中,是他最紧张的时刻,甚至比空中出现险情的时候还要紧张。因为当时制动系统已失灵,没有任何的依靠。”杨鲁平说,刘传健给他讲了很多真实的细节,对他的创作有很大的启发,“你要把这个故事变成艺术品,就要刻画人物,把他典型化,让大家产生心理共鸣,靠语言的魅力来征服观众。”杨鲁平说,最终他和创作团队对故事的细节进行打磨,多次重改结构,八易其稿。从创作到排练,耗时4个多月才完成。今年8月25日,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在北京演出,以刘传健的故事为原型的群口故事《我爱祖国的蓝天》进行了首场演出,观众反响强烈。这部作品之所以打动人,除了真实感人,还要归功于杨鲁平的表演。他将影视表演、话剧独白、歌曲演唱等融入评书作品,增强了艺术感染力。目前,杨鲁平携团队已在四川、广西等地参加全国巡演,这个节目已经演了十多场。看法:作品要写人年,第六届中国曲艺节在平顶山举办时,杨鲁平曾受邀前来参加,并主持了一台晚会。第二次来到平顶山,他在感叹平顶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同时,对于当下的曲艺创作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的曲艺,一定要有文学性。所谓的文学性,就是要写人。优秀的经典作品都是要刻画人物的。而现在的很多快餐文化,不愿意再沿着这条路走。一个作品如果不写人,那你的作品有什么生命力呢?”对于年轻一代的曲艺作家,他给出的建议是:“一定要在作品上狠下功夫,要去刻画人物,千万不要被快餐文化所迷惑。当然快餐文化,市场也需要,但是你别忘了,你只要站在舞台上演出,你为大众演出,你就要有一种责任和担当。”一曲《秀发》动人心扉□本报记者杨元琪开幕式文艺演出节目《秀发》陆锦花在表演评弹 (图片由本人提供)“今夜我剪短了,剪短了长长的秀发,去对付魔鬼的肆虐……等着那花开芬芳春来时,我打开妆盒,再蓄青丝再留这长长的秀发……”昨晚,第十届中国曲艺节“曲艺风·黄河情”开幕演出举行,由上海评弹团“丽调”传人陆锦花带来的抗疫题材曲艺新作《秀发》让现场观众重温了年初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感人场面。这部作品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由上海评弹团著名评话艺术家吴新伯作词。

《秀发》的词作者上海曲艺家协会主席吴新伯

灵感1月27日,医院90后护士刘文进,在随队出征前决定把已经留了七八年的美丽秀发剪掉,而春节期间理发店都闭店,找不到理发师,她决定由护士长“操刀”,为其剪去秀发。朋友圈里的文章不长,关于她剪头发的事情更是一笔带过。但是配图却直击心扉,刘文进低头剪发的照片看不到脸,而自拍照显示她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

陆锦花(右)与《秀发》原型人物刘文进相聚

“在我的印象里,90后还是小孩子,在家备受父母宠爱,平时在工作中可能也会犯点小错,会喜欢吃零食,会追星,总让人感觉长不大。但是,在这一刻,她是一个战士,是一个有担当、有使命感的年轻人。”被朋友圈里的两张照片所触动,吴新伯决定要写点什么。于是,近字的歌词在半个小时内一气呵成。考虑到歌颂医务人员“逆行者”的文艺作品已经有很多,而且大多描述的是群像,而自己的歌词切入点较小,吴新伯决定用评弹这一艺术形式来呈现。巧合“作为女人,我自己也有一头长发,平时也是一点都舍不得剪。”1月28日晚,陆锦花在朋友圈看到这个故事,指尖一动,便收藏了。

“她义无反顾的举动打动了我,也激起了我的创作热情。”巧合的是,当天凌晨1点,陆锦花收到了吴新伯的一条短信,正是开头那句唱词。紧接着,吴新伯问陆锦花:“有没有感觉?能不能唱?”陆锦花的回复是:“我试试看吧!”

创作之前,陆锦花很想认识这个女孩,听听她的心声,便辗转联系上了刘文进。“就这样把一头长发剪了,真的不心疼吗?”陆锦花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aotouyinga.com/dgjt/51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