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一只“猫头鹰”的叫声
——读浙江文艺出版社年版本《莫言散文》
赵月琴
浙江文艺出版社年版本《莫言散文》的自序标题叫《猫头鹰的叫声》。关于这个标题,莫言先生的解释是:“……一个写了文章发表的人,其实也是一只蹲在树上鸣叫的鸟。猫头鹰叫声凄凉,爱听的不多,但肯定还是有爱听的。画眉鸣声婉转优美,爱听的很多,但肯定还是有不愿听的。我的这本集子,基本上可以认定为是猫头鹰的叫声,喜欢我的就买,不喜欢我的,白送给你也不会要。”
读到这句话时,我摇了摇头,微笑着翻开了后面的书页,想听一听这只“猫头鹰”到底叫出了什么样的声音。
没想到,读完《莫言散文》后,我的头皮竟然连续几天发紧,好久没办法理清自己的思路,没办法从莫言先生先生的世界里跳将出来,因为信息量太大,因为莫言先生的磁场的确很强。
读完《莫言散文》后,我打开百度观看了莫言先生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受封博士后的演讲视频。演讲中,依旧是吃和饿充斥着演讲的全部过程。是的,莫言先生在他的许多散文里不厌其烦地谈到了童年时期挨饿和寻找吃食的记忆、场景,当然也包括他后来如何在餐桌上不顾吃相地贪吃各种美食美酒的情形,可以说,莫言先生是一位爱吃能吃需要吃的先生、作家。然后,是他的能“说”。他在演讲视频里说的非常好,他爱说、喜欢说、母亲管不住,自己也管不住。关于演讲,镜头里看不清他是否有成形的讲稿,但是他的语言逻辑给我的感觉是,他顶多有份讲话题纲吧。因为,他在演讲中的排比、幽默、真实均显露无疑。当然,他的山东高密的口音也非常明显,但这完全算不上缺点,因为听他讲带高密口音的普通话,有点像聆听毛主席老人家带湖南口音的普通话,既然已是名人,这便成为特点了。
实际上,莫言先生的确是一位有特点的人。首先特在他的直率。他简直是太直率了,任何地方、任何场合、任何文章里,他都敢于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都敢把它们变成文字,也难怪他能写出那么多的文章,然后,最终第一个荣获了中国人民期盼百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看完莫言先生的散文,我想到了“生活很丰富,没有什么不可以入文成章的”,想到了自己的惰怠,活该人到中年仍一无所获。
其次是莫言先生的博学,他虽然只是小学毕业,但他喜欢读书,所以就疯狂地读,也抄,后来当兵期间也是不辍学习,上了解放军文艺学院更是尤为刻苦,不仅读,还写。他喜欢说,喜欢听,喜欢表达。更主要的是,他还有股子劲,想要逃离穷困故乡的劲,想要成就点什么事的劲,想要完成理想目标的劲,于是,他的生活一旦选择了写文章,便一直在写文章,虽然表面上说是“为了一天吃上三顿饺子”,但我想更多是他就觉得这个事好,他喜欢,所以就一直做着。
莫言先生也很聪明、智慧,这表现在他的诸多文章里。比如说,他写三岛由纪夫,写日本,他不会无视日本在中国犯下的罪行,但他也会坦率地写日本的好,但又碍于中日关系的变化多端,文章最后便又回到主题上来,说“在新的世纪里,我希望中日两国的男孩与女孩们建立起深厚的感情,甚至是爱情,这样的东西多了,战争的机会就少了。”比如说,写创作谈,他本来写得“天马行空”,说得“天马行空”,完全是非常精彩的创作谈,但后来感觉不对,还有些吹牛,于是他便改变了,坦诚地承认当初这样写的不妥、不合适,然后以当下的状态再写出新的创作想法来,让你又不得不服,包括之前写的、之后写的,都服。你会觉得,他就是一个写文章的人,他似乎一直在写,一直在不停地写,随时随地地写,写一切遇到,一切想到,一切想象的、真实的生活、可能。
年版本的《莫言散文》由邹亮先生策划、编辑,一共45篇,包括了莫言先生的童年、中学、大学、过年、故乡、读书、教育、创作,以及文学梦想、历程等等。书的自序标题叫《猫头鹰的叫声》,自谦为“猫头鹰”的莫言先生,就那么不管不顾地唱着自己的歌,写着自己的文字。听“猫头鹰的叫声”,我听到了莫言先生的许多生活细节,虽然他在后来曾经承认过其中有好多文章里有虚构的成份、想像的内容、不真实的生活,但真正让我折服的却是45篇散文连贯起来以后最终展示的一个真实的莫言先生:丰富的生活经历、阅历、想象力,对鱼啊、狗啊、鸟啊、马啊,都有研究,对鲁迅、郁达夫、乔伊斯、屠格涅夫、劳伦斯、马尔克斯都有阅读,当然,他床头永远放着的是福克纳大叔的相册,他说:“每当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时,就与他交谈一次。我承认他是我的导师,但我也曾经大言不惭地对他说:‘嗨,老头子,我也有超过你的地方!’我看到他的脸上浮现出讥讽的笑容,然后,他就对我说:‘说说看,你在哪些地方超过了我?’我说:‘你的那个约克纳帕塔法县始终是一个县,而我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内,就把我的高密东北乡变成了一个非常现代的城市……另外,我的胆子也比你大,你写的只是你那块地方上的事情,而我敢于把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事情,改头换面拿到我的高密东北乡,好像那些事情真的在那里发生过……’。福克纳打断我的话,冷冷地对我说:‘后起的强盗总是比前辈的强盗更大胆!’……我努力地想使我的高密东北乡故事能够打动各个国家的读者,这将是我终生的奋斗目标。”其幽默风趣及乐观努力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读完《莫言散文》后,我在百度推荐上看到了关于推荐《生死疲劳》的页面,与贾平凹的《浮躁》、张炜的《古船》、余华的《活着》、阎连科的《受活》一起推荐为中年人必读之书目。年届中年的女士,此时真是非常渴望以更加深度的热情走近他们的世界。当然,《生死疲劳》这本书,我完全用不着重新购买,因为,早在年莫言先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已经购得,只是当时没有读进去,而今,读完《莫言散文》后,自我感觉向这位“猫头鹰”先生又走近了一大步,他的洋洋洒洒、放荡不羁、调皮而不乏严肃、坦率而不乏智慧、随性却不乏较真的宽广“音域”、“视界”的确震撼到了我,促使我渴望看到更多推动莫言先生走上诺奖神坛的想象世界的构建与精彩。不知《蛙》的叫声怎么样呢?
简
介
你已经把曾经深深爱你的人,从记事本里划掉了吧。你已经被自己深深爱着的人,从记事本里划掉了吧。你已经在很多个记事本里,被划掉了吧。你已经把划掉的名字,回想过很多次了吧。在这个漆黑的夜,很多人的愿望是在心里下一场刀子雨,把赖在里边不走的人剁为肉泥。
——张嘉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赵月琴,女,孝义人在柳林,热爱文学,山西省作协会员,柳林县作协副主席。出版有短篇小说集《村口有风》。偶尔写散文、小诗。喜欢人生与文字在一起,喜欢用准确的文字表达有意思的人生。
知彼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