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陈丹青老师的毛笔书法,感觉有点莫名尴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 http://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0/

虽然围绕女明星范冰冰总是有各种争议,但好像有一点争议不大,那就是她的美貌。这可得“实话实说”,就算登陆法国大众杂志《Tlrama》封面,那模样也一点都不带跌份儿的。更何况,她的“标致”,可是经过一向严苛的陈丹青老师加持、认证过的,他如此描述在飞机上的某次“艳遇”:

坐满了,一眼看见她——不是我在找她:这样的美人,怎会不看见呢。美术馆最好的画,老远勾你目光——我一排排对座号,居然就在她身边,我靠走廊,她居中,靠窗一位小女孩。看见正面了!形太准了,眉眼鼻梁,笔笔中锋,像王羲之的字。王羲之的字,极姿媚的。我暗自高兴。要命的是害羞同时到位,你知道,害羞其实是倔强的情绪……她偶尔起身朝椅背后仰,中国人很少侧面这么标致——我到底还是扭头看了,真是惊艳!

这种写得活灵活现的小男生情愫,分明道出了作者文字上的真功夫。更何况,用王羲之的书法形容美人之“姿媚”“端正”,莫名有种“高端”的感觉,要知道,魏晋的审美可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珠穆朗玛峰啊,虽然王羲之并非“笔笔中锋”,而是笔法极尽灵活多变,神出鬼没,但这个词仍可以看作坊间形容女性“正点”的一个高级比喻。至于陈丹青老师对书法笔法的理解是否有可商榷之处,还真是从来没有怀疑过。

如今时常被大众当作文化符号、学界清流的陈丹青老师其实最强的实力还是在油画事业上。在他的油画作品中有一系列很特殊,在年的“画册作为静物——-写生”展上展出过,他用油画的工具将西方油画名作与中国书画名作一起“展示”,例如《淳化阁帖与梵高》《版本的兴衰》《“题未定”系列》等等,用娴熟的油画笔触临摹了一批书法名帖。帖的选择,当然凸现了作者一贯的高级趣味:《阁帖》、《十七帖》、张旭帖、唐太宗帖,哪一个不是高峰呢(而绘画临摹的则是渐江以及春宫等)?更何况对碑帖版本的选择更显出作者对书法绝非外行;在这里临摹二字也无需打引号。

这个展览中,对委拉斯凯兹、卡拉瓦乔的临摹并不显得特别新奇,但是对王羲之、米元章碑帖的临摹显示出陈丹青确实是在“临摹”。他认真读了帖,用油画笔准确地临写了这些神作,画笔运动方向是正确的,并令其显现出一种特别的趣味。因为这种临摹完全不同于毛笔书法的临写,它们仿佛“戏中戏”,只是画册的一部分。而这些画册或书卷,又仿佛供物一般被陈列在画面的视觉中心,和那些西洋的名作一道,其本雅明式的“灵晕”仿佛又一次被召回;而作者对于中国书画的审美眼光和趣味,的确非同一般。

所以当听说陈丹青老师竟然要展出自己的毛笔书法作品了,肯定是充满期待啊,虽然是在拍卖会上展出……一进酒店,便看到“如云在野——陈丹青作品特展”。注意:并没有“书法”二字。迎面而来第一幅大作品,便是油画《版本的兴衰》。然而接下来一路看过去,却越来越“凉凉”,而看完整个展览后,脑门子上已经淌下了三条黑线。

《版本的兴衰》油画

即便以一个初学者的眼光,这些展品如果说是“书法”,也只能说根基之不足太明显了点儿。怎么说呢?感觉作者看过很多字帖,眼光很高,但是却缺乏坚实的训练,写不出扎实、饱满的线条来,质量不稳。在这种情况下霸王硬上弓,强行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那就是直奔二王一路行草而去,恣意抒发胸中块垒。结果就是字法含糊其辞,章法手忙脚乱,好比某些歌星,一唱现场就荒腔走板,还上气不接下气。甚至,作者还使用了初学者难以驾驭的羊毫一类的软毫,墨法的浓淡干湿、节奏都失去了控制,把干枯当作“老辣”。

当然,由于作者的审美水平以及造型能力,远远望去还是挺有模有样的。对于外行来说,甚至还很好。

然而,这又并不是油画家的艺术新观念之实践,也并没有什么“实验性”,难道我们看不到作者对于传统笔墨的追寻,对“魏晋风度”的推崇,对于“传统文人士大夫”精神的思慕?

那么,只剩下一种解释,这是匆匆拿出来的、尚未成熟的习作。这就有点尴尬了。以陈丹青老师素日之严格,对“不严谨”的批判,以他的清高,难道他还需要大众的掌声?

在拿出来之前,作者早就说过:我不谈书法,那是太深的学问。

可见,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家中少见的思想者,作者对书法有很高的认知水平。看了《局部》,为陈丹青老师眼光的犀利、知识的渊博深深折服的观众,又该如何去理解这一行为呢?

作为严谨的学者,陈丹青在展览导言中如此写道:

世间尤物而最性感者,魏晋人手迹。木心常言:“字都给魏晋人写了,今人再弄,是绝望的。”

但我有一种宽解而乖张的自慰自欺之道,就是拿了油画工具,写生名帖,画完后远看,只当那是我写的。

而平时也就偷偷用毛笔斗胆写几下子,实在太难太难了,简直休想。近年因为是热心的书家和友人鼓励怂恿,催迫再三,便一横心,掛了出来。

诸位明鉴:这些字尚在牙牙学语、踉跄学步,今敢于示众,只为酷爱,还请多多包涵,倘若有幸,乞各路方家严斥。

不难想象,某些“友人”的怂恿,冷静犀利如陈丹青老师也架不住的。名人嘛,周围总是有些如此“友人”的。不管怎样,这份声明并非自谦,挺诚恳的。虽然,用“性感尤物”来形容“魏晋风度”,再怎么强调“人性化”,也稍嫌油腻了。

然而尴尬不止于此。首先,书写陶渊明的诗文,以彰显作者对魏晋风度之向往,本来无可厚非,然而读了第一句就有点糊涂了,陶渊明《归园田居》第一首:“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什么时候竟变成“暖暖远人村”了呢?难道是通假字?异体字?查了半天,依然百思不得其解。

写陶潜诗

其次,在书法的书写中,写简化字无妨的,而且有意义;但简化字与繁体字如果混用在一起,就显得不伦不类了,更何况其中还有错别字,本来展品就不多,所以更显得触目惊心了。

第三,在为数不多的展品中,有一半是抄录木心先生的旧体诗,这本身没什么,木心的诗文水平究竟如何,也不是本文讨论的范围,他的作品在此能与陶渊明分庭抗礼,只能说作为学生的陈丹青对老师极为尊敬,这在“师道尊严”变成笑话的当下是极为稀有的。在资本逻辑下,“老师”已经变成了雇佣工人,变成高危职业了,从这个意义来说,应当为此对陈丹青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尊师重道的传统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在他身上得到验证了。只是,他在表达这种敬意的同时,又表现出了另一种尴尬。一般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有对尊者的敬语,尊者的姓名需要另起一行写,盖章、格式皆有讲究,可是这些“讲究”在此统统消失了,不得不说,有些令人遗憾。

写木心诗

那么,索性不要这些讲究好了,吹毛求疵。粉丝会说。

可是,如此的一个展览,其审美取向、精神指向难道是含糊其辞的么?这些“讲究”,正是其中重要的部分啊!

当然,归根到底,陈丹青老师是个明白人,就像他自己所说的,所谓的“文脉”,从他们这一代就已经断掉了。

可是,这场展览,这个行为本身,难道没有“捡起来”的意思么?如果非要说没这个意思,就是为了“创新”,那么,我等就只好更加尴尬了。

写王维诗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写香菱学诗,香菱在林黛玉的引领下,对诗歌之美的领悟上了一个台阶,能欣赏王维的“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了。黛玉却告诉她,仍然有美景在前方的:

黛玉笑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我给你这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成。”说着便把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了出来,递与香菱。香菱瞧了,点头叹赏,笑道:“原来‘上’字是从‘依依’两个字上化出来的。”宝玉大笑道:“你已得了,不用再讲,越发倒学杂了。你就作起来,必是好的。”探春笑道:“明儿我补一个柬来,请你入社。”香菱笑道:“姑娘何苦打趣我,我不过是心里羡慕,才学着顽罢了。”探春黛玉都笑道:“谁不是顽?难道我们是认真作诗呢!若说我们认真成了诗,出了这园子,把人的牙还笑倒了呢。”

谁不是玩?姑娘们尚且可以这样要求自己,何况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呢。

黑择明

本文刊载于年06月22日星期五《北京青年报》B7版

往期精选

《归去来》,呵呵“后琼瑶剧”时代到了,请下车!

为什么人人都在夸这只深夜离奇丧命的小狗?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努力演得像个外国人,那中国人该怎么演?

运动员穿过的球鞋入藏“大英”,与古埃及文物并置——为了吸引并留住观众,世界级博物馆都拼了

格非:文学从不承诺只提供真善美,它让我们有勇气面对真实的世界

连博物馆都纷纷入坑,“抖音”到底有多毒?

老把中国电影跟欧美比,都算欺负人,咱就和格鲁吉亚电影比比吧

“鬼才”荒木经惟与“狂才”冯唐以书法盘道,情形有些不可描述

转世千年,目不斜视只爱一人?这样的剧情你也信?就想问你累不累?

一些人行动,另一些人观看;一些人在股市上盈利,另一些人则干什么都败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aotouyinga.com/dgjt/49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