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陈丹青以《西藏组画》名噪一时。《西藏组画》在当时看来由于缺少大家早已习惯了的主题性和思想性而遭到创作还是习作的质疑。今天,我们在重新梳理中国美术三十年发展历程时发现:《西藏组画》对中国美术三十年的美术史意义不在于油画的技巧,而正在于这一看似缺少主题性和思想性与习作无别的艺术创作取向。换言之:《西藏组画》的美术史意义在于表达了对长久以来形成的现实主义艺术创作被工具化了的反感和企图反拨的努力,从而使她成为中国油画去工具化开始的标志。
完成好为时半年的毕业创作,对于美术研究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到哪儿去画呢?陈丹青马上选择了西藏。这不只是因为那里有他的妻子素宁,更主要的,是西藏留给他的印象太深、太美了。第一次进藏时,他正处逆境。这给他的艺术创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正由于他自身经历过困苦、思慕和憧憬,从而使他在藏族同胞中间生活的时候,目光才能那样敏锐而深邃,思想宽广,感受强烈。使他从一些寻常的生活场景上,看到了一个民族的命运。他太爱藏族同胞的深沉、浑厚、内在的气质了。也正由于他曾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使他在油画画法上,偏爱伦勃朗、柯罗、米勒、普拉斯托夫画中那亲切质朴和刻画细腻的古风。他觉得,没有比这更合适的语言能表达他对西藏生活的独特感受了。
在第二次来到西藏之后,陈丹青便完全沉浸到那种浑朴天然的人情风土中去了。他成天在藏族同胞中转悠,观察,画了一张又一张的速写。他的速写,从来都是画得又快又准。元宵节那天,他上街画速写,妻子素宁在家包元宵。当他带着速写本从街上回来时,素宁还没有把元宵包完。素宁数了数:好家伙,不到半大的工夫,陈丹青画了一百多个人像速写,比她包的元宵还多呢。等到他开始组画创作时,好几幅画中的人物动态和模样,就直接取材于速写。因此,他的组画十分生动。画面上的藏族同胞,仿佛就在你的身旁,甚至,仿佛可以闻到从他们黝黑的皮肤和佩带着各种装饰的衣着上发散出来的糌粑和酥油的气味。
创作每一幅画,陈丹青都是充满激情的。这种激情,来自他强烈的生活感受。他觉得,艺术要表现的,既不是眼前见到的生活,也不是杜撰的未见过的生活,最好的,莫如印象中的生活。他没有用虚设的光彩打扮和粉饰现实生活。他的画中没有矫饰,更没有妩媚。有的是他对朴素、坚毅、深沉的藏族人民的深深的同情、理解和热爱。正因为如此,他的组画是那样耐人寻味,有着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陈丹青的《西藏组图》一经展出,立刻在中国的油画界产生轰动。很多著名画家对他的作品评价很高。小虾节选了一部分观看完他的作品后影迷对画的诠释和理解如下:
『只要你看过这组画,不管你是否欣赏,你就休想忘掉它们。』
『陈丹青的组画表现了西藏人民的气质,看得出来,他是怀着热爱西藏人民的感情画出来的。』
『陈丹青实事求是,不说假话,他的组画彻底和‘四人帮’的那套东西划清了界限。』
『陈丹青的组画在我国油画史上占有不拔的地位』
每当有人称赞《西藏组画》的时候,陈丹青总爱这样说,『是的,是西藏给了我艺术生命。当年,素宁把我借到西藏去时,她就说,只有西藏才能使我的艺术获得成功。我一到西藏,就爱上了这个地方。』
陈丹青自己流露,『这是我生活道路和艺术创作上的一个转折点。我永远也忘不了我和素宁两次在西藏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西藏组画》获得成功之后,陈丹青并没有沾沾自喜。当他像局外人一样审视这组油画时,深感还有明显的不足和缺憾。
陈丹青是改革开放之初乡土现实主义风格最重要的代表画家,《西藏组画》是他的成名作,同时也是代表作,共有多幅,这是其中之一。画家在尺寸不大的画幅上抛弃了苏派大笔触、舞台场景、戏剧化的传统,吸收了法国画家米勒的技法,灰褐色的调子,以不完整性的构图制造出一种临场的效果,强化了身临其境般的真实感。在题材上,《西藏组画》使人们从政治斗争的疲惫中看到了纯粹的人性,看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也看到了比政治精神更为强大和更震撼人心的宗教精神,而这些正是几十年来被政治运动弄得麻木不仁的中国人从来没有意识到的。
《西藏组画》七幅,具有“生活流”或自然主义特征,而且为了区别贯常“典型性”的现实主义,作者是着意以类似习作的瞬时性手法来扑捉这些他眼中的所看到的“西藏浑朴天然的人情风貌”尽管作者早就在“内心充满往日在底层的种种印象”,他还是极端重视以速与的方式敏锐地把握眼前生动的感性直观,而他最终的追求则是以近乎古典大师的朴厚、深沉、蕴藉而凝练的艺术手法来表现他对这种很“土”的寻常生活和人伦情感的热爱。
《牧羊人》
《进城一》
《进城二》
《进城三》
《牧羊女》
《母与子》
《康巴汉子》
《朝圣者》
陈丹青说,『如果观众能够不期而然地被作品的真实描写和人道感情打动,感到‘这就是生活,就是人’,那就是我最大的愿望了。』
《西藏组画》对当时长期盛行并严重教条化的主题性创作模式发生冲击,被认为是中国写实油画自前苏联影响转向溯源欧洲传统的转折点。而他对写实能力的熟练把握,对欧洲古典油画语言的深刻理解,令沉醉于油画传统手法的观众佩服不已。陈丹青去了西藏半年,《西藏组图》中的《母与子》、《康巴汉子》、《进城一、二、三》、《朝圣者》6幅在西藏完成,只有《牧羊人》是回北京后创作完成。
由《西藏组画》开始,中国油画重新开踏上了李铁夫、徐悲鸿时代艺术向油画的欧洲本源学习的道路,并用来表达当代中国的审美感受。《西藏组画》和《父亲》的出现标志着乡土现实主义的登台,在此后的几年内,它成为中国现代美术的最主要流派之一。
备注:此文由百度文库《陈丹青油画赏析》、《艺术家》相关内容编辑整理而成,转载请注明“微金荣联”
---------------------------------------------------------
北京微金荣联投资管理中心是专业的小北京治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