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随处可见的鸟类,为什么在大城市越来越

鸟类在我们小的时候,不管是早晨还是傍晚都能听到它们的鸣叫声,或者见到它们自由飞行的身影。就拿燕子来说,过去在乡下每到夏天的时候,燕子就会飞进家里筑巢,可现在在城市里燕子基本很难见到了,更不必谈筑巢了。大城市的鸟类越来越少,那么像麻雀、燕子、斑鸠、喜鹊、乌鸦等这些常见的鸟类都去了哪里呢?

鸟类在城市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到处高楼林立,有的高楼,鸟儿甚至飞不到那么高,而且高楼都是玻璃式结构,压根就没有鸟类停驻的空间,在有些区域,有些鸟类飞着飞着累了,想换换气,估计都找不到地方。城市的绿化面积其实并不算很大,道路两边矗立的树又不高,加上车辆的嘈杂声,压根不适合鸟类休息、筑巢。只有公园里或者是没有开发的山林鸟类的足迹才算得上多一些,但是城市这样的地方是越来越少了,就算是大山林也会慢慢的被开发成旅游观光的地方,这就意味着鸟类的生存空间在城市已经压榨到极限了。

城市太喧嚣,灯光危害大

城市从早晨到傍晚都是车辆的轰鸣声,人类在家里关上门窗可能觉得没什么,但是鸟类的听觉是极度敏感的,尤其是夜行的鸟类像猫头鹰在听觉上更是有着异常的天赋。城市的喧闹声发出的各种音波是足以影响鸟类生活的,影响它们定位猎物的方向的,再者灯光对鸟类的视力也有着大大的伤害,要知道猫头鹰可是夜视能力极强的鸟类,它不需要灯光,但是人类却恰恰给了灯光,这对猫头鹰的影响可想而知有多大。

食物少

城市的食物太少了,在充斥着各种废气的环境下,各类昆虫生存环境有限,毕竟食物链一端减少就会影响下一端,昆虫在城市都减少了,那么鸟类自然受到波及。迫于无奈它们只能飞得更远觅食才行,一来一回,在城市里,往往鸟类食物没有寻觅多,多半累死在路上了,如果碰到嗷嗷待哺的小鸟,鸟妈妈就会更加的辛苦。

筑巢困难

城市很少见到那种粗壮的大树,就算有也是少得可怜,鸟类需要强壮的大树来筑巢,从而应对恶劣的天气,像“雷雨天气,台风”等,没有大树,鸟类就没有后代,也就慢慢的鸟类在城市就越来越少了。

那么鸟类都去了哪里呢?

城市的鸟类都去了郊区或者迁移到了大山里,郊区由于开发少,树木还算多,有鸟类的生存空间,大山里更是鸟类的天堂,可以筑巢培育下一代。这就是为什么城市里的鸟儿越来越少的原因了,因为没有生存的空间,只能迁移到别的地方。据国际鸟类联盟调查:“在已知的1.1万种鸟类中,50%的鸟类正在减少数量,平均每8种就有一种鸟类受到灭绝的威胁”。

其实不光是在城市,在农村现在的鸟类也比以前少了很多了,各种化学农药的使用,各种塑料制品的使用,让鸟类失去了太多的生存空间。爱护家园,爱护鸟类,我们应当采取措施,而不是任由我们自己一意孤行,鸟类如果生存不下去,我们能生存下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aotouyinga.com/dgjj/106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