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算法B计划18个难题-第16关-无知。科学思维,是一种严谨的思维方式,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方法,让人类的知识之树开花结果。但世界上还有大量不确定的问题,尚未被科学揭开的问题,我们人类尚且无知的问题,我们甚至没法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我们应该怎么面对人类无知的问题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人生难题——除了科学思维之外,我们还要请出另外一个人类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即人文思维。
如果说科学的成果为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解决了物质生活问题,那么人文则为社会秩序打下了基础,并满足了精神生活需求。科学思维和人文思维是我们探索未知世界的两个轮子。人文与科学素来密不可分:艺术带给科学想象力,哲学又带给科学思辨力;在很多时候,科学的变革离不开观念的变革,这些都是人文带给科学的养分。
但是,我们的教育体系习惯于区分文科、理科。从历史的角度看,“文”与“理”在中国常常呈现一种相互较劲的状态:从过去的“重文轻理”到追求“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如今,理科生和文科生“水火难容”,两个学科也呈现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科学以及教育体系里的理科解决的是可计算的问题,我们姑且概括地称之为“算法”。人文以及教育体系里的文科解决的是不可计算的问题,我们也姑且概括地称之为“心法”。现实世界中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兼顾算法和心法的“混合算法”高手。
厉害的人物都是混合算法的高手,厉害的公司也是如此。很多大公司都开始认真谈论愿景和文化。一直强调价值观,也就是“心法”,之后又猛攻技术,形成“算法”优势。相反,很多公司原本在技术上遥遥领先,称得上是“算法”驱动,却因为缺乏“心法”,在企业文化方面败下阵来,结果越来越落后。
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公司而言,算法与心法缺一不可。如果我们探索科学和人文的源头,探讨算法与心法的关系,会发现一个秘密——它们的底层是相通的。曾荣获诺贝尔奖的生物学家埃德尔曼说:“科学是由可验证的真理支撑的想象。当然,它的终极力量在于理解,并且正如我们看到的,它在技术上的成就让人震惊。但是科学想象力的大脑源头,与诗、音乐或伦理体系的建立所必需的没有区别。因此,在科学和人文之间的背离是没有必要的。”因此,高手既擅长算法,又精通心法。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混合使用算法和心法,但又不会将二者混淆。无论是经营企业、体育竞技,还是个人成长,运用好算法和心法都是成功的关键。现实社会有很多这样的精英或成功企业。
1、商界精英
2、NBA猛龙队的逆袭
年6月,猛龙队拿下NBA总决赛冠军。说起来有点儿奇怪,这支球队不在美国,而是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年才成立。而且加拿大的国球是冰球,篮球基础远不如美国。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猛龙队凭借“算法+心法”的锦囊妙计战胜强手,夺得NBA总冠军。而帮助猛龙队获胜的混合算法高手就是猛龙队的总经理马赛·乌杰里,他首先帮助球队打造了“WetheNorth”的口号。翻译为“北境同心”,非常鼓舞人心,扭转了猛龙队的形象。随后,“WetheNorth”成为北美体育公认最成功的口号之一,而且也成为流行文化符号与体育结合的典范,形成了猛龙队强大的“心法”,随后,又通过一系列调兵遣将,形成了“防守稳固,进攻明确”的优势打法(核心算法)。就这样,在—赛季,猛龙队以总比分4比2击败金州勇士队,成为NBA历史上首支夺得总冠军的加拿大球队。
3、奈飞的心法和算法
奈飞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公司,以出租电影光盘起家,后来转型做流媒体,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生产内容。从这三个阶段来看,它就像三家完全不同的公司,而且不管在哪个领域都做得非常好。年,奈飞的市值已经超过亿美元,成为全世界市值最高的媒体公司之一。
展望未来50年,人工智能将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颠覆,科学将产生超乎我们想象的力量。这个阶段,我们尤其需要人文的守护。机器的算法和人类的心法将携手令我们的未来更值得期待。
在提升个人竞争力的层面,我们必须突破界限,兼顾算法和心法。具体而言,不仅要发展解决“可计算问题”的能力,找到自己可重复的“算法”;还要发展自己解决“不可计算问题”的能力,发展自己的“心法”。当你成为混合算法的高手时,就拥有了理解这个未知世界的双重智慧。
戴眼镜的猫头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