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名词“月经贫困”火了,
它指的是女性由于经济困难,
无法在经期为自己购买卫生用品的窘态。
起因是某网友发文感叹:
关于卫生巾,
竟然还有卖散装的。
某宝上销量还不少,
21.99元片,
平均下来2毛钱一片。
有人不禁担忧:
“这么便宜的三无产品也敢用?
用在私处的也敢乱买?”
两位买家的回答,
戳破了岁月静好的表象:
“生活难。”
“我有难处。”
这一问一答,
将“何不食肉糜”演绎得淋漓尽致。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
“每个人都误把自己视野的极限,
当做世界的极限。”
不是她们不懂爱惜自己,
而是“穷”这一个字,
到底要如何说出,
才能不伤到自己的心?
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
贫穷的程度,
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我们很难想象,
我国有万的女童面临“月经贫困”;
也很难想象,
破布条、作业纸、袜子都能当作卫生巾。
不可否认存在这样一些女生,
她们的青春期充满无助和委屈,
每一次生理期,
对她们来说都是桎梏。
她们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爱,
甚至自己也没能意识到,
忽视生理卫生,
容易导致各种各样的妇科疾病。
对于这种现象,
仍有一些人表示不理解:
“买不起就努力赚钱啊,
在评论里哭什么?”
“谣言!我们又不是印度!”
一句轻巧的话,
便暴露出阅历的浅薄和人性的冷漠。
“月经贫困”反应出来的,
难道仅仅是经期的窘迫?
不,
它折射了因为贫穷而寸步难行的真相。
大千世界,
多的是我们不知道的事。
在中国,有6亿人的月收入才0元,
这0元中,
还得包容他们的吃穿用度。
并不是省出一杯奶茶钱、
少冲一次会员就能实现“卫生巾自由”,
“卫生巾不自由”的群体,
根本买不起奶茶、会员。
不是每一个人都含着金汤匙出生,
不是每一个人工作几年就能买车买房,
不是一切都那么理所应当。
当我们陷入别人的处境,
或许更加束手无策。
没尝过他人的苦,
便不要随意评价他人的生活。
最近在抖音上看到一个心酸视频:
一个贫困山区的小孩正在吃饭,
问他早上吃什么?
孩子脸上浮出天真灿烂的笑容,
开心说道:洋芋!
午饭吃什么?
洋芋!
晚饭吃什么?
呵呵,洋芋!
一顿洋芋,
就能让孩子如此幸福,
他的快乐越是简单,
我们看在眼里,越是心疼。
或许我们一包烟的消费,
就是一个家庭好几顿的饭钱;
或许我们一个月的工资,
就是一个家庭整整一年的收入。
这并非玄幻,
而是非常现实的存在。
看《变形记》的时候,
有很多这样的一幕:
老人将自己仅有的15元钱,
交给即将远出的孩子。
这一杯奶茶钱,
竟是老人一生的全部积蓄。
城市孩子生病了,
生怕耽搁了孩子的病情,
农村爷爷用驴车载着孩子,
自己走了三个小时路程,
来到一家小诊所。
治疗后,
当听到医生说费用86元时,
爷爷愣了一下。
可能他医院,
也从没有在治病上花过这么多钱,
一时间手足无措。
他翻遍了口袋,
掏出零零碎碎的钱,
双手颤抖地数着,
来来去去只有80元。
没办法,
他只得告诉医生,
明天再来补上。
《银魂》里面有一句台词:
有的人活着,
就已经竭尽全力了。
我们不敢想象,
为什么袜子都能充当卫生巾,
就像我们不敢想象,
为什么有的人玩个网游都能投入百万。
有人生来便比我们贫困,
就像有人生来便比我们优渥一样,
皆是寻常。
国家一级演员李伯清曾教育自己的孩子说:
“因为有我,让你不用为吃穿发愁,
你成了穿皮鞋的人,
我希望你以后如果遇到穿布鞋的,
即便是你不愿意帮助他,
也请你不要欺负他。”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窘境,
每个人也都需要理解和关怀,
如果对于苦难,
我们因为缺少经历而缺乏感同身受,
那么也请包容它的存在。
当然,
最美的是我们能够给予他人恰当的帮助,
让他们感受到,
自己不曾被遗忘。
在电影《猫头鹰和小飞象》里,
有一个片段令我印象深刻。
一名做公益的女老师,
给一群没上过学的社会青年上课,
教导他们如何更好地生活,
本是一片好心的她,
却被一个叫“刘晓莉”的叛逆姑娘狠狠教育了一番:
你以为你很诚恳的样子,每天对我们说几句话,就可以挽救一个少女的灵魂?你做梦也想不到一个十五岁的人,要养七个弟妹,一个好赌的妈,一个整天醉酒的爸爸是什么样子吧?虽然命生得好不是有罪,可是你天天跟我们说这些不切实际的话,没有人会觉得你苦口婆心,只会认为你在这说风凉话。这段84年的台词,
如今听来依旧振聋发聩。
老师教他们如何生活,
他们在乎的却是如何生存。
老师说的没错,
人生应该向往光明,
努力奋斗。
女孩也没有错,
这个世界不仅仅只有光明,
还有黑暗,
并不会因为你生活在光亮里,
全世界就都是光亮。
晓莉的这段话,
足以反驳那些“怎么连卫生巾都买不起”言论的人。
再寻常的事,
附上一个“穷”字
都会变成一座大山,
压得一个人喘不过气来。
《了不起的盖茨比》写道:
每当你觉得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
你要记着,
这个世界并非所有的人,
都具备你所拥有的好条件。
共情能力,
是我们不可或缺的能力。
一名老师在参与讨论这个话题时,
讲述了自己一段支教的经历:
原来在许多人的世界里,
生病可以靠意志自愈,
幼儿园的孩子可以靠自己走路回家。
他们没有电视宣传片上的那样渴望学习,
甚至会用外来人听不懂的方言,
嬉皮笑脸地对老师指指点点。
年轻的老师心里五味杂陈,
她知道,
孩子不是有意针对她,
而是贫穷,
让他们在这个花一样的年纪,
缺失了该得到的关爱和知识的滋养,
没有得到良好的启蒙,
没有学会待人接物,
这样只会让他们在贫穷中循环下去。
支教的意义,
便在于让这些孩子及家长,
认识且认同“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
认识到虽然走出大山很困难,
但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
“散装卫生巾”式的人生窘境,
不是什么新大陆,
它是固有的现实一角。
庆幸网络将这个切实存在的问题,
公开在我们眼前,
让它得到了重视。
多家相关公益组织表示,
得益于热度,
相关项目的筹款得到了很大的推动。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爱小丫基金秘书长张茹玮说:
目前我国贫困儿童数量约为0万,
大概万的女童面临“月经贫困”。
在关爱贫困女性这条公益道路上,
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希望大家一齐参与进来。
有话说:
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
不是看有多少高楼大厦,
而是看弱势群体是否有尊严的活着。
倾听弱势群体的心声,
给予弱势群体保护,
是一种慈悲,
更是一种高贵的品德,
只有这样,
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和谐。
相逢恨晚,『星标』长情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