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鸱middot雨草middot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xwdt/151016/4710733.html

蹲鸱雨草阿鹅

★庐陵裁纸

蹲鸱!闻见芋的这个别称(绰号?),我就会心大笑,把玩一番,念着它的好。

先贤善为万物命名——其认识宇宙人生、表情达意的形式与成果之一,如《诗经》草木的姓氏,《水浒》好汉的绰号,《红楼梦》佳丽的芳名,惊心动魄美不胜收。

鸱者,鹞鹰、猫头鹰也。古时动植物多,与人近,体验深,以“蹲伏的鹞鹰”戏称芋头,神来之笔。

唐宰相张九龄素知京兆尹萧炅不学无术,常玩笑他,一次着人给萧送芋(写成“蹲鸱”)。萧捎回条子:芋收到,却没见到蹲鸱。我家虽多异物,但也不愿见此恶鸟。张将萧的回信示宾客,笑声满座。

中华文化的长河有恒河的浪花。如佛经、芋头,原产印度,营养国人几千载。古书深情形象地念着芋(可惜,萧炅们没读过),《史记·货殖列传》:“吾闻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左思《蜀都赋》:“坰野草昧,林麓黝儵。交让所植,蹲鸱所伏。”苏轼《上神宗皇帝书》:“是犹见燕晋之枣栗、岷蜀之蹲鸱,而欲以废五谷,岂不难哉。”陈维崧《满江红·江村夏咏》:“论生计,蹲鸱一顷,菰蒲百亩。”古人对蹲鸱的意象情有独钟,诸如,以蹲鸱称饮酒猜拳时的大拇指,喻书法侧笔(点)的笔势。

芋之古称多且美,“土芝”一名我也特爱。芋有百种,叶柄长而肥大,此类植物皆茁长成长。它富含淀粉、矿物质、维生素,可菜可粮可零食,近来尤为胖族追捧。其性平,味甘辛,益脾胃、调中气、化痰散结,治少食乏力、痕疡结核、久痢便血,特适合体弱者,可作防治癌瘤药膳。亦可观,若万年青。入得了厨房出得了厅堂。

穷者感恩造物主的宝宝,蹲鸱。小时候吃芋都难。做芋羹,先煮熟芋后剥皮治羹(无非加点油盐辣椒)。小孩抢着剥皮,滚烫的芋头三下五除二就光了身,其中一半被几张黄口囫囵吞枣偷入辘辘饥肠(还是坚忍的结果,否则扫荡一空,烂芋也不放过,娘说烂芋无毒),那碗主菜芋头羹则愈发稀薄。彼时乡下冬夜厅堂地炉煨几颗芋,龟裂的手忙不迭地拍打芋皮上的热灰,香呀,却要小心大人骂好吃鬼。小孩好吃是长身体,是好事,我好几十岁才懂此理,也曾如此“教育”小孩,唉。

种芋自力更生。教书的娘文革中“早请示晚汇报”后,觅得生产队无人顾及的池塘边,寒冬水浅,咬牙把塘泥铲到塘边,堆出一畦老长的菜地。下芋种时,不舍得整个芋头,切断,有芽的一头种下,尾部留做菜吃。种芋诀窍:芋兜多培土,大其“领地”好育子孙。水要足。戽水是我的事,每天小学放学,觉悟地抄起破脸盆,不顾蚊虫满头大汗,往用塘泥堵实的芋头畦中猛戽塘水。塘泥乌黑、阳光灿烂、夜夜漫灌,芋叶初夏亭亭玉立盛夏葳蕤。中秋来矣,迫不及待一锄头下去,大小蹲鸱们从欲裂的堆中仰天大笑而出。

游桂林时我对芋多几分亲切。桂林山水多喀斯特地貌中看不中吃。造物主无微不至,荔浦多芋使当地人免于饥馑,还成了美味旅游品。导游大谈荔浦芋美食:白芋烧鸡、香芋扣肉、仔芋虾仁煲……“无味”可配百味。诸如豆腐、芋头能配许多重味食材以成绝味。这好比谦虚者可成就许多大团队。无味乃至味。

蹲鸱吟诗天子呼来不上船。“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吃货苏轼的“芋羹诗”洒脱着“广告味”。“地炉枯叶夜煨芋,竹笕寒泉晨灌蔬。”(陆游《闭户》)此情景我熟。郑板桥:“闭门品芋挑灯,灯尽芋香天晓。”刘诜:“人间宰相君莫问,灰中蹲鸱香可拈。”当啥破宰相,还不如烤芋头吃快活。

蹲鸱入画傲王侯。芋之褐毛趣味成为画家尤物。白石之芋憨态可掬。不仅是齐璜把菜蔬画入大雅之堂,张大千的芋画高,题款妙:“山雪深,煨芋之味何处寻。啖一半,分一半,领取十年宰相看。”僧人画家对果蔬情更切,清代虚谷的芋图禅意悠悠。八大山人的芋图寥寥几笔味厚难忘,其“洪崖老夫煨榾柮,拨尽寒灰手加额。是谁敲破雪中门,愿举蹲鸱以奉客。”的题画诗骨傲情浓。

犹如铁树少著花的蹲鸱低调朴茂,却不可亵玩,否则其黏液让你奇痒痛悔。

芋者玉也。蹲鸱是泥中玉,雨草是水中玉,阿鹅是土中玉。

雨草!这个荷的别称(字号?)让我倾倒。“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哪种草本如荷这般洒脱泽国,迎风送雨,碧叶如盖“大珠小珠落玉盘”,平平仄仄唐诗宋词神韵?

雨自天降,草非凡物。天意怜雨草。

我岁月浪费多了,方悟得些天理。谁浪费粮我跟谁急。近来我常喃喃自语:我没见过造物主,但在五谷之“仁”中我看到了祂,遍地食物是祂的仁慈安排。念及于此,浮躁之心渐趋宁静有归。

莲藕,荷的地下根茎。灵根,藕之别称。“且谓降玄实于瑶池,徒灵根于天汉。”(唐李德裕《白芙蓉赋并序》)玉节,藕之别称,藕色如玉,有节,故名。玉笋、玉珑腕皆是藕的别称。庐陵人杨万里的村庄莲叶田田,助其为写荷高手,其《藕》诗:“荷衣芰制雪为容,家住云烟太华峰。外面看来真璞玉,胸中雕出许玲珑。”状莲与藕的形容气质明白如话。先贤以玉比附藕,玉德乃至德。

莲藕的原产地,有印度、华夏之说,中国三千多年前就有栽培,辽宁及浙江均发现过碳化的古莲子。

无荷不江南。荷叶硕大阳光,热烈勤奋地长着。湖州朋友以美味的藕招待我,说:荷的叶脐、叶柄与藕息息相通,叶柄断则进水烂菏。啊,小时候我折了多少荷叶、荷花、莲蓬?阿弥陀佛,童言无忌,童事无忌。上天眷顾江南,江南人不负上天,辛勤劳作,种莲挖藕种桑养蚕,最是辛苦。

诗好要命,花艳招贼。柳永名词《望海潮·东南形胜》流传到金国,金主完颜亮听到,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白富美的杭州垂涎欲滴,顿起投鞭渡江之志,率兵号称百万打北宋,狼烟滚滚落花流水。

藕清热凉血、健脾开胃、益血生肌。藕节、莲子、莲须、荷叶皆良药。佛祖大弟子舍利弗患肺结核,目犍连常带藕给他吃,食后病愈。

藕之为美食难以备述。清朝钦定莲藕为御膳贡品。藕“偶”同音,民俗用食藕祝婚姻美满。藕可做藕脯、藕粉。人民公社时藕粉是奢侈品。我小时候一次生病(营养缺乏体虚),拮据的娘忙给我买来一盒藕粉,粉到病除。至今记得那藕粉晶莹甘润如神物,一见欲泪。现在明白,它就是神物!

“红二代”、“红三代”一代比一代个子高,好多“红一代”从小吃不饱闹革命。倭寇矮也因其岛国粮少。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从日本回来的国人,一上岸就上馆子——日本缺吃。现在日本不矮。

觉悟的人——佛,端坐于莲花。佛祖降世便立于莲花,其时,百鸟歌唱,天乐鸣和,四季百花齐开,大泽绽放巨如车盖的莲花。释迦牟尼觉悟成道,起座向北,一步一莲花。他说法坐“莲花座”,坐姿为“莲花坐姿”。“故十方诸佛,同生于淤泥之浊,三身证觉,俱坐于莲台之上”。(《诸经要解》)莲花示人:出淤泥而不染,从烦恼中解脱至佛国净土。阿弥陀佛。

《易》曰:天垂象以示吉凶。卦者,挂也,悬物示人。先贤深知造物主的莲意。

王阳明:“心中有良知,满街皆圣人。”儒家看雨草,不迷其花养眼其藕养胃,从中悟出的良知,就是《爱莲说》的:君子当如莲。

我曾参拜过“爱莲池”。理学鼻祖周敦颐性情朴实,自述:“芋蔬可卒岁,绢布是衣食。”游庐山:“庐山我爱久,买田山中阴。”他晚年知南康军(治所在今星子县城),于府署东侧挖池种莲,名之“爱莲池”,池宽十余丈,中有石台,台上有亭,两侧曲桥,漫步池畔诵《爱莲说》,一年后辞官隐居庐山莲花峰,筑濂溪书堂讲学。后来大儒朱熹也知南康军,仰慕周敦颐,重修爱莲池立爱莲堂,将周的《爱莲说》墨迹刻石立池旁,诗之:“闻道移根玉井旁,花开十里不寻常。月明露冷无人见,独为先生引兴长。”《爱莲说》说:官场很黑,洁身自保。“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藕断丝连因有孔,瓜熟蒂落岂无根。”那年在杨万里的家乡吉水湴塘,庐陵裁纸为雨草撰得此联,窃喜。

“表面的红,是太阳隐藏的旗帜/内心的白,是大雪凝固的梦/在土里,才是自由的/想怎么长,就怎么长/长的,圆的,大的,小的,单个的,成嘟噜的/千奇百怪的形状,拖儿带女的慌张//谁为我打开一扇门/请相信,我不是来自地狱/一根根须毛的流水线/不为营养,不为糖分/只为宣示灵魂的取向/请不要把我种进模具/木头的,水泥的,金属的/最看不得正方形的西瓜”今人这首《红薯》诗,把我想对红薯说的话说了一半。

横看成岭侧成峰。甘薯、朱薯、金薯、红薯、白薯、甜薯、懵番薯、玉枕薯、山芋、山药、地瓜、红苕、阿鹅……番薯别称多源于人缘多,我最喜阿鹅这个小名。

阿鹅到赤县,请记住一个外国老哥和几个福建老陈。大航海时代,文盲探险家哥伦布找新大陆,在中南美洲发现阿鹅(还有玉米、土豆等造福全球的食物),弄到吕宋(菲律宾)栽种。

吕宋商人闽人陈振龙父子,见当地甘薯大如拳,皮红心脆多汁,生熟可食,耐瘠产量高,想到家乡田少地瘠粮缺,决心把它“取经”回国。当时吕宋是西班牙殖民地,视甘薯为奇货“禁不令出境”。年初夏,陈振龙“取薯藤绞入汲水绳中”,绳面抹泥,冒险过关卡,踏浪七天归厦门。甘薯域外来,闽人称为“番薯”。我在厦门当过兵,对其“地瓜”印象深。

番薯“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很快播向内地。十七世纪初,江南水患饥民流离。在上海的科学家徐光启得知福建番薯是救荒高手,忙引种到沪,随之播向江苏。康熙初,陈振龙的玄孙们把番薯引种到冀、豫、鲁。乾隆时,官府倡种番薯,皇上“敕直省广劝栽植”。朝野合力,阿鹅走遍神州,成为中国第四大粮。海外的红薯、玉米、土豆使中国人口最高在明朝时的一亿徘徊,至清末增为四亿。地球就是一个村,万物皆造物主所造,土洋之分,眼光短浅。

人民公社时,社员挖过的红薯地,后面我们鼻涕虫追着再翻一遍,找那遗落的手指大小的红薯吃,翻到拳头大的大喜。沙炒番薯片是当年年货的主力。城里粮站,陈年粮按定量都无法保障供给,不时代以红薯。童年我每月去粮站打米,此事记忆犹新。

阿鹅美,蛋白质超过大米7倍,胡萝卜素是胡萝卜的3.5倍,维生素A是马铃薯的倍,糖、钙和维生素B1、B2皆高出米、面,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明代李时珍视番薯为长寿食品,今天国民追捧为减肥神器,日本列为食疗品。

宝岛台湾的地图颇似番薯,其番薯文化高:“时到时担当,无米再来煮番薯汤。”船到桥头自然直,危急之时自有办法。“蕃薯不怕落土烂,只求枝叶代代传。”它生命力强,种下就生生不息。这是包括台湾人的华人的写照。“土藏懵番薯,吃饱不辛苦。”番薯憨厚,老辈称作懵番薯,今人称作萌番薯。

“吃哩来,吃哩就会来。”早先对一个与世无争的长辈的这句话很反感,后来才知它是真理。造物主为人类备好了一切,地球、月亮、太阳、银河系……是给人类成长的襁褓、摇篮、花园,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分毫不差,亿万年来阳光雨露万物,五湖四海布有各种食物……只是人类太弱小,要去“取用”,犹如婴幼儿,从客厅到厨房也步履踉跄十分不易。造物主眼里,从亚洲到美洲就如一栋房子里从露台到厨房。有些人太懒太无能,连“从露台到厨房”都不愿走或走不了。

有个笑话:某崽太懒,几十岁了还要娘伺候。一次娘要出门几天,怕崽饿死,烙好几天的饼,挖个洞挂在他脖子上。几天后娘回家,崽饿死了,他只吃了脖子前的饼,其他部位的饼没吃——他懒得举手转动。娘再伟大慈爱,世界再怎么“吃哩来,吃哩就会来”,也不能像这个龟儿子这样吃。

懂得“吃哩来,吃哩就会来”,我已胡子大把。()

(此文刊发于年《井冈山报》,其中的《雨草》《蹲鸱》分别刊发于年《江西日报》,以上刊发时有所删节,本次刊发为全本。)

朝花夕拾:

酒爷高粱红(花袭君)

玉色(花袭君)

金黄(花袭君)

太极黑白(花袭君)

青花蓝(花袭君)

国庆

中国红

神州第一味(花袭君)

蒹葭苍苍:一位高僧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aotouyinga.com/dgzz/97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