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自意外艺术
ID:yiwai11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出处
▼那是年的一天,家住陕西省华县太平庄的老殷和往常一样下田犁地。突然,只听“哐当”一声,犁好像撞到了个什么硬硬的东西——老殷他把土扒开一看,好家伙,一个长得像鸡像鸟又像鹰的陶器!还挺完整的,捡回家当个鸡食盆吧。但就是这么一个平平无奇的“饲料盆”,在后来摇身一变,列入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七大镇馆之宝:陶鹰鼎这还不算什么,陶鹰鼎随后被已故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钦点为北京“申奥大使”到瑞士展出,还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和它一起的还有司母戊鼎、曾侯乙编钟……你可能会奇怪,一个“鸡食盆”凭什么能跻身国宝的队伍?(我家的猫粮盆狗脸盆还有机会吗?)就凭他凶?他萌?他一身肌肉?当然不是!陶鹰鼎之所以能成为“国宝中的国宝”,那也是凭真本事上位的。01
陶鹰鼎陪葬?家里啥条件啊?
根据当时发现陶鹰鼎的农民老殷提供的线索,考古队在陶鹰鼎出土的地方,发掘出了一座墓葬。墓的主人是一个30~40岁的成年女性,同时出土的还有十多件骨匕、数件石圭、石斧及一批生活器皿……属于距今年左右的仰韶时期。虽然仰韶听起来有点陌生,但你在初中历史书上学过的半坡文化,其实就属于仰韶。它们都属于新石器时代(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从仰韶这里开始,大家种地干活,过上了所谓“定居”的生活。不仅如此,原始先人们还学会了制造陶器,不再像以前那样只用石头进行生产劳动。▲人面鱼纹彩陶盆半坡文化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有人说,仰韶文化是画画最好看的文化之一。仰韶文化的彩陶不但是最早被发现的,同时也是时代最先、制作最多、最精的,所以仰韶文化也俗称为彩陶文化。——《陶瓷》刘良佑著但就是在已经发现的如此丰富精美的仰韶文化陶器中,以鸟类造型的陶器,目前也只有陶鹰鼎这么一件。比起又凶又萌的第一印象,陶鹰鼎这独一件的造型那是大有来头。除了我们熟悉的名字“陶鹰鼎”,他还有个小名就叫黑陶鸮鼎。黑陶好理解,鸮呢则是我们古代对猫头鹰这一类鸟的统称。这类鸟有个共同点,有着超强的夜视能力,加上那尖锐的鸟嘴,是一等一的捕猎好手,尤其擅长抓老鼠。这样的功能放在仰韶文化,那可是个香饽饽。我们前面就有说道,仰韶文化主要以农耕为主。除了虫害,就是鼠害会危害到农作物的种植生产,进而影响大伙的生活。超强的捕猎能力,外加带有威慑力的体型和勾喙,让原始先人们开始对鸮产生了敬畏和崇拜。他们直接模仿起鸮鸟的造型,用陶土制作鸮面罐或鸮壶储存粮食,就跟我们在地里插个稻草人是一样的道理。▲鸮面陶器盖人们开始在“创作”甚至是“设计”陶罐的同时加入鸮的装饰元素,其实也是希望它能够保证收成,求得神明保佑;把它当做护身符,用来辟邪护身,甚至是用它的这种威慑力,来震慑其他部落。只是对鸮鸟的图腾崇拜,还不足以完全体现陶鹰鼎的价值。陶鹰鼎之所以能成为中国远古陶器中最特别的代表,是迄今为止独一无二的存在,关键还在四个字——造型冲动。02蒙昧时代里的审美之光我们小时候都玩过泥巴,捏小狗小猫,捏花花草草,房子城堡……玩泥巴其实是我们处于幼年时期的造型冲动,通过玩泥巴来满足和实现我们想象中的世界。甚至在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里,女娲都是用泥土仿照自己,抟土造人,最后创造出了人类世界。近几年来,学者们发现,还处于蒙昧阶段的原始人心理其实跟小朋友的心理是差不多的。他们的图腾崇拜就跟小朋友今天害怕动物,或者模仿动物是非常相似的。我怕什么,我就找更强大的什么去崇拜。于是,你会发现在日常使用的陶器上,也会刻意装饰上一些带有象征意义的图腾。▲彩陶缸绘鹳鱼石斧纹仰韶文化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但陶鹰鼎却和所有其他同时期的陶器都不一样。别人顶多就是在陶器表面画一些纹饰,陶鹰鼎直接改变了陶器的造型。它直接以一个完全三维立体的造型出现在我们面前。▲陶鹰鼎截自《如果国宝会说话》它体态丰腴,肌肉健硕;它的两颗眼珠子瞪得又大又圆;它的嘴巴又弯又尖;盯久了,你甚至会有一丝丝后背发凉……▲陶鹰鼎图片源自网络你再看它的下半身,支撑着这身“腱子肉”的两只大腿非常有力量感,即使是尾巴也力量十足,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陶鹰鼎萌萌哒的脚丫图片源自网络陶鹰鼎的出现,大概就像是我们第一次戴着3D眼镜坐在电影院,看着屏幕里的一个个事物在身边“活起来”一样。从平面纹饰到立体造型,当原始先民不再只是追求实用功能,而是对美有了新的要求——人类在审美的层面上就打开了一个新的维度。▲陶鹰鼎截自《如果国宝会说话》而且,你可别看这造型好像很容易,不就是捏橡皮泥吗?我也会!几年前的年会,我们曾以“国宝很有戏”为主题。团队小伙伴少炫为了准备道具,就手捏过一个迷你版的“陶鹰鼎”。▲原谅几年前的渣像素...作为一个有着7年专业训练的美术生,他直呼——“太难了!”真正操作起来,怎么让两只脚外加尾巴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撑起它的上半身?要怎么把陶鹰鼎那种很犀利的眼神,还有尖锐的勾喙捏出来……虽然最后迷你版“陶鹰鼎”也算完成了,但年会一结束就因为“惨不忍睹”被收进了柜子。▲拍完照立马又被收进柜子你很难想象,就是在距今多年前,有这么一群原始人。他们什么都没有。没有精巧的雕塑工具,也没有多高级的审美趣味,就是这么用一双手把脚下的泥土,融合了水,用火烧制成陶器。▲舞蹈纹彩陶盆马家窑文化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或者是画上他们心目中漂亮的纹饰和带有美好愿景的图腾,或者是努力把自己心目中关于“鸮”的精气神,用手一点点地陶塑出来……一切是那么地简陋,却又是那么地真诚。▲陶鹰鼎在国博图片源自网络关于陶鹰鼎的用处,暂时还没有定论。有人觉得它是盛放食物的生活器具,也有人认为它是祭祀用的礼器,众说纷纭。但在陶鹰鼎神气的造型面前,它是干什么用的,或许没那么重要。在那个本该蒙昧的时代里,它是我们祖先对美好生活和装饰艺术的所有追求。▼今天如果你想要看到陶鹰鼎的真身,要去到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负一楼的“古代中国”展厅,在一进门“远古时期”最显眼的地方,陶鹰鼎享受着独立展柜和射灯打光,迎接来往人们的注视。▲陶鹰鼎在国博图片源自网络人们经过他,偶尔会停下来凑近看看,瞄一眼旁边的介绍卡片,或者拍张照片留作纪念,然后又匆匆离去。如果你愿意去了解它的价值,它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的,它又是怎么颠沛流离地来到我们面前……那是一种非常奇妙的遇见。当吃饱穿暖不再是问题,人类迎来的是关于美的觉醒。你看见的,将会是远古人类在年前留下的所有浪漫。**参考资料《鸮形器研究》饶胜《陶的嬗变与礼器的整合》杨晓《仰韶文化兴盛时期的葬仪》张弛《戴向明:陶鹰鼎,不只是像鹰这么简单》文博在线《陶瓷》刘良佑著刘越著名陶瓷专家原标题:《年前“愤怒的小鸟”告诉你原始人有多浪漫》本文经授权转载,如需二次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