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认识了一个新的人,他的名字叫木心。
我原来并不知道木心,是笨笨兔源源不断的寄书,让我们的精神不至清苦。捧着厚厚的书本啃,这并不是一本十分好读的书。
春天,打开一本新书,刚刚好,在立秋那一天,看完了这本书。由木心讲述,陈丹青记录的《文学回忆录》。
书的扉页上写道:“我讲世界文学史,其实是我的文学的回忆”.这是木心说的。
大陆出现木心热,应该是缘于陈丹青应年轻读者之请,在木心身后整理笔记出版——《文学回忆录》,听说木心生前是不同意出版他的讲话笔录的。这是在年元月至年元月,木心为一批在纽约的中国艺术家开讲世界文学史,陈丹青年认识木心,是木心在纽约讲世界文学史时最认真的学生,也是木心的至交。
这本书承载着木心曾停留在这个世界的不同思考,还有他独立特行的人文精神。
02
笨笨兔批评我,看一本书太慢了。可是,我在其中还读了很多书呢,比如《平凡的世间》,一个星期看完了,还有《我的超级阿嬷》。《文学的回忆》我一直是舍不得看完这本书,看几页,想一阵。沉思的,还有对于木心的猜想。
木心原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木心是其笔名。关于“木心”有中外两种解释,一是取自孔子的学生所说“夫子木铎有心”,“木铎”指号角之意。另一个解释来自英国,表示一个男人很坚强,就说有一颗橡树的心,即“木心”。
木心祖籍绍兴,年2月14日出生于浙江桐乡乌镇,年进入上海美专学油画, 年,木心因“里通外国”被捕入狱18个月,年木心自费留学旅居纽约,并盘桓南北欧,游历甚广,从事美术及文学创作。
至年,出版12本小说、散文和诗集。
年元月至年元月,为一批在纽约的中国艺术家开讲世界文学史,后由陈丹青整理笔记出版。
年归国定居乌镇。对于回国,木心说过,“我之回国并非单纯为了安度晚年,而是想实现艺术创造的最后志愿。”
年12月21日3时,木心病逝于故乡乌镇,享年84岁。
03
喜欢书里面木心的画面,标准的文艺范。
木心的一生藏着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字里行间,举手投足,不同凡响,这种贵族的气质,始于幼年终于老年。
他经历过苦难,他说:“一死了之,这是容易的,而活下去苦啊,我选难的……小时候,家里几代传下来的,是一种精致的生活,后来那么苦,可是你看曹雪芹笔下的史湘云,后来要饭了,贾宝玉,敲更了。真正的贵族是不怕苦不怕累的,一个意大利作家写过,贵族到没落的时候,愈发显得贵。”
他自己裁剪制作衬衫、大衣,设计皮鞋,烧一手好菜,布置家居更是拿手好戏。他曾亲手把一条灯芯绒直筒裤细细密密缝制成马裤,钉上一排5颗扣子,用来搭配马靴。第一次给陈丹青他们授课时,他穿了深灰色的西服,鹅白衬衫,皮鞋擦得很亮。陈丹青说平时特别喜欢看木心不慌不忙一道道工序做菜的样子,“这样无处不在的启发,根本无法效仿,因为渗透人格”。
没落时他也一样有派头。“文革”时被关在积满水的防空洞里,关他的人想,该是爬着出来了吧。可他坐着,裤子还有笔直的裤缝。他从写交待材料的纸里克扣下66张白纸,正反两面写满密密麻麻的字,写散文,还作曲,藏在棉袄夹层里。
04
因为早年学过《外国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代文学》,而木心关于世界文学的讲课,不同于一般老师的讲课提纲,常常有独到的惊人之语,使你必须放下书本,再静静的去想一些往日的场面。年,像极了年间我的学习时光。
有人评价木心:他是纷繁复杂人生的精简大师,世人想要得太多,他只拿取两三样,而且穷尽一生。
木心精通文学、绘画、音乐、历史、诗词等,无法用单一的艺术家身份来认定他,他的散文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在美国东岸的华人知识分子圈流传开来。年,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在《上海文学》选登木心的《上海赋》,让作家陈村“如遭雷击”,怎么也没法想象木心能将儿时回忆的上海的味道这么淋漓地表达出来,上海的绸缎店铺的老板,竟然要按照木心文章中所叙说的材质去进货。
05
听说他的故乡乌镇,现在建立了一座木心纪念馆,很多的志愿者留下来守候。去年到过乌镇,可是去年没有读《文学回忆录》。很想有一天,约着喜欢木心的朋友,一起去看看木心的纪念馆,不过,一定先要读木心的文字。
尘封的往事,世界的文学,在木心的讲述里,弥漫着一丝丝凝重而又烂漫的气息。一群旅居国外的中国文化人,听木心讲文学史,居然用了整整五年的时间,有时三五人,有时十几人,而且没有固定的地方。那是一段何等开心和特别的日子,当然,木心也是特别的人。虽然现在众说纷纭,但是他的经历掩盖不住他的才华。我们即便是读了几千页的木心,还是无法界定他与这个时代的关系,我们不知道将他放在什么位置。
《文学回忆录》的最后一行写道,木心说:“将来回国,想出两本论文:《鲁迅论》,《曹雪芹论》”
年,乌镇闻知木心先生系乌镇走出的艺术家,长期定居纽约,当即决意寻找老人,并恳请木心先生叶落归根。经过6年情真意切的邀请,年,七十九岁高龄的木心先生终于回到乌镇东栅,在童年时代的故居——晚晴小筑,安度晚年。年12月底,木心先生仙逝,乌镇将晚晴小筑辟为文化名人和历史遗产项目,予以重点保护,向公众开放。
木心回到乌镇定居,后来写了论文没有?
木心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可是《文学回忆录》里面,到处都可以想象他谈笑风生的样子。有时候,捧着一本书安静的读,这样的时刻最叫人寂寞,也最叫人心动,也只有此刻,世界才会如此辽阔,世事也才会如此的波澜不兴。
写于/8/7
我为自己保存的《文学回忆录》摘抄
木心讲世界文学史与学院派有别,史实大幅简略,个人议论既多且广,重点选择的作家和作品,多为他自己偏爱,因此也是他个人的文学回忆。以下为部分警句(节选自《文学回忆录》)
读诗歌~
教我读杜诗的老师,是我的母亲,时为抗战逃难时期。我年纪小,母亲讲解了,才觉得好。
中国是超级诗国。英国是得天独厚的诗国,诗人总数根本不能与中国比。
读秦观的《鹊桥仙》:这首词我从小读了就感动,感动到现在。才华丰润,真懂得用情。
·说巨匠
有时我会觉得巴尔扎克是彩色的陀斯妥耶夫斯基,陀斯妥耶夫斯基是黑白的巴尔扎克。
一个纯良的人,入世,便是孟德斯鸠;出世,便是陶渊明。
整个明文学,只有金圣叹是大批评家。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言人所不敢言不能言。我批评他,是他将人家原文肢解鳞害,迁就己意,使读者没有余地。拿现代俗话说,还是把读者看得太低。
·说诸子百家
一般书生之见、市侩之见,乃至学者、专家、大儒,都说老子消极、悲观、厌世。我说,正是这一代一代的愚昧无知、刚愎自用,才使老子悲观、厌世、消极。读《易经》、《道德经》,我都为古人难受。他们遍体鳞伤,然后微笑着,劝道:“可要小心,不要再吃亏。”
《道德经》若浅读,就会讲谋略,老奸巨猾,深读,会炼成思想上的内家功夫。《离骚》若浅读,就爱国、殉情、殉国,浅读,则唯美,好得很。
·说中国古典文学
汉赋,华丽的体裁,现在没用了。豪放如朗读,现在也用不上了。凄清委婉的宋词,太伤情,小家气的,现在也不必了。要从中国古典文学吸取营养,借力借光,我认为尚有三个方面:诸子经典的诡辩和雄辩,今天可用。史家述事的笔力和气量,今天可用。诗经、乐府、陶(陶渊明)诗的遣词造句,今天可用!
整个《诗经》是悲苦之声。我骂,儒家,是将好好一部《诗经》弄成道德教训。我想,如果中国有宏伟的史诗,好到可比希腊史诗,但不能有中国的三百零五首古代抒情诗。怎么选择呢?我宁可要那三百零五首《诗经》抒情诗。任何各国古典抒情诗都不及《诗经》,可惜外文无法翻译。
·说文化艺术
在一个万国交界的地方,住了一个老人。形形色色的人不时路过,有英雄、诗人、强盗、美人、商人、小偷、教徒,他们都会敲开这个门,门都会打开,老人会为每个人倒杯水,请他们坐下来,谈一谈。这个老人,就是文学。
好比一瓶酒。希腊是酿酒者,罗马是酿酒者,酒瓶盖是盖好的。故中世纪是酒窖的黑暗,千余年后开瓶,酒味醇厚。中国文化的酒瓶盖,到了唐朝就掉落了,酒气到明清散光。“五四”再把酒倒光,掺进西方的白水,加酒精。
图片来源:《文学回忆录》
图片来源:《文学回忆录》
摄影:迟英
图片来源:《文学回忆录》
乌镇木心纪念馆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秒删)
陈建荣·好娘:在文字里养生
禅定时分:愿在白发苍颜之时,还有一颗明净若秋水长天的心,让每一天,都安宁如水,慈悲简静。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