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揭秘希特勒治下德国经济繁荣的真相

除了蛊惑性的宣传,能够切实改善德国人民的生活状况,才是希特勒赢得民心最重要的举措。就挽救国内经济而言,希特勒的成就并不比与他同时上台的罗斯福差。

年初,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仅半年后,又得到90%的德国人的支持,当选德国总统。希特勒之所以能够迅速巩固权力并带领德国走向第二次世界大战大战,并非主要依靠冲锋队、党卫军、秘密警察等暴力机构,他确实也赢得了德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除了蛊惑性的宣传,能够切实改善德国人民的生活状况,才是希特勒赢得民心最重要的举措。就挽救国内经济而言,希特勒的成就并不比与他同时上台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差。罗斯福通过实行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刺激经济拉动消费,希特勒也是这样做的。在希特勒执政前期,德国开始建设遍布全国的高速公路网,这不但极大改善了国内交通,还刺激了经济发展,为失业工人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高速公路的修建为希特勒和纳粹赢得了巨大声誉。

希特勒甚至下令彻底销毁报废的机器以防止这些机器继续使用,以便为更多的工人提供工作岗位。当然,希特勒用于刺激经济最重要的手段是重整军备,大量的军火订单使工厂重新开工,工人得以就业。罗斯福新政所需资金由美国政府通过财政赤字来提供,希特勒重整军备所需要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呢?除了大量发行国债,剥夺富裕犹太人的财产也成为一个选择,开战之前,德国共从犹太人身上剥夺了高达60—80亿马克的巨额资产。

另外,希特勒所起用的一个经济学天才亚尔马·沙赫特(HjalmarSchacht),也对希特勒重整军备、稳定金融起到了关键作用。沙赫特操纵货币的本领简直可以说是神通广大,他也开动印钞机,但故意印刷了大量不同面额的钞票,在他主持德国经济时期,德国竟然有种不同面额的钞票,这就使钞票的流通变得困难,在他的天才操作下,德国居然没有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希特勒背后的经济大脑——亚尔马·沙赫特

为了解决德国缺少外汇影响对外贸易的问题,沙赫特与几十个国家达成以货易货的交易,这些全都对德国极为有利。他还专门设计了一种内部流通的“米福票”,这种票由国家银行发行,用来支付给军火商,最后由国家银行贴现。虽然财政部长向希特勒抱怨说这就是印刷钞票,但通货膨胀确实没有出现。当然,再天才的经济学家也不可能改变经济规律。

沙赫特下台后,赫尔曼·戈林(HermannG?ring)随即统治了全德国的经济,并强制推行卡特尔垄断组织,大战爆发后,严重的通货膨胀还没来得及爆发就被掩盖了,否则沙赫特这样搞下去恶性通货膨胀是一定避免不了的。

希特勒通过大量兴建公共工程和重整军备,使德国的失业人数由他上台时的万人减少到年的不到万,国民生产总值从年到年增长了%,国民收入则增加了一倍。德国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处是繁忙景象,工厂的机轮发出来的声音隆隆不绝。

▲在经济刺激政策下,越来越多的德国人有了工作。

为了争取人民的支持,希特勒还大力推行社会保险制度,提高社会福利,在全国各地兴建了大量的游乐设施和俱乐部,并以极为低廉的价格向公众开放。工会被解散后德国工人失去了罢工的权利,以及与资方集体谈判的权利,工资被压得很低,事实上变成了类似于农奴的工奴。但无论如何他们不会再饿肚皮了,他们以自由换来了面包。经历过饥饿的人们对于面包显然更为渴望。

希特勒对于农民采取的也是以自由换金钱的办法。第三帝国的农民被限定在自己的土地上,由国家制定对农民有利的农产品价格,农民的收入较希特勒上台前增加了20%。希特勒之所以肯对农民在经济上给予较多还有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要实现德国的粮食自给。“一战”时德国国内的饥饿状况给希特勒以惨痛的教训和记忆。既然德国海军不能保证战时的海外贸易,希特勒就只好在国内和欧洲大陆想办法了,这也是导致希特勒在欧洲大陆进行扩张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希特勒统治的前期,德国社会各阶层都是其政策的受益者。对于大资本家,希特勒取消了工会,禁止罢工,禁止工人与资方进行集体谈判,压低了工人的工资,还得到了来自政府的大量订单;对于工人,希特勒给了他们工作和面包;对于农民,希特勒让他们的收入增加;对于军队,希特勒积极扩军重整军备,军官人人升官,自然对希特勒感恩戴德。在第三帝国的前期,希特勒确实获得了德国人民各阶层的衷心拥戴。即使是被他迫害的知识分子阶层,也由于希特勒恢复了德国的光荣而屈服在他的脚下了。

但希特勒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德国经济是靠政府花钱修建大量公共设施和重整军备刺激起来的而不是依靠消费。为了使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持续下去,战争就成为一种几乎是必然的选择了。与希特勒上台前的年相比,年德国消费品生产增加了不到50%,军火生产却猛增近11.5倍。德国经济是靠重整军备拉动的而不是依靠消费。对此希特勒就明确说:“由于我们的经济受到种种限制,我们坚持不了几年……我们没有别的选择,我们必须行动。”

▲希特勒上台后重整军备,图为巴伐利亚州生产的大批坦克。

政府的收入远远不够支出,年德国出口下降,财政恶化,外汇和黄金储备仅五六亿马克,国债却高达多亿马克。德国政府无力持续支撑这样的巨额支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政府只能依靠开动印钞机来维持这种发展模式。但印钞机一旦高速运转,恶性通货膨胀就无法避免,届时德国必将陷入更大的经济危机,除非发动战争,人为创造需求,并从别的国家掠夺财富。即使是希特勒也知道,这种经济增长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早在年希特勒就说:“对德国来说,经济上的困窘也同样变成了推动力。通过军备生产去刺激世界经济的做法,绝不能在长时间里为经济的安排奠定基础……唯一的,或许对我们值得梦想的补救办法,就是要争取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战争对德国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选择,而是一种必然了。对一个已经武装到牙齿的国家来说,除了战争还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呢?

事实上,罗斯福的新政也没使美国走出大萧条。在任何时候,新政都没有导致繁荣的完全恢复,美国经济的真正复苏也是从二战爆发后,在战争刺激的背景下才开始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罗斯福与希特勒是殊途同归了,不同的是希特勒是主动发动战争,而美国是被迫应战。

(本文摘编自《战争的逻辑:从普鲁士崛起到两次世界大战》,苏肄海著,新华出版社出版。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战争的逻辑:从普鲁士崛起到两次世界大战》

苏肄海著

新华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以德国的历史为主线,详述了自19世纪后半叶至二战期间欧洲各大国间的矛盾及其产生的原因,首次以普法战争为起点解析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源。作者并未详细描述诸多战争过程,而是侧重从历史、战略、外交、技术、经济等宏观角度总结两次世界大战经验教训,剖析大国战争的逻辑。

活动规则:

欢迎小伙伴们畅所欲言,跟小编分享你对这段历史的看法。

留言点赞数统计截止时间:年7月24日9点。点赞数前20的小伙伴将获赠《战争的逻辑》一本,先到先得哦~获奖名单将在本文下方置顶留言中公布~~

▎也可以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把它带回家。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大约花多少钱
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aotouyinga.com/dgwh/8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