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一直以来代表着一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永不言弃的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人们,迎难而上、越挫越勇。这也是为什么文人骚客、画家们备受“宠爱”它的原因。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碹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在杜甫诗中的鹰,雄姿英发、坚强刚毅、高瞻远瞩。
而画家们通过不同角度、表现手法刻画这雄鹰的神韵,更是给人们一种美的享受。
八大山人
朱耷,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谱名朱统托,为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子。朱耷生长在宗室家庭,从小受到父辈的艺术陶冶,加上聪明好学,八岁时便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山绿水,小时候还能悬腕写米家小楷。
明亡后削发为僧,成了亡命之徒,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用墨极少。
苦瓜和尚
石涛,本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发为僧后,更名元济、超济、原济,自称苦瓜和尚。
他的别号很多,还有大涤子、清湘遗人、清湘陈人、靖江后人、清湘老人、晚号瞎尊者、零丁老人等。
石涛工诗文,善书画。其画擅山水,兼工兰竹。早年山水学习宋元诸家,画风疏秀明洁,晚年用笔纵肆,墨法淋漓,格法多变;花鸟画潇洒隽朗,天真烂漫,清气袭人。
白石山翁
齐白石,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齐白石画鹰,追求真似生动,把鹰画得精气活现,有雄视苍茫大地之慨。把鹰与松画在一起,不仅是因为鹰常落松枝,也因为松元身具有一种挺拔不凋、不惧风雨的品质。在近代画家中,高剑父、高奇峰、潘天寿等也喜欢画鹰。在高氏昆仲笔下,鹰奔放而苍凉,似有一种英雄落魄感;在潘天寿那里,鹰和秃鹫更接近于一种雄怪博大的精神象征。齐白石画的鹰就是鹰本身,它们与苍松巨石为伍,是人的自然对象。
黄胄
黄胄,字映斋,长安画派代表人物。他独创性地将速写融入中国画,开启了全新的人物画笔墨范式,拓展了中国画艺术语言。艺术道路上遵循“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长期深入生活,足迹遍布祖国各地,人物、动物、山水、花鸟无所精。尤以画新疆人物和驴著称。
李苦禅
李苦禅原名李英、李英杰,号励公,山东高唐人。自幼家贫,在民间绘画艺人影响下学画。擅画花鸟,阔笔写意,笔墨雄阔,酣畅淋漓,画风以质朴、雄浑、豪放著称。
年拜齐白石为师学国画,成为齐门第一名弟子。白石老人赠其手书云“苦禅(第画笔及思想将起余辈,尚不倒戈,真人品之高即可知矣”
在他的笔下,鹰的眼睛棱角分明,洋溢着一种逼人的英武之气。李苦禅的鹰,被公认为是难得的画中精品。
徐悲鸿
徐悲鸿出身贫寒,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原名寿康,年长后改名为“悲鸿”。
我们熟知徐悲鸿画马有一手,可谁知他的鹰也画的极妙。徐悲鸿画鹰,以没骨与勾勒相结合。他用有力的墨线及大笔的提顿、皴擦,着意表现突出雄鹰敏锐的眼睛、尖利的双爪及振翅翱翔的雄姿。徐悲鸿生性刚强,喜写猛禽猛兽,而此时鹰在画家徐悲鸿笔下,更是自由翱翔,极目千里的精神寄托。
潘天寿
潘天寿,字大颐,自署阿寿、寿者。现代画家、教育家。浙江宁海人。擅作指画,意在追求变化和指墨所特有的韵味。
他画鹰用笔简疏,不求玲珑、圆润,追求豪迈雄强的阳刚之美;用墨恣意放纵,不求娴雅,随手涂抹,墨气淋漓,浓淡有致。
刘继卣
刘继卣,杰出的中国画家、连环画艺术大师,新中国连环画奠基人、泰山北斗、连坛第一人。
刘继卣是近现代中国画家中少有的工笔白描、重彩、小写意、大写意俱能的画家,题材也非常全面,除人物、动物能穷极妙理外,也兼擅花鸟、山水。尤其以他的工笔人物画和写意走兽画的成就最为突出。
他的作品以独到的笔墨、精湛的技艺,哲学化的构图立意为特点。他的大写意老鹰可称得上是其花鸟画中的代表,用大泼墨法挥写翅羽,用笔相当豪放劲爽,鹰的头部采用严谨的写实技法,尤其鹰眼采用多层染色显得目光炯炯。
更多产品请移步怡心集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