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句话让很多家长充满紧迫感和焦虑感,担心自己家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被甩在后面。
很多小朋友在上幼儿园时,就学英语、学数学、学拼音、学朗诵、学诗歌、学乐器、学舞蹈、学绘画等等各种才艺。
还有些更急迫的家长,在孩子几个月大的时候,就把孩子送去上早教班、语言启发班。
很多小朋友在刚开始懵懂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开始学学学,各种学,幼儿园放学马上就奔赴各个课外兴趣班。
德国的幼儿园相对起来,孩子们学的东西很少,看上去像是在散养、放羊。他们没有固定的座位,也没有必须将手背到后面,没有几个月大就要去学外语,也没有人人排满课外学习班。
一个德国孩子,要在幼儿园里度过将近个小时。这段幼儿园时光,他们都做了什么,学了什么呢?
孩子们参观警察局,学习了如何报警,如何处理遇到坏人的情形,了解警察是用来做什么的。
孩子们参观了消防警察局,跟消防警察们一起学习灭火知识、躲避火灾的常识;
参观了邮局,看看一封信是如何从家里到达邮局,又被投递出去的;
参观了市政府,认识市长,看看这个为他们服务的市长是什么样子的。
参加急救课,在发生意外或者身边他人发生意外时懂得如何自救和救人。
他们去花圃,参观花圃的种植,学习分辨花草植物。
他们去树林里,接近大自然。
他们去看马戏、儿童歌剧和魔术。
他们和老师一起,动手做各种简单家务。
他们参观图书馆,学会了如何借书、还书。
他们去坐有轨电车,学会记住回家的路线。
樱桃收获的时节,孩子们跟老师去采摘樱桃。
南瓜收获的时节,孩子们跟老师一起摘南瓜,做南瓜汤。
德国幼儿教育强调两个方面:
一是事实与环境教育。这是一种唤起幼儿环境保护的初步意识的教育,通过观察周围环境,访问不同的机构,增强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直观体验自然过程。通过各种方式让幼儿接触自然,是促进儿童成为环境保护主人的前提条件。比如让幼儿认识能量与水的意义,避免制造多余垃圾的意义,或让孩子们直接参与分拣垃圾等。
二是实际生活与家政教育。就是通过设计有意义的情境,给孩子以体会,形成集体生活中必须具备的技能。如穿衣,熟悉使用各种玩具,认识每年的重要事件,掌握家务劳动技能(整理房间、洗衣做饭等),熟悉交通规则,学习一些仪器使用(收录机、煎烤箱),对紧急情况作出反应。给孩子机会,进行模拟练习。
德国也是在经过漫长地探索和改进后,才提出了“千万不要把幼儿园变成学校”的理念。孩子们要快乐地成长,要学会游戏,要学会和小伙伴相处,要学会认识这个世界,要做的事情也很多。他们把教育融合在玩耍中,看重小朋友的人格养成期,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学会善良和勇敢,也教他们如何爱这个世界并保有警惕。
国情不同,无法类比。毕竟中国人口众多,家长的危机意识可以理解。但是希望家长们能通过这篇文章有所启发,留一些时间给自己的孩子去感受社会、感受世界。
转载及广告业务请联系:
info
de-life.de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