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真善美感动更多人
01
班干部制度在培养什么
写过《舒克和贝塔》、《魔方大厦》等著名童话的中国“童话大王”郑渊洁,遇到过一件这样的事情。
他上小学的儿子跟他说,郑渊洁,我想当升旗手,因为我听到国歌的时候很感动,想流泪。
他就找老师说,老师回答,你儿子不能当升旗手,因为他不是班干部。
后来他再问儿子,现在升国旗还感动吗?儿子说不了,因为觉得那跟我没什么关系。
于是郑渊洁就和这个班干部制度“结下梁子”,这些年来一直在呼吁“取消小学班干部竞选制度”,甚至说过一句很令人震惊、深思的话:“班干部制度就是在培养汉奸”。
为什么这么说,郑渊洁列出了班干部制度和汉奸的几个共同点:
1.为强权效力;2.告密;3.奴役同胞。
我们都是上过小学的人,郑渊洁说的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以我上学时经历的班干部竞选,感觉确实有相似之处。
02
看小小班干部如何作威作福
和很多制度一样,中国的班干部制度也来自于苏联。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班集体并不是单单聚集起来的一群人”,而是“由于目标的一致、行动的一致而结合起来的有一定组织纪律的统一体”。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苏联的学校里开始有了班长制度,班长可以对破坏纪律的学生实施惩罚,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养成学生的领导和服从的能力。
如何才能当上班长和班干部呢?首先你得听话,听老师的话。其次你得学习成绩好,是个好学生。
这两个是硬性指标,当然为了“当官”,这个“小官场”难免会有一些潜规则。比如跟老师“走动”一下,也能为班干部的竞选助力不少。
湖北武汉一个小学曾经有过一场三个学生的班长竞选,被拍成了一部纪录片《请投我一票》,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和英联邦国家最佳纪录片奖。
在这部纪录片里,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学生为了当选班长用尽一切手段,包括互相揭发、舆论造势、甚至贿选的行为。这一群8岁左右的孩子,上演了一出“令人如坐针毡的政治戏剧”,令人不安的是他们说话的方式,一点没有孩子天真浪漫的语言,完全是“五道杠少年”般的官腔。
陈丹青在观影后说:“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看电视里是这么说话的,爹妈也是差不多这样说话的,从小学到大学,周围环境不断让他这么说话,长大了,干脆不知道还有别的说话方式。我小时候生活在上海,街坊邻居全都不是这么说话的,他们说话又生动又朴素。可是现在孩子接触的既不生动又不朴素,全是电视的、课本的、开会的语言。”
正如这部纪录片中的情景一样,现在很多学校的班干部不再是老师指派,而是通过全班竞选来产生的,但往往都是老师先指派几个候选人,再让同学投票。在拉票和投票上,孩子们又进一步了解了权力的运作——贿选。
为了能得到更多的票数,候选人会请同学们吃饭、玩游戏等等,有的家长还亲自出动,在校门口帮孩子拉选票,给小评委送礼物或承诺当选后请客。
当上了班干部,就有了对同学们颐指气使的权力。
年,安徽蚌埠怀远县火星小学六年级一副班长小J,因被老师授予检查作业的权力,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向其他同学要钱,从几元到几百元不等,不交就要被逼吃屎喝尿。这种事情并不是个案。
正是这种权力让班干部们尝到了甜头,其中班长的权力最大,那么班长能收到的礼物也最多,其次是副班长,其次是纪律委员,卫生委员能收到的礼物就少了,虽然同是委员,但实际权力较小。
请为我投票
中国班级里的班干部是如何选拔的?
湖北武汉常青第一小学曾经进行过一场由三位学生参选的班长竞选,被导演陈为军记录了下来,这部名《请为我投票》的纪录片还因此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和英联邦国家最佳纪录片奖。
整个过程中,三位小候选人将进行为竞选进行表演、辩论和拉票,最后由学生投票表决。
纪录片《请为我投票》
豆瓣评分:8.5
导演:陈为军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导演在拍摄过程中发现,与其说是孩子们自己为竞选班长做准备,倒不如说是几位父母向孩子灌输技巧的开始。
在一些候选人家长的眼里,竞选班长是一种利己行为。
为了“竞选成功”,三位性格迥异、背景不同的小候选人各自使出手段,互相揭发、舆论造势甚至贿选同学,在一群8岁大的孩子中,上演了一出“令人如坐针毡的政治戏剧”。
图片来源:纪录片《请投我一票》
为了能得到更多的票数,有小候选人请同学搭乘轻轨游览市区、送贺卡,还有家长亲自出动,到校门口帮孩子拉选票,给小评委送礼物或承诺当选后请客。
而更令人不安的是,这群孩子们的说话方式,一点都没有孩子天真浪漫的语言,完全是“五道杠少年”般的官腔。
“一会儿等晓菲演讲完你就大喊‘太差了’,记住了吗?”
图片来源:纪录片《请投我一票》
陈丹青在观影后说:“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看电视里是这么说话的,爹妈也是差不多这样说话的,从小学到大学,周围环境不断让他这么说话,长大了,干脆不知道还有别的说话方式。”
“我小时候生活在上海,街坊邻居全都不是这么说话的,他们说话又生动又朴素。可是现在孩子接触的既不生动又不朴素,全是电视的、课本的、开会的语言。”
前少先队武汉市总队部副总队长黄艺博
图片来源:Google
不止是一场拉票游戏
纪录片中,小胖子成成是三个小候选人中最为“机灵”的一位。
站在讲台展示才艺时,成成从容自信,与对手晓菲辩论时咄咄逼人,针锋相对把对方逼问得哑口无言,足见其反应灵敏、头脑机智且情商极高。
图片来源:纪录片《请投我一票》
生活中,他颇具幽默感地模仿范伟,展示出自己极强的社交能力,善于笼络同学、与大家打成一片。这个擅于玩权术的胖小子经常对选民及对手威逼利诱,显得足智多谋。
拍摄过程中,一位同学被采访时说要把选票投给成成,成成却拉过记者对他说:“等我离远点你再问她,看她怎么说?”
十足的一个小机灵鬼。
图片来源:纪录片《请投我一票》
第二位候选男孩罗雷,则更像是位信奉“以暴制暴”理念的孩子,遇到令他生气的事情,罗雷会不由自主地选择打人,但实际上并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然而,却是这位并没有让大家太多注意的小男孩,最终从小朋友中获得了最多的支持,拿到了班长的位置。
图片来源:纪录片《请投我一票》
而他最后的胜出,完全是由于他父母的计策——两次的贿选。
罗雷的父母看到孩子因为可能的“落选”而灰心丧气的劲头,竟然以请全班坐轻轨来赢得民心和选票,甚至在演讲环节还别有用心地赠送中秋卡片,来获得小朋友选民们的支持。
只能说罗雷的家长太了解小孩子的心理,无足轻重的小恩小惠就让选民们投出了他们自以为同样无足轻重的“神圣的一票”,从而使罗雷毫无悬念地夺取了班长的位置。
图片来源:纪录片《请投我一票》
而三位候选人中唯一的女孩晓菲,是个典型的成绩优异的乖乖女,正直、善良,连竞争对手都必须承认,没有什么缺点的她是个强劲的对手。
只是,从一开始,晓菲的“缺点”或许就是比两个男孩都“晚熟”很多。
图片来源:纪录片《请投我一票》
当两个对手已经开始谋划一场阴谋时,她还停留在“友好竞争”的美好想象里,她对即将显现的纷争显得茫然及缺少准备,使得她在竞争的一开始就处于相当的劣势。
当腼腆的许晓菲刚上讲台,一阵阵起哄、诽谤的声音便轰然而来,此起彼伏,晓菲无助地哭了,她甚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图片来源:纪录片《请投我一票》
而在这场竞争开始的时候,晓菲的潜意识里并没有非常明确的竞争意识,因为在另外两个对手表演或拉选票的时候,她总是绽放出开心的笑容,仿佛她是置身事外的人。
而另外两个候选人,不论是哪个对手站上了讲台,他俩不是表情凝重就是在台下捣乱,相比于晓菲,他们似乎更明确自己的利益所在。
-你一点都不厉害
-什么?
图片来源:纪录片《请投我一票》
恰如有人说到的,晓菲竞聘班长的初衷可能很简单,她对权力并没有什么兴趣,竞聘班长只是对自己“好学生”身份的一种证明,“班长”似乎是一种优秀的符号。
但是晓菲的弱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缺乏自信而又过于“乖巧”,使得她无论是面对对方的正面攻击还是人身攻击都无力反击。
图片来源:纪录片《请投我一票》
晓菲或许还没意识到当上了班干部,就有了对同学们颐指气使的权力,“老师面前懂事”、“学生面前强势”,几乎已经成为了班长公认的标签。
儿童的世界也是一个小社会,有自己的运转规则。一些成人的市侩手段,也许能帮助孩子赢得眼前利益,满足一时的虚荣,但更大的代价是扭曲了孩子的心灵,丧失了基本的品格。
图片来源:纪录片《请投我一票》
在影片的结尾,在罗雷夺取了班长的位置之后,马上露出了嚣张的凶狠面孔,在教室里喊着“谁再讲话”。
操场上带队的罗雷对同学们下达着指挥的命令,画面构图中的他始终处于正中高大的位置,仿佛也表达着导演某些微妙的思考。
中国家长有多在意?
很多时候,孩子们的想法是成人世界的缩影。
当这场“闹剧”落幕,明明只是孩子们之间的事情,为何家长会如此在意?
事实上,由于班干部通过选举产生,可以想见,学习好、特长明显、擅长表达的“明星学生”更容易当选,而调皮捣蛋、寡言内向的学生基本没戏。
自古当父母就有“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态,假如小孩在学校当了个一官半职,准会被大人夸奖这孩子将来一定有“出息”。
图片来源:南方周末
据调查显示,相较于普通学生,班干部会更加自信,表现更突出。有三年以上干部经历的学生在成就感、参与意识与权威意识上,比无干部经历的学生都要优秀得多。
所以在很多家长看来,当选班干部,是对孩子学习成绩、人际交往能力还有各方面能力的一种肯定。
除此之外,当选班长还有一种更现实层面的需求--——小升初时的“推优”。
图片来源:Google
在“上不了好中学就上不了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的逻辑之下,而小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班干部”身份就成为家长眼中的一大砝码:学习成绩一样的,班干部优先;都是班干部的,大队委优先;并列都是三道杠的,就看谁连续3年被评为区级三好学生……
为了争取有限的“推优”机会,这简直就是一个紧锣密鼓的利益链,容不得家长有任何闪失。
图片来源:Google
有媒体曾在名一年级小学生中进行调查,这些孩子中想要当班干部的学生占到89.5%,而其中明确表示自己不想当班干部的还不足1%,而想当班长的同学则高达七成,由此可见班干部竞选的火爆程度。
如果说纪录片有人为地“扮演”可能,那么现实世界中孩子们的“官僚”做派,则已经让中纪委点名批评。
图片来源:中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