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一,66岁的阮义忠却成了摄影圈的主角!
阮义忠是谁
先说陈丹青、吕楠与阮玉忠的故事
▼
年的台湾旭海,10多个或穿短裤或穿长裤的孩子站立在地平线上,他们的目光集中在一位男孩身上;那个男孩距离地面几尺,正在空中翻跟斗,犹如一只倒立的青蛙。
《人与土地》系列
陈丹青尤为欣赏阮义忠的这张摄影作品。一次,他问阮义忠:“那幅照片,是上帝为你摁的快门吧?”
《台北谣言》系列
《失落的优雅》系列
20多年前,陈丹青偶然读到一本署名为阮义忠的《世界摄影大师》。“详读其中每一篇文章,仿佛聆听教义、加入党派。从此,摄影成为我在绘画之外的‘第二信仰’,在绘画的门户之外豁然望见另一宽广的视界。”阮义忠成为陈丹青口中“一位令人心悦诚服的老师”。
《八尺门》系列
《北埔》系列
年,吕楠坐了两天的火车从北京赶到广州,用了别人的边防证才得以“偷渡”到深圳。在阮义忠下榻的旅馆中,两人第一会面;吕楠把自己的照片摊满了旅馆的床,阮义忠从中挑选了一些,并带回台湾。两年后,阮义忠在自己创办的《摄影家》杂志中发布了吕楠拍摄的中国精神病人生存状况的作品。这是吕楠首次得到专业摄影杂志的认可,继而,名扬海内外。
关于阮义忠
▼
年,高一时阮义忠存钱学小提琴,但手已僵硬,弹不好,只得放弃。
阮义忠,年生于在一个人人都彼此认识的台湾小镇,高中时开始广泛阅读,并开始画钢笔画。
年,在《幼狮文艺》工作时,阮义忠于台北的出租屋内。
高考失败后阮义忠到台北谋生,先于《幼狮文艺》任编辑,之后服兵役三年,在军中开始写诗及小说,并做了一系列海外中国画家通讯访问。退役后,任职于《汉声》杂志,开始拍照。
年夏天,刚结婚不久的阮义忠袁瑶瑶
至年,他担任《家庭月刊》摄影师,撰写摄影报道文章。他的《人与土地》便是在在此阶段拍摄的。
《人与土地》系列
年,阮义忠由摄影跨行到电视节目制作,以纪录片广为人知。年开始台北艺术大学。年与妻子袁瑶瑶创办《摄影家》杂志。
从年到年,杂志一共出了62期,成为了摄影家们的“伯乐”。从组稿、挑选照片,到杂志设计乃至和印刷厂的沟通,都是阮义忠一个人做的。吕楠、荣荣、刘铮、黎朗等摄影家,在《摄影家》发表作品后,逐渐被西方认可;此外,那些掩埋于历史中、不为人知的老摄影家也因为阮义忠的发掘而浮出水面。
在那个信息封闭的年代,阮义忠所著之书《当代摄影大师——20位人性见证者》、《当代摄影新锐——17位影像新生代》成为内地摄影艺术家们艺术懵懂期的枕边书,深深的影响了一代人......
阮义忠现在在做什么?
近年阮义忠的身影频现大陆。工作坊、讲座、展览不断,跟各地摄影爱好者接触下来,他发现,“目前流行的摄影表现严重偏向观念性,人文精神逐渐稀薄,令人忧心”。
这萌生了他潜藏已久的想法:为华人摄影设立一个奖项。因如今观念性、艺术性的摄影表现均享有多个奖项的激励,而纪实摄影及长期关心某个主题的深入工作方式,却少受关照。但他指出:“并非纪实才叫人文,任何摄影手法,只要表达出对生存环境的珍视、对人间事物的关怀,都是富于人文精神的。”
摄影人文奖成立宗旨
阮义忠
拍照四十多年,摄影从我的工作、兴趣,已转为理想与信仰。常年透过拍照体悟人生,摄影对我不只是艺术表现,也是人格养成。写书、展览、教书、办杂志,都是希望传播自己深信的价值观。
我一直认为,摄影的本质是发现与记录,也就是向外观看,找到事事物物之间的关系,将其捕捉,把意义传达给更多人知道。文学、艺术的价值正是在此:让别人的生活经验成为自己的成长参考,然后把刻骨铭心的领会表现出来,供另外的一些人借镜。有人共鸣的世界才是温暖的、幸福的,也才能看到希望。
《正方形的乡愁》系列
自从计算机及数码相机、手机摄影普及后,摄影的技术门槛变得非常低,却也使得人们开始不尊重对象,不珍惜快门机会与缘分。一位再了不起的摄影师,充其量也只不过是百分之五十的创作者,另一半的功劳,应该属于镜头前的人事物。
从台北艺术大学退休后,我在各大城市开设工作坊,时常有机会参加各地的摄影节、担任各项摄影比赛评审。在此期间,除了实地感受各地摄影活动的蓬勃,也观察到目前流行的摄影表现严重偏向观念性,人文精神逐渐稀薄,令人忧心。
评论家李敖
诗人周梦蝶
摄影也是一种价值肯定,是打开视野、心门,与外界沟通的管道。能肯定外在的好,自己的内在也会更丰富。仅在意表达个人的巧思、观念,轻忽对象的意义,易使影像沦为手段而非创作目的。当然,并非纪实才叫人文,任何摄影手法,只要表达出对生存环境的珍视、对人间事物的关怀,都是富于人文精神的。
如今,观念性、艺术性的摄影表现享有相当大的鼓励,纪实摄影及长期关心某个主题的工作方式,虽然也有若干奖项特别予以关照,但仍需更多有志一同的人士,在各自的岗位上推波助澜。
《四季》系列
个人从拿起相机的那天开始,始终如一。摄影增加了我的生命宽度,我也应该在有生之年为它多尽一分力。基于许多朋友、学生的鼓励与支持,我决定成立一个摄影人文奖,期望对目前摄影表现失衡的状况稍作平衡。
达成这个理想与目标,需要很大的福报,唯诸佛眷顾、众缘合和而可得。在此,容我向所有直接、间接帮忙的朋友深深致谢!
年3月于台北
阮义忠接受《一条》采访-年
“阮义忠摄影人文奖”设为每两年一届。第一届于年6月1日启动征稿至9月30日24时(北京时间)截止。此后经由11位评委而最终选出获奖者1位,并授予10万元整人民币(税前)的奖金,拟于年底颁奖,地点在木心美术馆。
终审评委
阮义忠
摄影家、摄影评论家,阮义忠摄影人文奖创始人。
吕楠
著名摄影家。年开始用15年时间完成了其恢宏如史诗般的“三部曲”:《被遗忘的人》、《在路上》和《四季》。年完成作品《缅北监狱》。
陈丹青
艺术家、作家、木心美术馆馆长。
布莱恩?坎贝尔
英国摄影家、作家、图片编辑,英国BBC电视的首位摄影节目主持人。
初审评委
晋永权
《中国摄影》杂志社常务副社长。著有《最后的汉族》《出三峡记》《江河移民》《红旗照相馆》《合家欢》《每一声快门都忧伤》等。
傅拥军
著名摄影家、快拍快拍网发起人。两次荷赛获奖者,出版著作《那么西湖》、《镜头朝下》等。
秦伟
独立策展人、艺术家、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摄影深造文凭]课程统筹主任及讲师。
颜长江
著名摄影家。作品有《广东大裂变》《最后的三峡》《纸人》《三峡日志》《夜间动物园》等。
严志刚
图虫网高级运营总监。
沈昭良
著名摄影家。作品有《映像?南方澳》、《玉兰》、《筑地鱼市场》、《STAGE》、《SINGERSSTAGES》、《台湾综艺团》等。
任悦
策展人,摄影评论人。现任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其个人博客“教室”自年撰写至今,成为专注摄影文化的自媒体,并于年结集出版《摄影辞典》。为年美国尤金·史密斯HowardChapnick奖的获得者。
阮义忠摄影人文奖征稿细则
①不限地域,两岸三地、乃至全球华人摄影师均可投稿;
②不限年龄,符合当地法律规定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均可投稿;
③富于人文精神的摄影作品,包含纪实摄影却不限于纪实摄影,任何摄影手法,只要表达出对生存环境的珍视、对人间事物的关怀的摄影作品均可参加;
④每组作品须提交20-40张照片(格式为jpg,像素大小2MB内,最长边像素-)、创作自述字内、个人简历字内;入围后需要原尺寸图片,具体尺寸以邮件通知为准。
⑤截稿日期:年9月30日24:00(以北京时间)。
⑥注意事项:阮义忠摄影人文奖终审评委、初审评委及组委会人员的直系亲属谢绝参赛。
评选分为初审和终审两个阶段;最终选出第一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获得者一名;人文奖前三名将获邀参加颁奖典礼;所有环节秉承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①人文奖官方邮箱:juanijongphoto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