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颖
图片提供|了了·艺术传播机构
艺术家陈安健
重庆,因为四川美术学院,它成了一座盛产艺术家的城市。对于多数艺术家来说,只有走出去,才能获得成功与认可。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选择了相同的路径,陈安健就是一个特例。他在黄桷坪生活了30多年,茶馆画了20年,1.2公里长的黄桷坪正街是他生活和创作的全部半径。陈安健是个典型的宅男,不爱喝酒,不打麻将,喝茶也不讲究,也就没什么所谓的社交圈。他唯一的爱好是打保龄球,他说这是个充满变数的运动,今天打和明天打都不一样。这个生活里没有故事的人,却将故事留给了画布,留给了那张磨出了包浆的四方桌。
交通茶馆和它所在的重庆黄桷坪街道
?“这里非我莫属”
在四川美院著名的77级那批成名艺术家中,“陈安健”三个字在罗中立、程丛林、高小华、何多苓、张晓刚这些名字里显得并不那么醒目。“那时候还没搞懂,敏感性不够强。他们画他们的,我重点还是在基本功上。”年毕业后,陈安健分配到涪陵文化宫,4年后再次回到黄桷坪,在四川美术学院开始教师生涯。年之前,陈安健一直在风景题材间徘徊。用陈安健当年的重要推手叶永青的话说就是:“他是个身怀绝技的高手,但他很慌张,90年代一直没找到北”。直到一位朋友的提醒下,还在画街景的陈安健踏入了茶馆,结果一去就一发不可收拾,“我被茶馆热气腾腾的氛围所感染,觉得这里非我莫属”。此时,已迈入四十不惑之年的陈安健,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山头”。
陈安健在交通茶馆的开幕式上,他的老同学叶永青(左二)、周春芽(左三)、程丛林(左四)、罗中立(左六)等都来到了现场(上图摄影:吴宇;下图摄影:刘国兴)
但是两年后,这个自年就开始营业的交通茶馆却面临要改建成网吧的危机。作为老茶客的陈安健,为了留住茶馆,主动出资承包了下来,并继续维持着平民消费水准。他为自己的创作保留了一处取景窗口,也为重庆黄桷坪存留了一份文化标本。再后来,这里因为电影《疯狂的石头》在一夜之间爆红。
陈安健在茶馆内拍摄素材
?永远不和时代和解的态度
从风景到街景再到茶馆,陈安健最终聚焦在了“人”身上。“我觉得还是画人好些,因为最伟大的画家都在画人。我有私心在里头。人主宰一切,画人就是画灵魂的东西。画人画得好才厉害。”憨厚的陈安健其实野心不小。不管与他交谈的人来自何处,重庆话都是陈安健的官方语言。我问他不担心外地学生听不懂吗?“鼓捣听吧!管它呢!我觉得大家都说普通话不好。”
陈安健《茶馆系列—活神仙》61.5×59.5cm布面油画
陈安健《茶馆系列—顶》72×52cm布面油画
黄桷坪为陈安健提供了一种给养,城市化建设瞬息万变的节奏对这里的波及似乎迟缓了一些。在这条街道上,随便一家小饭馆都有十几二十年的历史,虽然物价上涨了不少,路上的棒棒也不如以前多了。但比起拆迁和再建,我们仍然能闻见十几年前初来乍到时的江湖市井烟火气,就已经很知足了。十二年前打造的涂鸦街,更加重了黄桷坪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但这样一个遍地都是创作素材的城市,却鲜少见到与它有关的艺术作品。大概只有陈安健,老老实实地用写实的方式形象地将热闹而俗气、粗莽而蓬勃的生活一一画下。叶永青在开幕式上说了一段肺腑之言:看到像陈安健这样的画家,其实是看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信心。我们要向陈安健永远不和时代和解的态度表示致敬!
陈安健在艺术基地的工作室
?黄桷坪艺术史里的地域画家
不知道这番话会不会激起陈安健内心的一丝波澜。二十年来,破旧的交通茶馆就是他的创作根据地,过时的生活和时髦都汇集于此。不管你是草根百姓,还是妆容精致的白领,或是二次元的“90后”,他都能合理地放进茶馆的四方桌里,编出无穷无尽的故事,塑造出人生百态,谁都不突兀。陈安健用照相写实这个并不新鲜,甚至有些陈旧的语言重复着“交通茶馆”这个题材,时间在他刻画的人物和他自己身上积蓄出厚重的力量。
陈安健《茶馆系列—伴儿》48.2×50.6cm布面油画
陈安健《茶馆系列—1.2.3......》60.6×49.5cm布面油画
陈安健《茶馆系列—掰手腕》×93cm布面油画
陈丹青在《退步集·地方与画家》里写到:“陈安健笔下的茶客百态则无不蒸发着真的市井气,因他自甘于做一位蜀乡的市井——茶客就茶,并非钟情于饮,而是与老茶馆世世代代朝夕旦暮的日常氤氲相厮守;重庆茶客陈安健,就是这样一位无可救药的地方画家。”乔治·莫兰迪一生几乎没有离开过他的家乡博洛尼亚,以娴熟的笔触和精妙的色彩阐释了日常物件的简约美;图卢兹-劳特累克将红磨坊里的声色犬马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说他们的时空都太过遥远,那么在中国,也有来自高密的莫言,在阳泉写出《三体》的刘慈欣这些地方作家。而在黄桷坪的艺术史里则有了陈安健这位地域画家。
陈安健《茶馆系列—白色圣母》×cm布面油画8
陈安健《茶馆系列—抱乖乖》30×42cm布面油画
?找得到就当个一流画家
茶馆已经成了陈安健的一个广受认可的标签,但如果认为他因此固守自己的那片天地,那就错了。“这盘菜够了,我肯定要找新的一盘菜。”这大概是陈安健最出乎我意料的地方。在他工作室的墙上,挂着两幅半抽象半写实的作品,那是他在街景写生基础上改造的结果,还没有来得及命名。尽管是他写实之外的插曲,但其实是陈安健在原创语言探索道路上的佐证,这是他想要突破的:“也许一辈子都找不到,那就当个二流画家。找得到就当个一流画家。”
陈安健《茶馆系列—传言》61×51cm布面油画
陈安健《茶馆系列—北京晴》×cm布面油画
《茶馆系列—黄狗》30×51cm布面油画
?最伟大的画家都在画人
Hi艺术(以下简写为Hi):年画茶馆之前你都画过哪些内容?
陈安健(以下简写为陈):主要画风景,比如藏区风景、彝族风景,偶尔画些溪流,后来还画过街景。都是写实,我画得还可以,技法没问题。
Hi:从风景到街景再到茶馆,其实你最终是聚焦在了“人”身上。
陈:我觉得还是画人好些,因为最伟大的画家都是画人,我有私心在里头。人是主宰一切,画人就是画灵魂的东西,画人画得好才凶,才厉害!
Hi:画了二十年交通茶馆,中间有没有阶段性的变化呢?
陈:茶馆本身的变化其实比我画面的变化多。你想,天天画喝茶,已经没有感觉了,所以就得编故事,这些故事经历了恋爱阶段、调情阶段、还有大家开玩笑的阶段、略为荒诞的阶段、略为主观的阶段。原来客观多一点,现在来说更主观一点。比如《活神仙》,它想象的东西更多,在一个东方的茶馆体现出东方和西方文化冲突的情节。但这盘菜够了,我肯定要找新的一盘菜。
陈安健《茶馆系列—北京晴》×cm布面油画
陈安健《废话系列》53×51.7cm布面油画
陈安健《茶馆系列—鸽子飞》×92.5cm布面油画
Hi:你怎么评价“交通茶馆”这一系列作品在你绘画生涯中的位置?
陈:自从学习到现在,应该说找到了非常大的突破。毕竟找到了自己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只能是我陈安健来画了,这是我最大的满足。
Hi:这个系列还会继续吗?
陈:茶馆还是会继续。但我现在画得少一点了,因为在这个画面上,我画得有点激动了。茶馆的资料我多得很,至少有十几万张。但为什么我没有动,关键还是想找到新的兴奋点。没有兴奋点就找画面好的继续画。因为路毕竟要走下去,如果画都不画了,那你更找不到出口,找不到新东西。
Hi:、年开始摆拍的比较多了,原因是什么?
陈:实际上我一直有摆拍。为啥要摆拍呢?看到那个人很生动,但是周边的人不给你配戏,辅助形象不好,我必须找演员去补充,这就是最初为什么要摆拍。主题不变,但并不带有主题思想。我看到那个美女、老头在那儿喝茶很入画,就会画下来。这些都带有半摆拍的性质。我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比较善于观察人的动态。茶馆是四方桌,只要符合人性的东西,都可以放到四方桌去体验,这是我画茶馆最大的优势。我可以把所有的故事放到四方桌无穷无尽地去编。但编到现在,我所思考的是如何去突破原创语言。这是我目前思考的重点,如果思考出来就“凶”了!
《茶馆系列》60×44cm布面油画2
《茶馆系列》50×39cm布面油画
《茶馆系列—粉丝》88.5×cm布面油画
?画得好不好不是好画家的标准
Hi:年创作的《茶馆系列-北京晴》《废话系列》,跟以往作品的面貌不一样,出现了抽象表现,甚至材料感的东西。这是你的一种新尝试吗?
陈:这些画当时画出来的时候效果并不是太好,我就想用别的方式来挽救它,让它产生另外一种视觉效果。作为一种探索或者改造,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可以挽救不太成熟的画面。虽然可能不成熟,但都是我的经历,是我需求的东西。反正画画嘛!其实是“旧画改造”,我称为“废话改造”,但也是一种尝试。
Hi:这种方式以后还会继续吗?
陈:这种方法还需要思考,也许还会有比这个更好的方式。现在画的这些写实作品,我感觉已经到了饱和的状态。下一步怎么走?说实话对我来说还真是一次比较严峻的考验。
《茶馆系列》43×51cm布面油画
陈安健《茶馆系列》×cm布面油画4
Hi:会有压力吗?
陈:这个压力比我原来的压力大多了。因为以前有现成的技法和素材,只需要把对象表现出来。目前我的画,都已经被大家都认可了。但只能说我找了个很好的主题,要找到原创语言的话,难度还是很大。而且人家认不认可,都是艰难的过程。还需要点时间,需要动脑筋,进一步提高自己画面的新的追求,到了后面就是各种力量的汇集。它是独一份的,才是原创。这个东西需要探索,需要慢慢找到新的感觉。也许一辈子都找不到,那就当个二流画家。找得到就当个一流画家。现在我顶多算个优秀画家,但是距离伟大的画家还是差点距离。
陈安健《赶场天》×cm布面油画3
陈安健《街景》40×28.5cm布面油画
Hi:你怎么看写实在当下的境遇?
陈:写实和叙事,如何做成原创的表现手段,真的不是那么简单。我画了20年茶馆,的确不容易。很多画家画一下就不想画了。这个四方桌可以产生很多故事。所以我画得下去。这是题材方面的得势。但现在严格来说,手段还不是原创。有时候根据画面画成照相写实,有时候又画点表现的形式,但是它没有跳出大的圈圈。写实也是一盘菜,但是要最终突破本质的东西,还不是说在写实上下功夫。因为古人已经做得很好了。我们不外乎是把今天的故事加进去而已,这不算伟大的画家,只能算优秀画家、好画家而已。写实是基本功,它和我们的国情还是符合。但社会在逐渐进步,大家慢慢开始喜欢抽象了,这也是审美的进步。因为画得好不好不是好画家的标准。写实技法高超仅仅是叫过人之处,它不能谈思想,不能谈原创。艺术上最高境界的东西,实际上没有几个人能达到。
喜欢Hi艺术,猛击右上角「查看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