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胜天198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语境

内容来源

嘉德讲堂: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语境

主讲:郑胜天

时间:11月11日14:00—15:30

地点: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郑胜天(.1—)别名郑圣天,出生中国,现居温哥华。华裔加拿大学者、策展人和艺术家。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曾在中央美术学院,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进修。曾任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圣地牙哥州立大学客座教授、梁洁华艺术基金会秘书长。

自年起担任英文当代中国艺术学刊“YISHU”(典藏国际版)的总策划,兼任温哥华当代亚洲艺术国际中心创会理事、温哥华美术馆亚洲馆总监、上海“艺术当代”编委。近年策划的重要活动与展览有“江南-现代和当代华人艺术展览与国际学术研讨会”(温哥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艺术”(温哥华,多伦多,温尼帕)、“上海摩登”(慕尼黑,基尔)、上海双年展、“中国生意”(温哥华)、“转世”(多伦多)、“艺术和中国革命”(纽约)等。

今天谈论80年代,我可以从我个人的一些经历中开始说起。80年代我在美国游历后回到浙江美院任教,见证了85新潮时的各种运动,包括“新空间”展览等等。可能至今都有很多人觉得80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是一个全盘西化的产物。但从中国油画的发展之路来看,从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两条线索,其实都对80年代的中国艺术进行了照应。但起初齐头并进的两条线索,在后来的时事浮沉中经历了诸多变局,现实主义逐步成为主流,现代主义则走向没落。

强势的现实主义,没落的现代主义

中国现实主义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契斯恰科夫的“契氏体系”。“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推行“革命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契氏体系”也成为了艺术教学的“官方体系”。年,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与苏联美院学生素描作业展后,“契氏体系”被引入中国,到年文化部召开全国素描教学座谈会,向全国推荐介绍了“契氏体系”。时值举国上下全面学习“苏联老大哥”的“先进体制与先进经验”,“契氏体系”也顺理成章的也成为了中国艺术教育的不二法则。其实“契氏体系”(也有人叫“全面因素素描”)不过是艺术教学的方法之一,而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也不过是艺术创作的方法之一。在中国出于某种目的需要,“之一”后来变成了“一统”。

△年代的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院)

△浙江美术学院陈列馆举办“新空间”展览

虽然年契氏体系已经进入了中国,但在年,苏联苏里柯夫美院教授康斯但丁·麦法琪叶维奇·马克西莫夫被苏联政府派到中国,执教于中央美院的“油画进修班”,当时称为“马训班”,却是对中国油画影响更加深远的事件。从这个班培养出的艺术家名字我们就能很直观地知道这件“油画进修班”的影响力。靳尚谊、詹建俊、侯一民、秦征、魏传义、冯法祀、汪诚一、谌北新、王恤珠都出自这个班,所以这个班也有“院长班”别称。而后来的画家罗中立、何多苓、张晓刚、陈逸飞、刘小东等人的艺术都离不开马训班学员的精心培养。马克西莫夫影响中国半个世纪油画创作,影响一个国家美术史,中外都罕见。

△朱德等领导人与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师生合影,

△郑胜天-年在美国和欧洲进修考察

当时不仅苏联教授来到北京传授现实主义,中国也派了一批留学生到苏联学习。这批人后来成了现实主义的主力,全山石担任了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系主任,齐牧冬和周本义分别成为中央戏剧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的建系元老,邵大箴、奚静之夫妇成为中国美术理论界的泰斗级人物,李天祥、肖峰、张华清和郭绍纲后来曾分别成为中国美术学院、上海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和广州美术学院的院长。现实主义的影响深远,不仅随后的文革期间,现实主义在全国各地到处开花,甚至到了年代初期,最出名的一些作品包括罗中立的《父亲》、陈丹青的《西藏组画》等还是和现实主义一脉相承的作品,其主流地位几乎延续至今。

从个人角度来说,我认为现代主义启蒙最初是从浙江美院开始的,重要人物包括倪贻德、林风眠、方干民等一批艺术家。

△郑胜天生日女孩

△郑胜天城市

讲起倪贻德先生,很容易联系到年他与庞薰琴等人组织的决澜社,决澜社应该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个真正自觉的现代主义社团,以表现新艺术形式在3年间先后举办了四次画展,向当时沉寂、庸俗、衰颓的画界构成了冲击。虽然决澜社后来解散了,但倪贻德先生还是将现代主义的思想带入到浙江美院的教学中,让现代主义在中国得以生根发芽。但很遗憾,在文革初期,倪贻德先生便遭迫害去世了。

谈起现代主义,另一位旗帜性的人物便是林风眠。林风眠20世纪初到西方艺术之都巴黎去学习,目的在吸引西方艺术文化的优长,带回中国。一方面使国人得以了解近代发达起来的西方文化;一方面使古老的中国艺术接受西方的刺激,重振创造力;又一方面,是有志使新艺术思想与表现方法,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以开创现代中国艺术。他自己的创作,也循着这个方向,以西潮沃土,探索中国艺术新生命的开创之路。虽然与他同时代的徐悲鸿被奉为当时的主流,但林风眠依然如一只孤鸿,在断断续续的教学生涯中,将现代主义的种子培育成材,他的学生,包括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苏天赐、席德进事实上都用行动实践了他“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理想。

△方干民

△方干民中山先生授嘱图油画,

△方干民秋曲油画

另一位与我切身相关的老师是方干民。他也是早期留法学习的艺术家,从他早期的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十分鲜明的现代艺术痕迹。他还曾与年创办“长风西画研究会”。后来新中国成立后,他进入国立艺专任教,他努力追求进步,甚至尝试改变画风,学习苏联历史画的风格,创作了《毛主席和斯大林》等画像,还给南京军事学院创作了一些作品,他是主观上积极想向社会现实靠拢。我曾经读到过一本他在50年代亲自写的自传,他其中写道:“无产阶级的胜利肯定了历史,它明显地要求我们每个人往同一个方向前进,当人们发现时代的真理,谁还愿意落后?”可悲的是方干民在政治上和艺术上的积极表现都未得到承认。我记得我们在学校时,学生们普遍看不起他,认为他不会画画。文革中他受尽红卫兵的虐待和侮辱,他朝向写实画风的努力也只是得到更尖刻的嘲笑。有幸方先生熬过了文革十年的磨难,不像倪先生在文革早期就去世了。我们从他晚年的风景写生中,还能体会到现代主义的余韵。

△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师生制作的毛主席巨像

倪贻德、林风眠和方干民是现代主义老一辈艺术家中的代表人物,其他值得







































小腿白癜风泡洗药方
早期白癜风该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aotouyinga.com/dgwh/3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