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紫兰陈丹青为之惊艳的女子

转自:纯棉系(ID:chunmianxi)

纯净天然

众所周知,陈丹青老师曾经在一篇文章里感叹范冰冰小姐的美貌,而他对另一位女士从外表到才华的赞誉知道的人不多,她就是民国女画家关紫兰。“当我看见关紫兰的画,真是惊异,画得多么清丽而饱满!你见过关女士的照片么?真的大家闺秀,比阮玲玉更美,更高贵。她一直活到八十年代,和我同在一座城市,买菜做饭上街,可是上海美术界没人说起她,她也不让人知道她,记得她。”这是陈丹青的感慨。

关紫兰,这个我国第一代女油画家,曾经风华绝代,名噪一时。她和很多曾经灿烂开放过,却不得不落寞凋谢的名女人不一样,她是主动选择离开,离开世人的视线,让自己一点点落进尘埃里。

我不太懂画,但我很喜欢关紫兰。在关紫兰身上,独立与天真两种特质,扭麻花辫一样漂亮地纠结在一起。这可能跟她富足、温馨的童年有关,他的父母从事纺织行业,喜欢棉布设计(那种装饰甚至可以在关紫兰的画里看得到),他们给女儿足够的关爱和自由,让她健康成长。

年,二十三岁的关紫兰,还在中华艺术大学学习的时候,上海《良友》第十七期就刊登了她的油画《幽闲》,边上配发一张照片,下边是一行小字:“关紫兰女士(本届优等毕业生)”。照片中的她左手托着下巴,安静地望着外面的世界,恬美、文雅,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同年,在恩师陈抱一的推荐下,她远赴日本留学,受到了热烈欢迎,很多媒体都报道这位美女画家的行踪。因为绘画技艺已经相当纯熟,刚到日本不久,她就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受到日本民众的热捧,以至于每天都不得不推迟闭馆时间。当时的海内外媒体都不吝篇幅予以报道。

这一时期,关紫兰在日本走红,不排除存在一些画外因素。上海画家谭根雄进行过分析:“一是日本画坛非常尊重陈抱一,而他力荐关紫兰;二是年轻的关紫兰油画艺技娴熟,深受画坛同仁的赏识,尤其是被有岛生马和中川纪元等人所器重;三是关紫兰既聪明又漂亮,在上层社会非常得宠。”我相信这些原因可能都是存在的吧。

可是,年轻的关紫兰并不关心这些,她单纯地喜欢着画画,享受生活,不绞尽脑汁钻营出头,也并不刻意排斥名利,只是坦然地接受命运对她的垂青。

曾经看过她女儿回忆母亲的访谈节目,说在困难时期母亲有侨汇券,可以买到巧克力、小核桃这些稀罕的食品,她很大方地分给保姆,也分给餐厅的服务员。一来二去,再去餐厅,服务员都不让她排队,也不让她等候,就把她要的食物端上来。

女儿吓得要命,怕别人有意见,她却心安理得地享用,“他们要先端过来嘛!又不是我要这样的。”可爱死了!美女心里一定理直气壮,我分东西给他们吃不是为了让他们照顾我,他们要照顾我,我也没办法。她处理所有的事情可能都是这样简单的推理吧。

大家风范

因为喜欢画画,她一直拖延着,直到三十五岁才嫁给了一位姓梁的医生。不可思议的是,关紫兰感情生活特别明朗,没有一点绯闻。照理说怎么可能?学艺术的,人又新潮,关紫兰会骑马也会开车,还那么漂亮,她喜欢照相,经常穿着自己既独特又时尚的漂亮衣服,在王开照相馆,美目盼兮,巧笑倩兮,拍下大量照片。

年,王开照相馆地下室进水,维修中发现了大量老照片,其中就有关紫兰的,结果人们几乎都把她认做阮玲玉。当然,陈丹青等人说,“比阮玲玉更美,更高贵”。就是这样一个美且高贵的女人,私生活完全可以坦然地晒在阳光下。

关紫兰年从日本留学归来,国内刊物争相报道刊载她的作品,他们不约而同地都把注意力放在她的作品和才情上,一点也不炒作,更不拿花边、绯闻之类的新闻作调料。

《良友》更是情有独钟,分别在8月、10月两期刊物上对她重点介绍,不仅有作品,有她本人照片,还有大篇幅的文章评价。“固然,《水仙》是幅美丽而潇洒的静物,是她初期的代表作。但和近作《L女士像》《提琴》一比,就可以看出近期作品表现力更沉着,色调更美致清纯,內容表现得更充裕而有口味,这也足证明近年间女士是如何努力而进步了。由于这些作品,谁也不难想象她艺术前途底进展是无限的。”

关紫兰又一次面向世人绽放,是在年,整整十年,她沉默地浸淫在自己的画世界,再次举行画展,再次令人惊艳!

过去的粗犷、雄壮、变形和夸张似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纯净、明快和甘甜,但似乎更成熟、更深沉、更有力度。她一直喜欢画女人肖像和花卉,她其实也在画自己的人生,从少女到妇人再到母亲,从青涩、张扬到丰润、内敛。

她与世无争,却有着简单而坚定的做人原则。

“文革”开始,关紫兰就有意识把自己藏起来,她搁笔了,她不愿意像有些人那样违背内心画一些迎合之作,她更不愿意引起别人的注意,向她打听别的画家,出面作证。她希望被遗忘,她不在乎落寞与沉寂。

做回到平凡家常的自己,在上海弄堂里,买菜、做饭、散步——她安然享受红尘烟火生活。在她内心,丈夫去世带给她的伤痛,远远胜于对以往大红大紫的留恋。让人不禁心生疑问,她还记得自己曾经是个画家吗?

身边的人都只当她是个清丽、慈祥、普通的女人。也是,也不是。她会在自己家里偷偷洒香水,她还会散步到南京东路上的德大西餐馆、东海西餐馆或者铜仁路上的上海咖啡馆,悠闲地喝上一杯浓浓的咖啡。

可是,绘画——她的挚爱,说不画就不画了。

这样的拿得起放得下,完全是大家风范,而这样离群索居的态度,也让她平安过了“文革”。直到年,心脏病发作,平静地离开人世。在去世前,她就吩咐子女,把她的骨灰撒在西湖,说这样,他们最起码每年还可以去一趟杭州。

陈丹青对关紫兰评价甚高,“张爱玲与关紫兰相似,关良和沈从文相似。前者大家闺秀,异常早熟,解放后隐居上海,直到八十年代逝世,完全被历史遗忘。张爱玲和沈从文的作品,无愧立于欧美二十世纪杰出短篇小说之林,同样的,关紫兰与关良的风景物话,也无愧于巴黎画派时期一流同类题材作品。”

其实,关紫兰和张爱玲有个最大的不同,那就是对“名”的态度,她从没有“出名要趁早”的心理,也从不把出名当做自己追求的目标。

朗镜悬空,静躁两不相干.

自自然然地生活,如一棵植物,自自然然地生长。

江泓:一个热爱写作的媒体人,出版有《步步莲花》、《一半明媚一半忧伤——民国那些女子》等。公信号:纯棉系(id:chunmianxi)。

推荐







































白殿疯怎么治疗
北京一般性治疗白癜风大概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aotouyinga.com/dgwh/2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