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育拾零(3)[教育闲笔18]
少木森
德国人的教育理念
德国莱法州教师进修学院教育研究专家赫尔穆特·贝克尔先生介绍说:现代教育是技能教育,更是理念的教育。现代企业员工、公务人员要具备什么素质,教育就得朝这个方向努力。他还说,现代企业员工、公务人员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有:质量意识——经济头脑——团队精神——独立工作能力——成就感、社会责任感。他介绍了德国目前教育讨论的重点并拟采取的改革措施:
(一)不断深化教育的改革,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发展。就是说,德国的教育改革,主要不是整个体系性变革,而是体制、机制和内容的完善。特别是职业教育一些具体的标准太细,不太适合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借鉴包括东方教育的成功经验,根据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而更新变化。完善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终身有用的知识。
(二)推行核心教育,其内涵是改变死记硬背,让学生独立思考,提高能力。具体办法:教学内容灵活性,一要适应需要,二是让学生充分选择。以项目教学来加强学生的团队精神,以一个大项目分成几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由一组同学团结合作去完成,在这过程中教师辅导。在完成项目的过程有理论的应用,技能的实践,也有协作、沟通、与人相处,共同解决问题,学生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高。
(三)培养企业精神,即培养学生创业并能独立当企业家的精神。这就要求职业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岗位和机会。德国的行会和企业和培训中心都有仿真性极强的模拟公司和车间,教育培训过程中,学生之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还有一些专门设计的学生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与别人打交道,掌握公民基本权力,增强社会能力。
(四)继续加强技术训练。德国用于专业和专业技能的课时一般占三分之二以上。而技术训练普遍采用模块式,每个模块80课时,要求非常细致。最后经行会考试委员会组织考核。鉴于课程设置有个性,模块设置较灵活,各校各专业各类学生的考试不求统一。由考试委员会提供样卷,教育部门审定。
(五)建立学校质量网络体系。国家通过法律法规确定质量标准,经评估后其记录上网,谁都可以进入查询该校情况。学校有充分的自主权,特别是在课程设置、财务支出、企业参与等方面,但是教育部将获取评估信息,并予以监督。重视学生的培养质量,其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适应全球一体化,推行双语教学,培养学生用外语去习惯思考和工作。
(原稿发表于广东省级刊《师道》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