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了,别让孩子伤上加伤

*********

如果真爱孩子

就应该先把自己的事情搞定

把自己变成一个快乐又健康的人

*********

离婚的时候,孩子怎么办?一听这句话就特别沉重,但这是很多家庭都会遇到的问题。年上半年曾有一个统计,年全国的离婚率高于结婚率。很多父母都非常困惑,当两个人的感情不能再维系的时候,分手当然是一种选择,但这时候唯一没有选择的是孩子,他必须接受这样的事实,父母该怎样减少离婚对孩子的伤害?

破碎家庭里的可怜孩子

李萍是一位普通的母亲。20年前,她在收拾丈夫衣服的时候,发现了一封丈夫写给另外一个女人的情书。那时李萍跟丈夫刚结婚三年,有个2岁的儿子,她受不了丈夫的移情别恋,一气之下带着元钱逃离了家,去了离家很远的南方。她想用自己的辛苦工作为自己的孩子换取物质上的富足,以弥补她离开带来的损失,却不知,她的离开给儿子造成了长久的伤害,那是无法用物质弥补的。

海蓝曾做过一个针对六七万学生的心理调查,调查的问题是:你有自杀的想法吗?自杀的原因是什么?排在第一位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冲突,排在第二位的是父母之间的打闹、吵架以及离婚。可见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在我国,15到34岁这个群体的死亡案例中,导致死亡的第一原因就是自杀。因父母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而选择自杀这条路的孩子数量之多,在全世界名列前茅。很多小孩说,爸爸妈妈吵架的时候,他们没有办法,只能躲在房间里用刀划自己。这种自伤、自虐、自残的孩子有很多,这种经历对他以后成长的情感模式,以及他对于婚姻和爱情,包括对待伴侣的态度,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生活中,孩子长大不容易,父母离异的孩子尤其不容易。父母离婚的时候,孩子处在最弱势,这也是他最脆弱、最无助的时候。父母很容易对孩子说,是你爸爸(或妈妈)不要你了。这话对孩子来说是最令他心痛的。对成年人来说,这样一句话似乎给了孩子一个父母离异的解释,但孩子会理解成,妈妈抛弃我了,一定是我很不好,我很不值得她爱。“妈妈不要你了”,这句话让孩子的自尊和自我感受受到了非常大的打击,对他来说,这将是一生最深远、最大的一个伤痛。母亲的否定和不接纳,对孩子来说真像“天塌了”一样。

离异的另一方,或者是爸爸,或者是孩子的奶奶,他们以为“妈妈不要你了”这句话是给了孩子一个交代,这样孩子就不会整天哭着要妈妈。大人好像通过一句话发泄了对孩子妈妈的愤怒,却没有意识到,这会对孩子带来什么样的伤害。他会产生一种非常消极的自我认知,认为连妈妈都不要他了,他是多么不值得拥有爱、拥有好东西。

有一个想自杀的初中生接受心理咨询,他说妈妈一跟爸爸吵架,他就负气地对妈妈说:“是我不要你了,我也不要爸爸了,我什么都不要了。”他觉得妈妈都不要他了,他就剩死这一条路。所以,我们说的话对孩子影响的深远程度是我们所不知道的,而这种影响给孩子带去的那种情绪可以恐怖到他想死。他对自己的了解,对人生,对人与人之间的思维模式,包括行为模式,他以后的人生轨迹上的很多做法和说法,都会因为父母的关系而产生长远影响或改变。

离异时别忽略孩子的心

当父母关系破裂的时候,作为一个幼稚的孩子,首先会想,这是不是因为我的错?所以,不管是现实生活,还是一些影视或文学作品中,都会看到一个小孩可怜巴巴地跟妈妈说:“妈妈我会乖的,你们能不能不要离婚?”孩子的这种祈求听上去特别让人心痛、心碎。

作家王朔的女儿结婚,作为父亲的他没有出席。陈丹青说,王朔没有勇气面对这些。王朔曾写过一本书,叫《致女儿书》,是他给女儿的一封长信,尽管他跟他太太早就分开了,但他会用很敬重的语气提到“你的妈妈”如何如何。显然,他尊重孩子的妈妈。王朔有一次参加一个心理节目,说到跟前妻关系的时候,心里仍有非常多的结。这样一位能写出那么多文章的作家,已经到了这样的年纪,心里依旧有创伤。所以,不只孩子,很多人都是带着创伤,而且这个创伤从上一辈到这一辈,有可能还在延续,这种情感脉络非常不可思议。

因此,决定离异的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首先,这不是你的错;其次,父母虽然分开了,但对你的爱一点也不会减少。让孩子感受到安全,这是最重要的事。当然,除了语言,还应该让孩子能真正从内心感到,父母的分开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怎样让他感到呢?应该多给他抚摸、拥抱和陪伴。肢体语言会无形地告诉孩子,你对他的爱和你随时准备保护他的心。

父母需要切记,一定不能把离异的原因归结到孩子身上,诸如“就是因为你不乖,所以我和你爸才离婚”,或者“如果不是怀了你的话,可能我根本就不会找他”的话太伤人了。

还有一种更伤人的方式,就是让孩子来选择你要跟谁,或者说你更爱谁。这是孩子最恨的问题之一。有时候,大人可能调侃小孩玩,把对孩子的拷问转化成一种争地盘。当你回答都爱的时候,他们说你不诚实。无论什么情况下,大人都不要把这个问题放在孩子面前。有个小孩,当他妈妈问你到底爱谁、到底要跟谁的时候,孩子说,我哪个都不爱,我哪个都不要,说完冲出楼就去跳了,因为他太愤怒了。这就像是父母两个人把孩子逼到一个墙角,让他没有退路,逼他做出选择。孩子的愤怒是非常自然的。

离异之后的父母,不能给孩子完整的爱,就想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补偿孩子,这是很多家长的误区。本节开头案例中的李萍选择的方式是挣钱,买最好的东西、最好的玩具给孩子,她认为这能弥补母爱的缺失。给孩子物质的东西当然是一种爱的表达,尤其在你距离孩子很远时,这也是最容易的一种表达。但每个人对爱的感受不一样,有的孩子需要东西,父母给买礼物就够了;有的孩子需要每天看到妈妈的脸,感受到妈妈的抚摸,听到妈妈说我爱你;有的孩子需要妈妈或爸爸跟他一块儿去玩。不同年龄阶段,孩子对爱的需求也不同。所以,当你只用一种方式对孩子,你以为你给了,但孩子一直没有收到,这个亏欠就会一直在。

有些离异父母,各自觉得亏欠孩子,对孩子的态度就会导向纵容。父母之间像竞争一样,用大量的物质满足孩子,似乎谁给得多,得到孩子的爱就多。自然,父母双方都会觉得孩子挺受伤害,所以孩子如果有一点小错,都会原谅。这也让孩子有了另一种方式的成长和满足,比如他可能会成为别的同学羡慕的对象。还有的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讨巧,他会知道对什么人说什么话就能满足自己的愿望。秋微5岁的侄子就知道对她说:“我舅舅会给我买什么,假如你要买的东西不够他的那么好的话,我也觉得挺丢脸的。”

所以,不要小瞧孩子,孩子很容易掌握这种权力角逐游戏(powrgam)。他对于到底能在成人之间得到什么,采取怎样的方法得到,是有非常准确的判断的。他知道如何利用成人的软肋和成人之间的矛盾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最后可能导致孩子疏于管教或者被溺爱。他会理所当然地想,反正我已经经受父母离异这个打击了,我是一个受害者,所以我有权利要求更多的东西。

有一些女性,她感觉自己在离婚中处于弱势,就会一直用非常哀怨的方式来对待自己、对待孩子。她会对孩子说,“妈妈就是为了让你好好长大,所以决定不再结婚”“妈妈要忍受这么多生活的压力,这都是为了你”……一开始,人们会觉得母爱真是伟大,母亲承担了很多苦难,赋予孩子所有的爱。但当母亲用行为或语言给孩子灌输这些信息的时候,让人不免会想,孩子听到这话会有多惶恐:妈妈为我放弃了她的幸福,那我不仅要承担我的未来,还要承担我妈妈的幸福。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变相的压力和欺负,甚至是折磨和绑架。

当单亲妈妈要求孩子要学什么、考什么、做什么样的工作,因为妈妈已经为你付出了这么多的时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有个12岁的孩子,他的妈妈总对他说这样的话,有一天,他实在忍受不了,声嘶力竭地对妈妈说,我有我的梦想,我的理想,我的未来,你不要把你的理想,把你的不幸都强加在我身上,我只能活我自己的生活,我顾不了你……显然,孩子无法承担两个人的梦想,我们给孩子加的这种我们以为是一种激励或是一种帮助,给孩子带来的其实是很深的挫伤。

做好父母也是需要学习的

父母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父母的教育方式都有不同的误区。自己处理不好情感,就会把它转嫁给孩子。张爱玲写过一篇小说,一个妈妈跟前夫分开以后特别不甘心,她知道爸爸非常爱孩子,就经常抱着孩子去爸爸的办公室掐孩子,让孩子哭。这虽然是小说情节,但生活中肯定有这种妈妈,她们会威胁前夫说,你不怎么样,我就不让你见孩子。

有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小时候父母关系不太好,他一直有一个心结,就是不知道怎么面对他的妈妈。他妈妈非常可怜,在和他爸即将离婚的那段日子,经常派他去做一些他非常不情愿的事情,比如让他去他爸那儿哭,说不想让你们分开;或者去他奶奶家,说妈妈三天不吃饭了现在都要死了。后来他爸妈还是离婚了,有很长一段时间,他妈妈派他去他爸爸家要钱。有一天在去他爸爸家的路上,他坐在一棵大树底下就想,如果这个时候我死了多好。他实在不愿面对这么尴尬和没有尊严的事情,不想成为妈妈的筹码。他妈妈常跟他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做这些是为了你。

这样的父母应该反省,孩子不需要承担这样一份压力。一个真正的好妈妈,首先应该自己是快乐和幸福的。所以,如果一个妈妈真爱孩子,就应该先把自己的事情搞定,把自己变成一个又快乐又健康的人。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成年人之间即使分开了,也可以有一种相互尊重和有礼貌的交往方式。

英国查尔斯王子的弟弟安德鲁王子和莎拉·弗格森有两个女儿,他们很年轻的时候就分开了。分开时他们就决定,为了这两个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没有动摇的爱,也为了给她们很好的管教,他们还要经常交往。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全家住在一起,家中摆有全家福的照片,孩子们不觉得周围环境有太大的变化,甚至当莎拉有了男友的时候,她也可以很大方地把男朋友请到家里吃饭。他们被西方媒体称为最值得尊敬的离异配偶。他们之间彬彬有礼和相互理解的关系,给孩子做出了榜样,这种榜样就是:大人是可以非常理性地来面对感情的结束。因此,一对真正爱孩子的离异父母,为了孩子真正的成长,应该克服一下自己内心的不舒服或一些不好的感受,为孩子的未来一块儿努力。这是爱的一种方式。

也许有人会说,虽然我们之间的爱情已经彻底走到了尽头,但为了孩子,我们不要离婚吧。这并不可取,因为对孩子来说,他需要承受得更多,还不如父母分开了好。他最担心和难受的事情并不是父母在没在一起,而是父母为了他硬要凑合在一起。这是一种冷暴力,因为父母往往会把所有的责任推到孩子身上,会说我们不离婚是为了你,这让孩子压抑。与其这样,还不如离了吧。就好像楼上丢下来了一只靴子,还有一只靴子老不丢下来,那种等待和悬念更让人感到难受。

现在很多父母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建造一个物理结构的房子,也为此做了很多努力。其实孩子需要的不是这个,而是一个有爸爸妈妈的家的这种形式。一个亲密、温暖的家的氛围,才是一个真正的家庭的含义。孩子需要的家是一个有爸爸妈妈的爱,一家人一块儿吃、一块儿玩、一块儿感受、一块儿欢乐、一块儿分享的地方。所以,在孩子的整个教育中,家是最重要的内容。当两个人又冷战又热战,打得一塌糊涂的时候,家就变成了一个充满毒气的地方,每天都侵蚀着孩子的细胞和神经。

在孩子所有受到的教育里面,父母的爱特别伟大。但父母也是平凡人,对孩子也不必过分夸大和美化父母的爱。有时候,父母可以脆弱,因为父母就是平常的人。有个成年男人,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离他们母子而去,他觉得他过得挺好的,没必要硬要去原谅父亲,他也不太需要旁人跟他说什么宽慰的话。

一位心理学家说,很多时候,成年人对他的某个角色是可以放弃的。比如,他不想再当爸爸了,当他无力面对自己的时候,他的选择就是放弃或者离开。作为孩子,也应该理解和接受这一点,父亲就是不想担当父亲这个角色了。当我们在强调婚姻当中除了感情,还有家庭责任的时候,我们要强调的不是那种所谓形式感的责任,而是你真正能够给予孩子爱,能够用你自己的行为和榜样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处理不同的关系,然后对自己负责,做个快乐和健康的人。

海蓝·秋微To离异父母

1.让孩子从内心感到父母分开不是他的错。

2.不要播种仇恨,不要数落对方的不好,不要离间孩子和对方的关系。

3.不要拿孩子当筹码,不要冷暴力。

4.无论是跟孩子在一起还是远离,应该想尽办法让孩子感到你是爱他的,而爱他的方式不光是买东西,应该有更多种。

5.不要因为愧疚而忘记了管教。当因为愧疚而不去管教,其实首先满足的是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孩子的需求。永远不要忘了,教育的目标是让孩子有能力应对人生中各种起伏跌宕和各种挫折。所以,做与不做,说与不说,永远有一个尺度,就是这样说这样做,对于培养孩子哪项抗挫力是有帮助的。以此作为标准去说或者不说,做或不做。

6.做孩子的榜样,不要过度美化父母的爱。妈妈就是一个自然人,有时候可以脆弱,所以不妨告诉孩子,妈妈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是你可以放心,妈妈一定用我所有的办法、所有的生命来爱你。

7.学会尊重。在任何情感中,尊重都十分重要,这个尊重包括尊重自己、尊重前任、尊重以前的孩子。尤其是原来已经有了一个孩子,现在的新家庭又有一个孩子的时候,要做到两边都尊重。有个著名的导演和一个著名的演员结婚后又离婚,孩子跟了妈妈。导演又成立了新的家庭,他很喜欢小孩,对现在的孩子也很好。有一天孩子的妈妈对导演说,你要怎么样爱你的儿子都没有关系,但是请你略微去照顾一下你之前的孩子的感受。所以,父母永远要考虑到孩子的利益远远高于自己的需求。

8.不要夸大伤害。人在年纪小的时候,会觉得如果父母关系不好了就特别受伤。长大之后想想也未必,有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都能成长得特别健康,所以,不用对自己的伤口舔伤,要往前走。

杨澜To天下父母

接受一个选择,享受这个选择,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即使离婚,也可以减少对孩子的伤害,自己开始一段新的生活。

本文摘自《练习幸福力》,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杨澜 海蓝 秋微

三位成功女性真情对谈

献给天下女人的幸福宝典

《练习幸福力》

《天呐女人》节目组编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一本帮助女性寻找幸福的书

一本带你重新认识自己,感受美好情感的书

一本提供实实在在的走出情感困惑方法的书

主持人杨澜、身心健康专家海蓝、作家秋微,三位各界知名女性结合自身丰富经历,畅谈当今女性面临的各种热点话题,总结女性获得幸福的必要条件。

这是一本关于女性幸福的书,一本帮助女性提升自身幸福力的书。

在这本书里,你可以看到三位知名女性畅谈她们童年、少年时代的情感经历,畅谈她们在爱情、婚姻、职业生涯中的各种遭遇。

在这本书里,你还可以看到一些名人是如何对待生活的:柴田丰、卡门·奥利菲斯、苏菲·玛索、秦怡、朱玲玲、艾森豪威尔太太;凌峰和贺顺顺,三毛和荷西,顾维钧和黄慧兰,邓文迪和默多克,张国荣和大青衣……

所有展现出来的幸福都有迹可循,所谓幸福都是自我的成全。

赞赏

长按







































中医怎样治疗白癜风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aotouyinga.com/dgwh/15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