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馆APP
万册经典图书免费借阅
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春天姗姗来迟。大斋期的最后三个星期天气清朗而严寒的……复活节的时候还是满地的雪,但是突然之间,第二天起了一阵暖和的风,乌云笼罩,温暖的雨倾泻了三天三夜。到礼拜四,风平息下来,灰色的浓雾弥漫大地,傍晚,天空晴朗了……隔年的草显出绿色;雪球花和红醋栗的枝芽,和黏性的樺树的嫩枝因为汁液而涨满了……
——《战争与和平》
“四十多年前,我在上海屋檐下读着列夫·托尔斯泰这段描述,自以为望见了遥远的“苏联”。日后领教漫长寒冬,巴望春暖,是长住纽约的经验——纽约的纬度比北京更北,接近沈阳——每年总要捱到四月中旬吧,一树一树望过去,忽然,星星点点,春芽初绽,给好太阳照耀着,鲜绿幼嫩,灿烂而欢愉。那是我一年中最感动的几天。之后,不消一个礼拜,绿叶滋长,覆盖全树,春意就给送走了。”
陈丹青在回忆录里如此说道。
在出差的时候,陈丹青行李中,时常整齐放好的书,也只有托尔斯泰的三本大部头。
陈丹青曾自言:
中年以后,基本不看小说,却仍然耽溺于托尔斯泰的小说。
托尔斯泰的小说魅力何在?
?《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相信人类有史以来最优秀的小说是《战争与和平》;
?村上春树在十几岁时,就将《战争与和平》看了三遍,并称之为“有厚度”的书;
?写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茨威格极其崇拜托尔斯泰,甚至为他写了一篇叫做《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章。
?毛姆这样评价《战争与和平》:它理所当然要被人称作史诗,我想不出还有什么别的小说更配得上这个词。
?法国作家普鲁斯特曾经对比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认为巴尔扎克的文学成就根本没法与托尔斯泰相提并论,他说:“巴尔扎克给人伟大的印象,托尔斯泰身上一切自然而然地更加伟大,就像大象的排泄物比山羊的多得多一样。”
...
▲《托尔斯泰肖像》-莫斯科特列基亚科夫画廊藏
即使在俄罗斯璀璨的文学史上,托尔斯泰的地位也无人可及。
《洛丽塔》的作者纳博科夫在美国给大学生讲俄国文学时,在黑暗的屋子里先打开屋角的一盏灯,说:“在俄罗斯的文学苍穹上,普希金是第一盏明灯。”
接着打开中间的一盏,说:“这是果戈理。”
然后又一盏,“契诃夫是俄国文学悠远的余韵。”
然后他大步走到窗边,扯开窗帘,让阳光倾泻全室,喊道:“这就是托尔斯泰!”
宏大的作品内涵,让托尔斯泰永不过时
的确,在世界文学史以至文化史上,托尔斯泰是一个无法逾越的文学巨匠和文化高峰。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几年做的统计,托尔斯泰的小说是除了《圣经》之外,最受读者欢迎的世界经典名著。
即便你尚未阅读过《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这些作品,你也一定耳闻过它们如雷贯耳的名声,或是从影视中看过安娜的爱情故事、聂赫留朵夫的灵魂忏悔;因为只要谈到世界文学,你就无法越过它们。
▲《耕地的托尔斯泰》-莫斯科特列基亚科夫画廊藏
托尔斯泰的思考和感受,曾被认为是代表着19世纪世界的良心,在某种意义上,他在今天依然代表着人类的良心。
他长于白描,并不刻意营造一个世界,只是还原世界的本来面目。
他的主人公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又为社会裹挟,现实和理想的反差,引来循序的思想斗争。他平缓地一道道撕开主人公内心,慢慢构建他们的人生困境,将他们导向重生或毁灭。
他的主题远超个人命运,这使得他的小说得到史诗的称誉,俄国社会的动荡,阶层之间的对立,呼之欲出的革命,国家的大历史画卷在个人故事中徐徐展开。
无论是理解俄国的真实社会,还是触摸亘古不变的精神困境,甚至是理解托尔斯泰的思想矛盾,哪怕是为了进一步了解你喜爱的那些作家,托尔斯泰的三部重要作品,都值得一读。
一百多年来,他的作品不断被搬上银屏。
奥黛丽赫本演过《战争与和平》,苏菲玛索演过《安娜卡列尼娜》。
年BBC再推英剧《战争与和平》,在欧美,托尔斯泰这个IP永不过时。
▲奥黛丽赫本出演《战争与和平》剧照
托尔斯泰的作品并不好读,也不好懂
但如果问你一个问题:“有没有一本书,评价特别好,却死活读不下去?”
我猜托尔斯泰的作品可能会首当其冲。
《战争与和平》全书多页,素以篇幅长、阅读难度大而闻名。
①
单单人名,就够你晕了
▲英剧《战争与和平》梳理的人物关系表
书中人物竟然多达多个,而且名字冗长到你一口气念不完,一个名字都是十几二十几个汉字。更可怕的是,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同一个人的称呼经常变换不同,让人不知道说的究竟是谁。
②
托尔斯泰喜欢用欧化长句
比如这句:
无论如何,我们也不想承认,智力活动指挥民族的行动,因为那种见解不能用法国革命很残酷的屠杀是由人类平等的教义引起的这事实来证明,也不能用很残酷的战争和死刑是由转变的说教引起的这事实来证明。
——《战争与和平》
这样的句子是不是看得你发晕?
③
大量的环境描写、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
这和中国小说长于叙事,长于在行动和冲突中快速推动情节,从而吸引读者的写作方式大不相同。有人说经常看到书中写战争场面的长篇幅描写,就直接跳过去了。
④
文化的隔膜造成理解的障碍和情感的疏离
无所不在的宗教文化和我们的世俗生活格格不入,对法俄战争的背景知之甚少,以及风俗迥异等原因,使我们阅读理解起来存在困难。
但其实,托尔斯泰的小说看不下去的最重要原因,可能是我们的阅读功力不够。
知乎上有人问,为什么托尔斯泰三部曲被奉为经典,我却读不下去?
点赞最高的回答是功夫未到。
因为读书是一个口味越来越重的过程,口味越来越重,对戏剧性的刺激也就越来越轻。
像《战争与和平》这一类的经典,是休闲、趣味之外的作品,看似沉闷,当你到达那个境界,你会震惊,再回不去。
书评人唐山说,念大学的时候怎么都看不下《复活》,后来功课逼急了,就找了一本薄一点的看,没想到整整看了三遍。《复活》后来成为他的枕边书,有空他便翻出来读。
是的,假使因为读不下去,错过经典,对于我们和这些经典来说,都是一种损失。
好在,还有周湘鲁这样的老师来引导我们。
她讲的托尔斯泰,令学生念念不忘
作为厦门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周湘鲁老师的研究领域是西方文学,讲的课是《西方文学史》、《当代俄罗斯文学》、《俄罗斯文化艺术》。
从本科到研究生,她学的都是俄语,后来又公派俄罗斯,在国立圣彼得堡大学语文系进修,研究俄罗斯文学及戏剧。此后她一系列的研究课题,都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她讲俄罗斯文学中的托尔斯泰三部曲,提到当时贵族青年的精神状态,举了《战争与和平》里的例子。
“这些人每晚聚会,一聚必喝酒,喝醉了就打赌,赌什么?俄罗斯冰天雪地的冬天里,露在屋外的窗台都结了冰,他们轮流站在滑溜的二楼窗台上,冒着摔下去的风险喝一杯伏特加,赌谁不会摔下去。”
摔下去就是半条命。惟有死亡的刺激才能激起他们的兴奋。俄国富二代精神世界之空虚,她一个故事就讲清。
▲英剧《战争与和平》剧照
厦大学生爱上她的课,因为她拉近了文学与生活的距离。
学生哀嚎俄罗斯文学像肩上的石头一样沉重,她淡然一笑,甩出战斗民族的几个段子,大家哄然,文化之间的距离感立时被拉近。
有人说托尔斯泰的小说主题过于宏大,看着有点虚。
她告诉大家,作品即人品,托翁是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年轻时放诞不羁,是浪荡公子,但他胸怀天下,参加过克里米亚战争,退役后在自家庄园实行改革,虽然不成功,却坚决否定土地私有制,为农民建了20多所学校,很早就立下遗嘱要把自己的大笔财富捐给社会。
经她稍微点拨,一个伟大作家的复杂思想和生活历程都在小说中觅得出轨迹。
学生下课后默默把砖头一样的托尔斯泰三部曲看了。学校图书馆内托尔斯泰的多本大部头,竟然在周老师上完课后被一下子借光。
有人毕业之后念念不忘她讲的课,在网上留言:
五年之前周老师在讲台上的迷人风采,至今不忘。
今年7月,新京报从入选的本新书中评出24本好书,她翻译的前苏联作家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的剧作集《逃亡》位列其中。这书豆瓣评分9.2分,而且卖得很好。
翻译这本书,于她来说纯属兴趣。耗费一年多功夫,几番修改,酬劳不过一两万,抵不上许多人一月薪资。
她也不在乎。她对俄罗斯文学有着深厚感情,她说:俄罗斯文学是世界文学中极具份量的板块,它的美好不该被遗落。
所以,当我们邀请她讲述托尔斯泰三部曲时,她特意在忙碌的教学和翻译工作中挤出时间来配合。
而且她特别认真的备课,每一节课都反复修改解读稿,先让我们试听,再根据我们的修改意见让内容更加的通俗和完整。这样的态度令我们深为敬佩。
她擅长将宏大的作品加以细腻的情感阐释,充分发掘其中的感人因素展示于人。
作为学者,她不仅研究作品,也结合时代背景解读作者的创作历程。
她说,托尔斯泰之所以成为作家中的巅峰,是因为他的三部曲完全展示了他的精神更新之路,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伟人在时代推动和自我驱动下,内心的深层变化,以及他视线内的社会众生。
听周湘鲁讲《对话大师:你不知道的托尔斯泰》,你将了解三本经典名著的内容,看到19世纪俄国的真实社会,感知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思想矛盾,理解人类亘古不变的精神困境,由此,你也能明白列夫·托尔斯泰在世界文坛为何拥有不可逾越的地位。
适宜人群
1、想弥补重要文学板块缺失的文学爱好者;
2、对伟大作家思想更新路程感兴趣的人;
3、想解开托尔斯泰成为多位作家偶像之谜的人;
4、长篇小说不耐受者...
你将获得
1、文学魅力感受:了解托尔斯泰成为欧美影剧大IP的底气;
2、思想洗礼:读懂19世纪的良心,还原托翁复杂性格和思想更新之路;
3、国际视觉:看待俄国风云变幻和俄罗斯民族诗意性格的文学视角;
4、通过与老师互动问答,巩固所听知识。
关于讲师
周湘鲁
●年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硕士毕业,曾赴国立圣彼得堡大学语文系进修,主要研究方向为俄罗斯文学及戏剧
●现任厦门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在厦大讲授《西方文学史》、《当代俄罗斯文学》、《俄罗斯文化艺术》等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译作俄罗斯文学作品《逃亡》被新京报书评评为24本必读好书,在豆瓣评分高达9.1分
好消息,这门课程已经在藏书馆APP上线!
(注意后方福利袭来!)
每节课10分钟
总共20节
听周湘鲁为你解读战斗民族的民族性格
展现俄罗斯上流社会的生活变迁
分析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
在世界文坛为何拥有不可逾越的地位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免费试听啦!
藏书馆APP
万册经典图书免费借阅
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你和时尚之间,隔着一片爱琴海
?所谓常识,不过是时代的偏见
?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有的话,看这里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