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讲十大名画千里江山图是上帝让

作为四月人文美学课程的收官课程,陈丹青将在4月日来到研习社,在北京与你分享《“局部”的美学流变》。开课之前,我们从陈丹青老师的视频节目《局部》中,选取四集内容,邀你一同开启课前预习,品味丹青老师睿智率真的哲思。

今天,先让我们从《局部》第一集《千里江山图》出发,探讨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十八岁少年应有的状态是什么?是意气风发才气纵横?还是埋首学业压力重重?

我们以为我们失去的只是时间,其实我们失去的是不可重来的才华和机会。

研习社社员可登陆混沌研习社APP(戳此下载)报名。有问题想问陈丹青老师?请戳此提交问题,也许你关心的问题就会出现在他的课堂上。

文|陈丹青(著名画家、文学评论家、作家)

今天,我单单只讲一个人一幅画:宋徽宗年代,王希孟二十米长的手卷《千里江山图》。

今天关于这幅画,我也只讲一个点,就是:王希孟在画的时候,只有十八岁。

这幅画呢,谢天谢地,现在还在故宫。前两年还拿出来过,我就去看,脑袋就抵在展柜的玻璃上看,看得像个傻子一样,实在是太辉煌。

在这幅手卷的终端有这样一段题识:

“政和三年閏四月壹日賜王希孟十八歲,昔在畫學為生徒,召入禁中文書庫。數以畫獻,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誨諭之,親授其法。不逾半歲,乃以此圖進,上嘉之,因以賜臣。”

翻译成白话就是:少年王希孟学画,被皇家画院录取了。献了几次作品,都不够好。但是皇上看他聪明,就亲自调教他。不到半年他就把千里江山图,献给宫廷。皇上很高兴,夸奖他,给他官做。

十五六岁的孩子

已经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

太多杰出的作品都是年轻人做的

十八岁是什么概念呢?按照现代惯例,就是成年了。

可以喝酒,可以抽烟,可以驾车,可以自个儿住出去。

所以当我们说起十八岁,这个意思就是说,你还小。我现在看到80后90后二十郎当的男女青年,我随口叫他们“孩子”。但我知道,这个称呼是有问题的。

为什么呢?因为我看了一本西方人写的书蛮有意思:就是《童年的消逝》。

我才知道整个古代啊,成年人和孩子的关系,不是像今天这样的。

今天呢,我们在一切领域划定成人-儿童这个区分。

《童年的消逝》初版于年,是写出《娱乐至死》的学者尼尔·波兹曼的代表作之一。

古代没有现代这样的大学、中学、小学。很多孩子,到了十二三岁他就学门手艺。其中优异的人,十五六岁就独当一面,他就出来接活儿了。

那么全部的美术史和工艺史,大家要知道,太多太多杰出的作品、工程,其实是年轻人做的。

虽然有老师傅统领着、带着、教着。那么在一些工艺,要求特别精密的手艺中,只招十四岁以下的小徒弟。

过了十四岁它就不要了,因为心不静,心也不纯了。

咱们要是听过教堂的唱诗班,那种全神贯注、那种精密和神圣感,是少年童子们最珍贵的一切。

电影《天使之音》(AlmostAngels)

不要小看十八岁

十八岁少年的感知功能是全息的

好像全身装满了摄像头

不要小看十八岁,十八岁的孩子,如果是个天才,这事儿就非常可怕了。

法国的兰波,十九岁他就不写诗啦。

那像莫扎特、圣桑,身体还没发育,他也就开始作曲。

米开朗琪罗雕刻《圣母和耶稣》的时候,3岁,雕刻《大卫》的时候,6岁。

德拉克罗瓦3岁画《但丁小舟》。

毕加索最迷人的玫瑰色时期也就是0岁上下,可你要是看他们十来岁时候画的画,都本事已经很大了。

在今天在各个学院里面,一个十八岁的青年,顶多是附中的学生,他根本看不起自己,也没有人注意他。

可你要是比比王希孟,人家真是自信。

绘画是手绘的,手艺第一。手艺之上,又是眼光第一。眼光就是一边画着,一边你怎么判断自己这幅画,而观察之眼,是不可学不可教。

所谓天份,实际上指的是这个。因为你在同一片风景,你给天才看,你给庸才看,画出来是不一样的。

十八岁的感知功能,是全息的。

好比崭新的电脑,下载功能、搜索功能、反应功能,那是一流。他长成一个少年看世界,那简直浑身都是摄像头。

新手画画一半技巧一半逞能

少年意气光华灿烂

不枝蔓不繁杂清秀逼人

年轻的新手画画,兴致勃然。他只要有技巧,差不多一半是在逞能,一半实在是因为他太年轻。他对眼前的世界好奇、动心、热爱。

你整体地看,隋唐的绘画,加上东晋顾恺之画的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的胚胎和萌芽,是童年期。

早期文艺复兴的意思就非常像隋唐的画,一股子少年的稚气、秀气、灵气和英气。

五代北宋的山水画,格局扩大,气势雄浑,用墨慢慢老熟,但是宫廷仍然热衷青绿山水画。

因为当时的青绿山水,也是一种歌功颂德,是主旋律题材。

那么到了北宋,遇到像王希孟这样的天才,又少年了一下子,出人意表,光华灿烂。

这难怪宋徽宗堪称奇迹,这么给他夸奖。因为他自己也是高明的画家,他知道,他画不出《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的野心,远远超过隋唐的展子虔和李思训。

王希孟沿袭的全景观,是五代北宋开拓的图式,犹有过之。

你看《千里江山图》的开阔,开阔得非常具体。

如果把这幅画切割成无数个局部,每个局部都可以是一幅画,都是细节。

隋唐五代,包括北宋的大家,你去看看,找不出一幅画能够收纳这么多自成格局的景别。

而每一个景别,有这么多详确动人的细节。

《千里江山图》的局部

十八岁做的事,多半其实是不自知的

照西洋人的说法

是上帝让他干了这件事情

通常成年的老熟的大师,喜欢做减法,也就是所谓取舍和概括,可十八岁英年的王希孟呢,他是忙着做加法。

人在十八岁年纪,才会有这股子雄心和细心,一点不乱。不枝蔓,不繁杂,通篇贵气,清秀逼人。那就是他的天赋了。

他降生在中国山水画的黄金时代,他在黄金时代只有十八岁。他在十八岁上,又有一个宋徽宗亲自给他调教。

如此这般,我想他也闹不清怎么画出这幅伟大的画卷。

十八岁干的事,多半其实是不自知的,他好也好在不自知。照西洋人的说法,那是上帝让他干了这件事情。

我们在想象中国古典画家的时候,都是白胡子老人。明清文人画,确立了山水画中的老人符号。晚清民初的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又坐实了这类符号的单一想象。

在《千里江山图》中,我分明看见一位美少年,他不可能老。他正好十八岁。长几岁、小几岁,不会有《千里江山图》。

*本文为陈丹青视频节目《局部》的文字节选,转自







































北京中科白殿疯
白癜风专科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aotouyinga.com/dgjt/9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