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人说,音乐那么直接,我听就是了。喜欢的就多听,不喜欢的就不听,为什么还要阅读音乐书?可是,著名指挥家巴伦博伊姆曾说:
“音乐包罗万象,但又空无一物。对于热爱音乐的人来言,音乐并不只是外在地被谱写和演奏。通过阅读,可以实现更为内在的倾听,领略更辽阔深邃的生命鸣唱。
于是,今天就给大家推荐几本和音乐有关的书籍。让我们一同回到音乐的源头,回到历史,回到作曲家,回到音乐发生的那一刻。
1.罗曼·罗兰
《约翰·克里斯朵夫》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影响几代人的音乐圣经和文学经典,罗曼·罗兰凭借此书获年诺贝尔文学奖。
傅雷对此书有很高的评价:“《约翰·克利斯朵夫》不是一部小说。应当说,不只是一部小说,而是人类一部伟大的史诗。它是千万生灵的一面镜子,是古今中外英雄圣哲的一部历险记,是贝多芬式的一阕大交响乐。愿读者以虔敬的心情来打开这部宝典吧。”
2.鲁道夫·赫富特纳
《最美的音乐史》
这是一本写给孩子看的音乐史,但大人读来也同样津津有味。赫富特纳是德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别出心裁地选取音乐史上最动人的十五个故事,用充满诗意和童话的笔调来讲述。
从古希腊神话讲到古典派、浪漫派、现代派,再讲到摇滚乐。故事的主角包括最早的骨笛吹奏者,游吟诗人,巴赫,莫扎特,门德尔松,马勒,凯奇,古尔德以及“摇滚之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还有《牧神午后前奏曲》、《奥菲欧》、《汤豪舍》、《哥尔德堡变奏曲》、《罗恩格林》等一部部脍炙人口的佳作,是一部音乐美学的启蒙之作。
3.保罗·亨利·朗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是一部音乐通史,旨在以“西方文明”为整体舞台,展示音乐艺术在近三千年(自古希腊至20世纪初)的漫长历程中,所扮演的戏剧性角色。
在他笔下,西方音乐有迷茫,有困惑;曾经失落,当然更有辉煌。其内在生命的每一个进步或退步,每一次转机或危机,都与整体社会、政治、宗教、艺术、思潮的脉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这样一部皇皇巨著,文笔充满了诗意和文学性,完全称得上音乐写作的教科书。
4.彼得·鲁齐卡
《荒岛音乐·德国的选择》
这是一部极有个性和代表性的音乐鉴赏指南,创意来自一个“古老”的游戏,一个长盛不衰的问卷——在每一个都市人向往的“荒凉孤独的小岛”,在那里有音乐陪伴,但只有一张(或一套)唱片,你会选择哪一张?
一次对音乐品位的考试,一种对心灵特性的追问。六十六位德国文化名人和爱乐者,在作曲家、指挥家、剧院经理人、音乐作家彼得·鲁齐卡的诱导下,袒露爱乐的心路历程。音乐名作与经典版本的私人选择,代表了整个德国的品位。
5.柴科夫斯基和梅克夫人
《我的音乐生活》
本书是一部书信集,汇编了柴科夫斯基与他未曾谋面的赞助人梅克夫人——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人——十余年间大量的通信,记录了音乐史上这两位著名人物之间不寻常的交往与情感历程。
本书是柴科夫斯基一生最真实的内心独白,它揭开了一个音乐家艺术创造的奥秘,同时它也讲述音乐如何超越宗教、名利超越爱情、友情,成就一个无私的音乐赞助人的伟大情怀。本书也是通往俄罗斯音乐的心灵之旅。
6.辛丰年
《如是我闻》、《乱弹琴》等
《如是我闻》、《乱弹琴》、《乐迷闲话》、《请赴音乐的盛宴》等等,这一作品系列,均来自与辛丰年。而从爱乐者,成为传递古典音乐的使者,进而成为集大成者,在中国首推辛丰年。
这位出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民国人,不是音乐家,不是音乐评论家,不是作家,不是评论家,不是学者,甚至也不能算是知识分子。但他无师自通,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为《读书》、《音乐爱好者》、《万象》等杂志撰写音乐随笔,影响了大批音乐爱好者。他用轻松愉快的文字和笔调,写音乐史和音乐家,鉴赏音乐和音乐会。在他笔下,音乐把一切都连到了一起——声音、生活、情感、人生、时间、永恒的生命。
7.陈丹青
《外国音乐在外国》
这是一本以音乐为主题的游记,写作时间跨度近二十年,以西方古典音乐为主,兼及流行与民族。作为画家、作家而谈音乐,陈丹青说自己不过是假音乐之名义,而行趣味的批判。
他的书写音乐,不单就音乐本身着墨,而是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哪家好北京哪家医院能治疗好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