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作家蒋方舟签订ldquo催婚协议

01

前几天蒋方舟在综艺节目上说,31岁的她,已经开始被妈妈花样催婚。

她妈妈催婚的手段分为这样几种方式:

第一,为了提高相亲的成功率,频繁给她安排各种相亲;

第二,用实际行动疯狂暗示,把女儿未出生孩子的从一岁到七岁要用到的教材都准备好了,提醒她已经到了该成家生孩子的年龄。

蒋方舟被逼得没办法,只好跟妈妈签订了一个“催婚协议”,在协议上标明日期,并附上这样一个条款:妈妈每半年只能催她一次。

结果这件事情上了热搜,不过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这样头顶光环被无数人艳羡的美女作家,现代独立女性竟然刚过30就怕成剩女,那让其他努力打拼的职业女性情何以堪?!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蒋方舟不仅没有对这样的离谱建议嗤之以鼻,反而开始认同妈妈的做法。她不仅不断参加母亲安排的相亲,还从曾经的心理抵触变成了接纳,觉得相亲也是一种特殊的人生体验。

她并且在《圆桌派》上卑微地承认,自己在是婚恋市场上处于被挑选地位,窦文涛也吐槽她是“一部相亲史”。

同来参加节目的徐静蕾都有点不可思议,“怎么可能,你那么漂亮那么有才华,谁配得上你啊?怎么可能是被挑选?是你选人!”

但显然蒋方舟并没有听进去,她确实缺少徐静蕾身上那种“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的叛逆精神。

02

她这样的想法蜕变其实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蒋方舟在《30岁才明白的事》中这样描述30岁的女人:

“像是一个特别的物种,大众媒体已经为她写好了两种广告的剧本——飞速做好全家人啧啧称赞的晚餐,快乐地用魔法一样处理熊孩子衣服上污渍,永远围着围裙的巧主妇;婚恋市场屡屡受挫,被父母催婚催育,深夜痛哭之后决定活出自己,忽然在大庭广众下奔跑,决定一个人也可以活得很精彩的大龄剩女。选择哪种,请君入瓮。”

在她看来,30岁之后的女人只有两种选择,如果不能成为广告片中面面俱到的贤妻良母,就要成为终于想开了的大龄剩女。

这种论调恰恰代表了她思维中二元对立的框架,觉得女性的角色已经被社会规定了,她要么服从要么逃避,但说穿了其实都是一种反应模式,内心始终无法做到直接跳脱框架,缺少一种强者无需解释的混不吝的劲儿。

她为什么不敢真正对这些陈腐的观念说不呢?

这还得从她年少成名的过于顺利的经历说起:

她年出生,7岁就展现写作天赋,

9岁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引起不少轰动,

11岁出版小说《正在发育》,被誉为少年天才。

年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成为艳羡的名校精英,

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就任《新周刊》杂志副主编,

同年还在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纽约时报》开设中文专栏,

头衔从“少年天才”改为“美女作家”。

她的朋友圈也是高朋满座,都是文化圈响当当的老男人,冯仑、潘石屹、窦文涛、梁文道、封新城、马未都、高晓松、陈丹青等大腕都对她赏识有加,也助推了她的成名成功。

但是,即便这样,她其实骨子里始终是有自卑的。

她母亲是编辑和作家,对她的管教非常严格,根据她的特长给她设计了一条人生捷径,在这条快速跑道里不容许她有任何的分神与差错。所以,她很少像别的小女孩一样可以挥霍青春追求打扮,她所有对美的愿望和期待都被压抑了,因为在她妈妈的教导中,追求女性特质是一件肤浅的东西,应该被禁止。

但是,以前压抑有多厉害,以后反弹就可能多疯狂。

就像我以前举过的小甜甜布兰妮的例子,也是母亲发现了她的演艺天赋,从小就严格训练她的舞蹈与唱歌,她几乎整个童年的玩耍都被剥夺,后来她年少成名了,但后来她选择了放纵、堕落甚至自毁,就是为了补偿童年时的缺失和表达对母亲控制的愤怒。(17岁男孩跳桥悲剧反思:如何避免思维窄化效应引发的悲剧?/17岁男孩跳桥悲剧再反思:如何有效的表达愤怒和避免隐性攻击?)。

所以,蒋方舟成年后反而开始对外貌极度重视,她坦言,“我的青春期是不允许自己去考虑好不好看这个问题的,直到20岁左右,有人开始叫我美女作家,那时,青春期才在我体内复活了。”

她甚至认为才女林徽因之所以被看重,说到底还是因为她的长相。

在《圆桌派》,被问到“女性更容易被以貌取人”时,蒋方舟说,她越来越感觉到“美对女性来说是一种刚需”。

她举了林徽因的例子,认为林徽因能成为民国有名的才女,除了本身能力之外,就是因为长得比较好看,在当时的男权社会里能得到比较多的资源,很多男人也愿意给她机会,帮她成长。

她因此得出结论,对女生来说,相貌比才华重要。

年少成名,代表性的才女和独立女性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确实有点讽刺。也难怪到了30岁就被充满焦虑的母亲逼去相亲并且还乐在其中了。

03

有貌有才,甚至可以被成为命运宠儿的蒋方舟为何会没自信到怕自己成“剩女”?

因为她怕,怕自己在婚恋这条赛道上起步晚了,没有办法拔得头筹。因为她把人生看成了一场比赛,生怕自己跑慢了。

这就是被控制太多的好孩子的通病。她们从小就被灌输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然后在父母的意志下做出各种所谓的“最优选择”,确实,从成功的角度,似乎她们跑得足够快,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但她们输掉的却是生命的野性与被讨厌的勇气。

就像蒋方舟坦言自己属于讨好型人格,很怂,很怕冷场,在她头上始终都一种强大的力量压迫着她顺从世俗的标准,害怕让周围人失望。

她因为她的乖巧讨好得到了奖励,这种个性也深入她的为人处世之中,让她很早就被驯服,而失去了叛逆的勇气和生命的野性。

可能你会问,女人也需要野性吗?

是的,真正特立独行,能够活出被讨厌勇气的洒脱女人骨子里面一定有这份野性与叛逆。

就像《飘》中的斯嘉丽,她本来出身名门,但一点都不在乎所谓的淑女标准,甚至不在乎周围人对她的评价,真实有力量,把生命的野性与能量发挥得淋漓尽致。

面对战争的洗礼与生命的磨难,她从不言败,热烈的投入生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累积财富,脱离贫困,她倔强的不再回头,坚决不把时间浪费在缅怀过去上,她从头到脚武装好自己,做好随时战斗的准备,只是,她的战场是现实的生活。

在斗争的过程中,她生命力十足,尽管还缺少白瑞德那样的远见和智慧,但是,她的生命力和她的真实投入生活愿意直面现实的特点,会让她在长久的打磨之中去拥有智慧的。因为在她的字典里,就没有什么不可能,“明天,永远是新的一天。”

我之所以这么喜欢斯嘉丽,就是因为她身上那种没有被驯服的生命力,她永远敢于真实的做自己,对于自己想要的东西直接明确,从来不在意周围的眼光,把被讨厌的勇气贯彻到底,这才是真正的力量与洒脱!

作为一名独立的现代女性,要想不被成为“剩女”的恐惧所裹挟,最重要的就是要遵从自己内心的价值,不委屈,不盲从,不屈服于世俗的眼光与控制,用自己的坚持与热情做出一条不羁的传奇之路。

正如王朔的那首写给女儿的诗:

你必须内心丰富,

才能摆脱这些表面的相似。

煲汤比写诗重要,

自己的手艺比男人重要,

头发和胸和屁股比脸蛋重要,

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

END

更多文章链接如何学会爱自己?分享一个实用的自我关怀的方法刘敏涛离婚后放飞自我表情管理上热搜:分手后,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Papi酱儿子随父姓被骂上热搜深度解读:什么才是真正的女性自由?

我的知识星球互动平台已开启,你可以扫码加入,留言向我提问,也可以参与话题讨论,和其他学员们一同成长;还能享受超值咨询服务,并且还能够获取我分享的好书与好课。当然还有陈老师的牛人朋友作为嘉宾一起为你提供超值服务!让我们一起修行,领悟深度亲密的经营智慧!

好消息,我和壹心理倾力打造的精品课程《爱情管理学》正式上线了,课程结合了我心理学、管理学和法律人的多维视角,通过几个月的磨合,期待给大家真正的干货!也期待你的加入和支持!欢迎扫码加入!

1

看真实出轨故事,窥见婚姻本质。为什么怀孕期间男人容易出轨?为什么强势女讨好男组合更容易出轨?为什么有些女生总是离不开渣男?答案都在这些故事里。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出轨的家庭各有各的歇斯底里。跟随陈老师的案例剖析,窥见“出轨”背后的真相与情感修复的“秘诀”。欢迎订阅此专栏——文末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课程入口——

陈历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aotouyinga.com/dgjt/50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