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王中军在北京建成的“松美术馆”低调开幕,并未大肆宣传,却已通过口耳相传获得了不少好口碑。首展是“从梵高到中国当代艺术”,王中军以3.77亿人民币拍得的梵高最后一幅作品《雏菊与罂粟花》就在此次展出之中。此外还有毕加索、巴尔蒂斯、吴冠中、陈宇飞、陈丹青等多位大师作品,以及美术馆主人王中军本人的画作。
《雏菊与罂粟花》
松美术馆位于顺义区温榆河畔,占地多平方米,室内展厅面积约平方米,庭院里种植着形态苍劲的松柏,坐落着当代艺术简洁线条的白色建筑,以及顶着中式灰瓦顶的玻璃房子,从外观风格上就颇为值得一看。美术馆共有12个展厅,馆藏有多年来他买下的西方顶级画作,莫兰迪、莫奈、毕沙罗、雷诺阿、塞尚,梵高、毕加索等等,也有他收藏的“常玉、吴冠中、潘玉良等人最好的作品”。早在去年6月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王中军就说他将在北京建私人美术馆,“目前作品是够了,一定很震撼。这不是公司行为,是我的个人行为,馆藏方向会围绕我的个人爱好展开。
向左滑
王中军在北京建成的“松美术馆”
上个月,佳士得公布了年上半年全球业绩,骄人的30亿美元拍卖成交总额,增长29%。亚洲客户的成交额增加39%,占据了全球成交总额的35%,与美洲地区客户平分秋色,亚洲客人对艺术品的需求呈现日趋旺盛的态势。
也是刚刚过去的9月20号,中国的收藏家王兵向法国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捐赠了其收藏的中国艺术家郝量作品《由仙通鬼》。这次捐赠,是由蓬皮杜艺术中心动议,和王兵方面沟通和探讨两年之久达成的。王兵也是一位国内资深的藏家;年,他创办了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希望推动艺术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他在捐赠仪式上说:“真正好的收藏,首先是超越金钱的。收藏家要有自己的主张和为整个生态建构的意愿;同时,收藏家需要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力,要让他的收藏产生影响力,去构建当代艺术系统,影响未来的趋势。”他还表示,以此次捐赠为契机,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还将与蓬皮杜艺术中心继续探讨未来合作的可能性,推动更多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研究计划。
郝量作品《由仙通鬼》在蓬皮杜艺术中心馆藏展中亮相
对于那些已经真正开拓了眼界,不再满足于用奢侈消费来炫耀自己的中国顶级阶层来说,他们开始思索着在历史的纪录上留下自己的一笔。在多年前,王中军就表达过对上世纪60年代世界首富,石油巨头保罗·盖蒂的钦佩羡慕之情。盖蒂建成了洛杉矶鼎鼎大名的GettyCenter盖蒂博物馆,之后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馆内每一件藏品都是盖蒂基金会的私藏,并且是加州甚至是全世界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在王中军看来,这是一个人身后留名的伟大事业,百年之后大众不再去叙述一个已逝富人,却永久记住了盖蒂博物馆。如今松美术馆开幕,他的“百年意义之作”是否会有持续的震撼力,让我们拭目以待。
GettyCenter盖蒂博物馆
五年前,上海富商、艺术品收藏家刘益谦夫妇创办了私立“龙美术馆“,在上海浦东和徐汇滨江以及重庆同时拥有三个大规模的场馆,是目前国内最具规模和收藏实力的私立美术馆。年,刘益谦在纽约佳士得以约合人民币10.84亿元的巨资拍下莫迪利安尼《侧卧的裸女》,创造了令人震惊的全新纪录。
龙美术馆西岸馆
莫迪利安尼《侧卧的裸女》
自建立以来,龙美术馆在业内引起颇多争论。有质疑收藏品味和艺术欣赏眼光的,也有评论家认为他们有巨大的投资嫌疑,建立美术馆的初衷不过是试图通过艺术市场和政府政策来寻找财富的增长机会。同样也有不少收藏界人士的大力认可。 刘益谦曾说:“中国历史上那么多成功的商人,留下的有几个人呢?一百年以后人家怎么评说我?有可能人家会把我所有做过的东西都忘掉,就记住了当年宋徽宗的画在我手上。”这段话说得非常实诚,龙美术馆的创办或许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之下开始了第一步。
当今艺术品市场的这繁荣盛世,不禁让人想到十多年前,国人刚刚开始热衷于艺术品的时候。准确来说,投资艺术品。“先富起来”的人们并不愿意赞助艺术,更不愿意购买无名气的当代艺术家作品,那意味不能迅速获得经济上的回报,无法炒作价格。收藏古董及字画是收藏者们普遍偏好的,快钱涌入,乱象频出,一时间极其热闹和荒诞。
在人们还没有完成原始积累的时候,仅凭热爱以及审美需求来投入艺术收藏显然是一件不太现实的事。商人们用同样“买进卖出”的需求来投资艺术品,很多活跃在艺术市场的投资者,对艺术品的浓厚兴趣是出于经济嗅觉,参与艺术品交易的目的是将其当作股票一样谋取暴利,他们多采取“短平快”的投机行为。于是名家字画和青花瓷等等成为了浪潮中的佼佼者。
而在今年的香港保利春拍中,却发生了一件颇为有趣的事。一位来自内地的80后买家,以1.亿港币竞拍下曾梵志的《面具系列NO.6》。那么重要的问题来了,这是这位80后金融新贵收藏的第一件艺术品。他表示自己是曾梵志的粉丝,这一幅画的别名为《红领巾》,他正是戴着红领巾长大的80后一代,这幅作品深深打动了他,能收藏到这幅画觉得无比荣幸。从这位神秘买家的兴奋程度来看,他多数应是凭着热爱买下了这幅画,并且不会轻易放手卖出。
曾梵志《面具系列NO.6》
这让人想到了同为80后的年轻收藏家林瀚,M-Woods美术馆的老板兼创始人,也同样具备着个性化和个人趣味导向的收藏风格,创办私人美术馆的初衷是为了分享自己的藏品。他的藏品中不仅有大师杰作,也涵盖了当代青年艺术家的装置、绘画、多媒体、影像等各个门类,并且目前正全心投入艺术领域以助力中国青年艺术家的成长。“我买的都是我热爱的,我愿意去买一些与自己有相同时代背景的艺术品,夜深人静时这些作品带给我的思考,让我可以与之对话,从而带给我更多。”无论林瀚现在的收藏品及美术馆如何,这一段话都表明了他与上一代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
北京市朝阳区艺术区M-Woods木木美术馆
不难看出,年轻一代的收藏家们更愿意凭着个人的兴趣喜好来购入艺术品,这大大跳出了传统中国买家的“务实”路线。然而事实上,这更像是来到了“艺术品收藏”的本质道路,在人类历史中,真正影响到文化进程并被世人以艺术的缘由记住的,大多就是这一类的藏家。
比如传奇的美第奇家族。这个以工商业起家的家族是佛罗伦萨学者、艺术家、科学家、文学家的首要赞助人,从家族创始人开始,每一代继承人都对美和艺术有着强烈的热情,使得十五和十六世纪的佛罗伦萨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甚至可以说,没有美第奇家族,就不会有那样伟大的文艺复兴时代。最负盛名的“华丽公爵”洛伦佐·美第奇亲自发掘和资助了三位文艺复兴大师,波提切利、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对于人类来说,美第奇家族的盛名将被永远流传下去,并不仅因为他们的显赫尊贵,更来源于他们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
美第奇家族图册
洛伦佐·美第奇
同样以这种方式被人们记住的还有很多,除了王中军的偶像保罗·盖蒂,更有所罗门·R·古根海姆创建的古根海姆博物馆、由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儿媳主要出资兴建的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等等。
向左滑
图片依次是: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美国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意大利威尼斯古根海姆博物馆
中国小观众在威尼斯古根海姆博物馆
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
中国的财富第一代正在逐渐丰满起自己的艺术审美。而从上一辈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的80后中国收藏家也逐渐开始。而我们也可以满怀喜悦的设想在不远的将来,对于富裕的中产阶层来说,大家会更得体地炫耀的是自己的品味和眼光。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Mia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