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有位很著名的风景画家叫柯罗,他晚年说过一句话‘我每天早上醒来向上帝祈祷,让我像小孩一样天真地看世界’。我岁数越大越明白这句话,孩子们都是我的老师,没有学画这件事情,甚至没有画画这件事情,要紧的是大家都有眼睛。现在春天来了,我在公寓旁边走,发现每朵花儿都好看,每棵树都好看,那个时候我觉得我可能只有5岁。”艺术家陈丹青如是说。
“我喜欢画树。”“关于画画您有什么技巧么?我总是画不好。”“我每次上完课回来都特别高兴,因为看着自己画完了一个作品。”“您是怎么喜欢上画画的?”“您原来有没有想过从事别的职业,不画画了?”活动现场,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充满童趣,时不时引发哄堂大笑。
小朋友:可以问陈丹青老师一个问题吗?您好像说过这么一句话,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好萝卜,英文也不行,中文也不行。我的问题是,好萝卜到底为何物?
陈丹青:你就是好萝卜,我是老萝卜,你是一个小的好萝卜,还没有长大,正在长。在座最小的孩子多大?五岁吗?意大利有个导演叫费里尼,他说过一句可能有点极端的话,他说全世界的孩子在五岁以后送到幼儿园就“被去世”了,他反对所有现行的教育,我的观点跟他一样。很多孩子在长大以后就显得不可爱了,所以趁你们现在还可爱的时候说说话。
家长:我对您刚才的话题有一点不认同,在我身边的一些成年人依然没有失去童心,比如像林曦老师。一些美术老师在体制之外自己开班教孩子们画画,并且告诉孩子们“要用你们的眼睛看这个世界,你们画的不是世界,是你们的心”。我觉得有这些人的存在,这些孩子们的童年,包括我们自己才得以更多地延续,这个世界才有可能不沉寂。
陈丹青:你告诉我的都是好消息,我希望是这样,谢谢。
学美术的各种纠结
林曦:台上两位小朋友,你们最爱看的美术书是什么?跟美国有关的书?
李成毅:我常看史努比的书,就是那个小狗。
石晋彤:我一般看父与子的漫画书。
林曦:你们有什么喜欢的古代画家吗?
石晋彤:没有。
李成毅:也没有。
小朋友:我也没有喜欢的古代艺术家,我很欣赏虚古先生的画。
陈丹青:这里面可能有个事情要说一说。学龄前的孩子,我主张不要跟他解释什么是美,什么是古代和现代,带他到博物馆去根本不要对他解说,他听不懂,还会厌烦。就让他看,如果他实在不爱看,就让他玩儿。不要太早灌输给孩子“大师”、“艺术”、“美”、“教育”这样的词汇和概念。我比较不喜欢中国的小孩子很早就讲大人的话,不像孩子。我在美国、欧洲、日本看到的孩子都像孩子,不太能说会道。还有,要特别留意孩子在10岁-15岁之间的喜好,哪件事情他非要去做,就带他到喜欢的事情里。在国外,我发现中国的孩子不爱提问,怕自己说错话和做错事情,好像有一种集体性格,我最害怕这种性格。
家长:我的孩子从4岁开始学画画,一直到现在还在坚持。但他从10岁开始就有一个瓶颈,老师认为他最喜欢漫画和速写,很排斥素描。现在他已经15岁了,属于停滞不前的阶段,甚至有点不太喜欢绘画了。我想问,是不是学画画,只有学了素描才能达到飞跃或者说才能进一步提高?
陈丹青:又杀掉一个孩子。我痛恨素描考试,绝对不是画了素描才能画好画的,我们今天中国实行的素描教学,大约是十八世纪左右,从法国慢慢传到苏联,然后再都不喜到中国。这种美术教育的体系只是各种画画教育当中的一种,但是我们现在把它认为是唯一的一种,这完全是荒谬的。所有中国的古典画家,从来没有画过素描。当然有很多像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鲁本斯这样的素描大师,但我也可以举出同样多的大师一辈子一张素描也没有留下来,比如十五世纪意大利的卡拉瓦乔,现存几乎没有一张素描。至于印度、波斯、两河流域,还有埃及,从来也没有素描这件事情,可全世界的美术史最辉煌的作品都在这些地方。笔力发明以前,希腊雕塑是永远无法超越的,文艺复兴的雕塑根本不可能超越希腊,可是希腊那时候跟谁学的?所有现在的素描教学都是杀人机器,我实在没有办法,我弄不过这个体制,所以我才会走。很多孩子到了15岁,就逼着他素描考试,最后弄得孩子欢画画了。
离不开的教育话题
家长:陈老师您好,我的小孩子也在学艺术。在现代的教育体制中,他怎样才能克服这个时代,成为一个像您那样特立独行的有独立思想的人?
陈丹青:这是个好问题。我想,先得克服自己。比如,我在那个年代克服自己的方式就是看到自己不喜欢的教条的画,我就想办法画出真实、感动人的画。第二,当我有了孩子以后,不要太把孩子当一个孩子,他是他自己,他有他的爱好和才能,只是你一时看不出来。有些孩子可能对所有艺术一点儿兴趣也没有,但对枪、兵舰、武器有兴趣。所以家长最要紧的是冷眼旁观,然后带着孩子走向他感兴趣的地方,而不要强行带他去他讨厌的地方或者没感觉的地方。所以,首先要克服的是家长自己的“家长欲”,这是我要对家长说的话。我九岁的时候得到的第一本画册是美国画家的《动物画技法》,里面全是马,我父亲看我喜欢,就给我买了那本书,到现在我还能画出马的骨骼。再有就是临摹连环画,我小时候临摹《三国演义》的赵子龙、关公,当然还有狮子、老虎。
林曦:陈老师,您觉不觉得有一个误区,很多父母带小孩看美术作品,其实他们自己并不太喜欢。
陈丹青:父母让孩子弹钢琴,父母根本不听音乐的。
林曦:是的。所以与其教育孩子,不如投入地跟他们一起去爱艺术,因为美不是靠教育体系能够搞得定的。
陈丹青:人是模仿性的动物,同时又是一个“下载型的动物”,无论开心事、伤心事,不管懂不懂,孩子都已经在“下载”了,下载以后可以储存很久,等到他懂事了,受了教育,智力发达了,他会重新反举这些早年的印象。所以爹妈真是不好当的,你不经意间已经在教育孩子,或者已经在毁坏这个教育。
林曦:总是有人问我跟教育有关的问题,其实我不觉得自己不相信或者做不到的事情,可以通过语言说清楚。父母有的时候很像小朋友的网络系统或者一个主机,或像一个导游给小孩介绍一切。
李成毅:我感觉家长教育孩子最好不要问方法,好多东西一讲到规则性的方法,自然的感觉就没有了。
陈丹青:不要教概念,一切教的都是概念。
小朋友:关于画画,您有什么技巧吗?
陈丹青:我现在有一些技巧,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不懂“技巧”这个词,画得像就可以了。你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你正在画画吗?
小朋友:老是画不好。
陈丹青:.你一定有一样东西画得好。我画人物很好,但不太会画风景,每个人的才能是很具体的,画家通常只会画一两样东西,所以你不要觉得自己画的不好。你什么东西画得比较好?
小朋友:人物。
陈丹青:咱们一样。
小朋友:陈老师,您觉得画画跟灵性有关系吗?
陈丹青:这是大人教的话,你这个问题不太有灵性,你这个年龄本身就是灵性,而且每天都有灵性。
小朋友:您是怎么喜欢上画画的?
陈丹青:我不知道,我妈妈告诉我,我三四岁开始一天到晚在那画画,所以我不知道怎么画画的。
小朋友:您觉得什么样的画好,什么样的画不好,有的时候我画一幅画,有人说好看,有人说不好看。
陈丹青:如果有人说不好看,你心里会怎么想?
小朋友:没怎么样。
陈丹青:什么样的画好,什么样的画不好,这是很具体的问题,我现在手边没有画,如果看到你的画,我会告诉你喜欢哪一张,或者没那么喜欢哪一张。这也是一个概念,是非对错的价值判断太多。
小朋友:您是怎么指导艺术的?
陈丹青:我到现在还不知道艺术,我没有指导艺术,这都是大人的文化,不是小孩的文化。
小朋友:这本《我的第一本艺术启蒙书》,您觉得这本书哪儿好,为什么推荐给我们。
陈丹青:这本书是从法国翻译过来的。推荐的理由很简单,就是通俗。它介绍了世界博物馆的整个脉络,从古到今,用小孩子都能看懂的语言写出来。
小朋友:陈老师,我想问您,您最满意的一幅画是什么!
陈丹青:我说不上来,我画过的画,当时很满意,后来又不太满意了。当时看不上的画,过了多少年我又觉得好,这会有变化的。林曦,你是不是这样?
林曦:是的,如果自己喜欢画画就没有这个问题,如果不喜欢或被强迫画画就有这个问题。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