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
作者/王会霞
吃了晚饭一家三口去散步,女儿总是和爸爸手牵手走在前面,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就连走路迈出的步子都很默契,女儿时不时会回头看看我,但那眼神告诉我——仿佛我是一个路人丙。
心中有了丝丝嫉妒,都说女儿是父亲前世的小情人,看来是真的,我抢不过她。我也是女儿,我的童年怎么就没有和父亲这么亲密呢?不由得回忆起小时候和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
我出生在李家,家中六个女儿,我排行老五。孩子多,家底薄,六个丫头养不了。在我六岁那年李家把我送到了王家,就是把我养大的父亲家里。王家有两个儿子没有女儿,我的到来,王家父母如获至宝,对我百般宠爱。可是六岁已经记事了,我知道王家不是我的家,心里一直想着怎么逃离。
课堂上寻思着逃跑计划,下课了和小伙伴一起讲述我的“悲惨”遭遇,博得了许多小伙伴的同情。也是这个季节的一天傍晚,有两个玩的最要好的小伙伴陪我一起逃离了王家的村庄。我们一会儿走,一会儿跑,边走边聊着“光明”的未来。不知不觉天黑了,三个小丫头有点害怕,不知道走到了哪儿,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人,会发生什么事。远处传来猫头鹰的叫声,心中不由得打了冷战。近处蝈蝈烦人的低鸣,把三个兴奋的小脑袋吵的嗡嗡响。饥饿和恐惧使我们停止了前进的脚步,三双眼睛互相对视着,没有主意。正在这时,远处传来了拖拉机的声音,我们心中窃喜。拖拉机越来越近了,迎面照来的灯光让三个小丫头用手遮住眼睛。拖拉机上的大伯发现了我们,停车和大娘一块儿走近,大娘笑呵呵的问我们:“谁家的闺女呀,天黑咋不回家?”我们三个面面相觑,不敢说话。“是不是迷路了?饿了吧,走,上俺家喝汤!”北方人的喝汤是吃晚饭的意思,我们三个不好意思的低下头。稀里糊涂的就到了大伯大娘家里,吃晚饭的时候,大娘从我们嘴里套出我们是离家出走的,知道了我们家所在的村庄名。没有过多的劝说和指责,吃了饭洗了脚就安排我们睡觉了。
第二天早上醒来,大娘大伯让我们吃了早饭,一块儿坐上了拖拉机。没说去哪儿,我们知道肯定是送我们回家。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离家越来越近越害怕。刚进村子就听到有人喊道:“那不是国有家闺女吗?找了一晚上!”我在拖拉机上打了一个趔趄,瞬间大脑一片空白。
“胆子够大呀,敢跑?看我咋收拾你!”我被父亲从拖拉机上扯下来拉回家里,惊恐中看到他的眼睛充满了血丝,眼神中流露着担心和爱怜。我被暴打一顿,没有求饶,心里念叨着怕死不是共产党,只要打不死我早晚要跑回李家。
后来的日子,父亲对我看管很严,让我丝毫没有出逃的可能。我再也没有父亲的宠爱,只有严厉的教导和挂在墙上的“刑具”。每次看到墙上的“刑具”就会增添一份逃跑的决心。
后来数次逃跑失败,数次被找到后遭受暴打。我开始了长期计划,改变了战术。面对日渐温顺的我,父亲也不再像监视犯人一样对我监控了。父亲是个中医,村里人大小病都找他医,有时候还要去病人家里给看病。有次晚饭后父亲出诊,我和母亲洗了碗在院里乘凉,母亲说父亲每次找到我打我之后他都会深深地自责,有次还偷偷的抹眼泪。我不敢相信一个对我百般宠爱的男人会突然变得那么冷血,更不敢相信一个那么强势的男人会流泪。慢慢的我视乎读懂了那种爱,那种蕴藏在严厉中的爱。每次找到我时父亲眼神中的那种担心、那种怜爱、那种严厉,让我越来越懂事。
那晚以后,我比班上所有的孩子都努力,学习成绩进步很快,中考时成绩进入前三名。雀跃着回家告诉父亲我的成绩,父亲只是冷冷的说,本来就应该是前三名的,不是班里,是年级前三名。家里两个哥哥的成绩在学校总是年级前三名,父亲眼里王家的孩子学习就应该名列前茅,考班里前三名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那时候农村是重男轻女的,很多人觉得女孩子学习怎样无所谓,尤其是我这种情况,哄着能长大孝顺父母就行。可父亲不,他觉的我要和两个哥哥一样,以后要考大学,走出去见大世面。一直对我要求很严厉,学习稍有退步就会拿小鞭子抽打。
我的童年里,父亲是那种不可靠近的依恋。我心中怀念着刚进王家的公主待遇,接受着父亲对我男孩子般暴力的教育。我一定会走出去的,以后我的人生和村里其他孩子都不一样,长大后的我定然是闪闪发光的金子。浑身上下透出的那份自信是父亲那坚定的眼神给予我的,父亲对我严厉的教育培养了我好强、自律和进取的个性。
后来我如愿以偿的考上了大学,走出了那个村子。父亲送我到了信阳,一路上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又回到了童话世界。其实,父亲那次是第一次坐火车出远门。把我送进大学校门的那一瞬间,父亲松了口气,我看到他眼睛里孩子般的笑。那笑容就像画家完成了一件满意的作品,仿佛园丁看到了辛勤培育的花儿在绽放。
大学期间每次往家里打电话我都会不由自主的问:“我爸呢?”假期每次回家,车快到路口时每次我都会看到那个东张西望、焦急等待的身影。下车后父亲接过行李,不管多少都全部扛走。我呢,就会搀着父亲的胳膊不去管行李的重负和父亲一路走一路聊,一直聊到家。眼前女儿和我家先生牵手大步朝前走的情景,岂不正是我和父亲的轮回版吗?
如果没有父亲的严厉,或许我还生活在那个村子,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生一群孩子,养一群鸡鸭,种一片田地,与世无争。可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更喜欢城市的霓虹灯,喜欢车水马龙,喜欢高楼大厦电梯洋房,喜欢周末的步行街,喜欢诗和远方……
父爱如山,没有细腻的柔情,没有委婉的昵语,但却会让儿女有着坚强的依靠,书写出光明的人生。父亲改写了我的人生。不是不够宠爱,而是以他特殊的方式在我的人生中释放着。
父亲节快到了,我要往家里打“我爸呢?”
年父亲节前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