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是怎样造成的 http://m.39.net/pf/a_6559327.html编者按“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形象,付诸于文字,往往属文人造境自喻所惯用的典型。诗圣杜甫,即曾写就多篇题画鹰诗,如《画鹰》《姜楚公画角鹰歌》《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二首》等。往往以鹰之威严形象,比喻铁骨铮铮之谏臣,期许明君能任用贤能,匡扶帝国基业于将倾。其后的文学创作涉及到“鹰”句,也多是取类似意味寓意于文字之间。“鹰”的形象,付诸于纸绢,由文到图,其视觉内涵,实际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也往往取其英雄独立、卓尔不群之势。在学术研究者的视角之中,不同的时代,“鹰”的视觉形象,往往被赋予不同的意味。如蒙元时期所呈现的许多鹰隼图像,实际上是构成狩猎文化的符号,“蕴含蒙元统治者讲求武备之深意,从而维护蒙古旧俗,以标示草原游牧民族的善武性格”;而在明代“鹰画”研究中,则指出在宋代时尚且作为一种猛禽图像,而到了元代,则成为野蛮的入侵者或隐退的士人象征;时至明代,由于鹰的发音同“英雄”之“英”,因此往往象征着充满智慧和勇气的领导者;自民国至今,鹰的形象也多取褒义,而画家绘鹰也多取振奋民族精神之意,以示其强国意志。如高剑父、徐悲鸿、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孙其峰等都很擅于绘鹰言志。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从古至今的鹰题材的绘画,以体会其中之意味!
(北宋)李迪《枫鹰雉鸡图》立轴设色绢本纵.4厘米横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张舜咨雪界翁《鹰桧图》立轴设色绢本纵.3厘米横96.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吕纪《鹰鹊图》立轴设色纸本纵.7厘米横61.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王乾《双鹰图》立轴绢本墨笔纵厘米横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末清初)八大山人《双鹰图》85cmXcm
(明代)张路《苍鹰逐兔》绢本设色纵厘米横97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清代)马元驭《鹰栗图》立轴绢本设色纵.5厘米横53.1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清代)刘期侃《梅鹰图》指画立轴纸本设色纵厘米横57.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近现代)高剑父《枫鹰图》
(近现代)徐悲鸿《松鹰图》
(近现代)齐白石《英雄独立》
(近现代)王一亭《松鹰图》
(近现代)潘天寿《凝视》
(近现代)李苦禅《松鹰图》
(当代)孙其峰《白鹰》
(当代)汤立《松鹰图》
(当代)李燕《岱美图》69cmX69cm
您若喜欢,顺手点个再看哦!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