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档案对越自卫战中的四川彝族雄鹰

昨天是对越自卫反击战35周年纪念日,年2月17日拂晓,炮火映红天空,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东西两线同时向越南展开反击,长达近10年的南疆战事自此打响。曾几何时,反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歌曲、影视作品红遍大江南北,但时光的流逝冲淡了人们的记忆……作为与越南接壤的西南地区中心城市,成都的军分区第一个承担了派兵作战的任务。四川几乎每个县都阵亡了上百人(当时重庆还未划出,四川约有个县)。无数的四川彝族同胞也在越战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战斗中的阿尔子日

阿尔子日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被喻为我军一神人:号称“人肉迫击炮”。他出生在四川凉山州金阳县,高中毕业后,他背起红十字药箱,接过老阿普的猎枪,成为社员们同生称赞的赤脚医生和好猎手。年他怀着保卫祖国的强烈愿望,参加了解放军。在代乃阻击战中,阿尔子日带领两个机枪班配合六连与敌人的“王牌”A师作战,A师“百战百胜”的神话,第一次破灭了,在二十四小时里,仅阿尔子日一人就射出子弹一千多发,投手榴弹近百枚,使用过一挺重机枪,一挺轻机枪,五支冲锋枪,打死敌人二十多名,打伤三十多名,和战友们一起,打退敌人两次反击,十八次冲锋,把咽喉要地牢牢地掌握在我军手里。战后,阿尔子日荣立一等功,荣获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

罗卜基生前最后一张照片

年10月14日,作为摄影干事的王红在某部“特功五连”担任对敌、阵地“拔点”任务,这是集团军的第一战,也是规模最大的一仗。此次任务在“老山战役”中被命名为“兰剑-B”王红跟随军长到突击队视察时接触到了这个特殊的队伍。突击队队员训练量极大,除去白天的实兵演练,早上一个10公里,晚上一个5公里,每人至少要背负20枚手榴弹、6个弹夹、一支枪,还有一个5公斤的炸药包或者多支爆破筒。“这个时候,你就不忍心再摆拍折腾他们了。我一下对他们产生了一种敬畏。”王红说。

“老山战役”,很多人都知道前线将士的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事迹,这本无可厚非,但也有很多鲜为人知的、让人感慨万分事迹……多年以后,王红才知道带给自己一生荣誉和病痛的战斗为什么选取在10月14日打响,“”是个谐音,“幺洞幺四”,意思是“要动就要他们死”。

罗卜基等待冲锋命令

罗卜基,四川凉山彝族人。上战场前刚刚由班长提干。当时突击队里有5名彝族队员,被誉为“彝族五雄鹰”。年10月14日中午,云开雾散,阵地露出来了,偷袭变成强攻,战斗即将开始。王红不停地按下快门,“战场上就是看到什么拍什么。”这时第一突击队副队长罗卜基握着枪走出屯兵洞,胸前挂满沉甸甸的弹夹和手榴弹,王红把镜头对准他。罗卜基对着相机摆摆手说,别拍,别拍。王红已经摁下快门。后来冲洗出来的照片上,罗卜基好像羞涩地微笑着冲镜头挥手。那一瞬间过去之后,王红和罗卜基有过两句简短的对话。王红问:“为什么不拍?”罗卜基说:“拍了我也拿不到。”王红说:“我一定把照片给你。”

王红战后才知道,根据彝族的习俗,男人上阵前要饮鸡血,在鸡脖子下面抹一刀后,还要扔出去看鸡头的方位用以占卜,突击队的5人中只有罗卜基的鸡甩出去,鸡头最后对着自己,这是凶兆。

激战中的突击队队长马权斌

第一突击队队长马权斌后来说,罗卜基冲锋时身上背了一只鸡,因为他听到了叫声。罗卜基作战非常勇敢,他带领突击队队员炸掉敌人3个火力点,毙敌多名。在押送俘虏返回途中,敌人发现了,实施炮火覆盖,罗卜基扑在俘虏身上保护他们,不幸壮烈牺牲。王红留下了罗卜基生前的最后一张照片。医院里,他才得知罗卜基牺牲的消息,堑壕里的承诺成了他的“心病”。

参考:中国青年报、中华网

图片摘自:中青在线、SOSO百科

编辑:徐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aotouyinga.com/dgjj/93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