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一个著名小说家,大多数人的印象可能都会是神秘、严肃,因为除了作品,我们很难通过小说完全走进他内心真实世界。
近日,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林少华翻译的日本国民作家村上春树的迄今为止接受过的最长的长访谈《猫头鹰在黄昏起飞》中文版已出版。在这部访谈中,村上春树提及自己成为小说家的真正原因,解读了《刺杀骑士团长》,重提南京大屠杀。
这部访谈历时11个小时,用13万字带我们走进村上春树的内心世界。整个访谈由日本新一代风头极劲的年轻女作家川上未映子提问,村上春树回答,采访前后历时四次,集结成书。书名以大哲学家黑格尔的名言“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起飞”为题,紧跟《刺杀骑士团长》之后推出,讲述了《刺杀骑士团长》诞生背后的故事,这本《猫头鹰在黄昏起飞》在一种对话的形式之下,让我们更近距离地感受以为资深作家的B面,是一场献给万千村上粉的饕餮盛宴。
村上春树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就获得了日本群像新人奖,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上市至年在日本畅销一千万册。其代表作品有《刺杀骑士团长》《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1Q84》等等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广泛知名度。
本次的采访者川上未映子,年发表小说《牙齿或世界里我的比率》,入围第届芥川龙之介奖,同年与村上春树分获第1届坪内逍遥奖大奖和鼓励奖,年小说《乳与卵》获第届芥川龙之介奖。在采访过程中,川上未映子对村上的一切打破砂锅问到底,大家都想问却问不到的问题,原原本本一字不漏地如实记录。
在访谈中,村上春树披露了自己成为小说家的秘籍。他认为作家首先要有要有巫女才能,比其他人敏锐,能够像避雷针接收雷电一样把自己接收的信息传递给大家,而作家可能与此有相通之处。
村上春树说他为了写长达七八十万字的《刺杀骑士团长》,整整花了一两年时间。假如不具有如格斗那般坚定的决心,就很难把故事推向前去。“单单舒舒服服眉开眼笑地坐在桌前,那是写不来长篇小说的。必须和什么决一死战。”
而在《刺杀骑士团长》中,村上春树体现出来的不仅仅是敬业,他还是一个具有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在书中,他对法西斯主义的隐喻和讽刺给人印象深刻。《杀死骑士团长》并不是村上春树第一次在作品中揭露侵华日军的暴行。在他年出版的《奇鸟行状录》中,他也曾借书中人物之口,描述了日军在侵华战争中的种种暴行。
在《猫头鹰在黄昏起飞》中,他对战后日本人刻意强调自己的受害者身份、回避施害者的角色,提出了直言不讳的批评,抨击“这正是集体无意识的可怕之处”。村上春树对于国家和社会这类刚性体制造成的“恶”,更是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当访谈话题进入小说创作的政治性这一话题的时候,村上认为“自己写的东西是相当有政治性的”。同时觉得较之直接的具体的政治诉求,莫如以小说或故事这一形式“迎面砸过去”为好。
村上春树认为:“以南京大屠杀为例,否定的一方备有预设问题集那样的东西。若这么说,对方就这么应付;这么驳斥,对方又这么反击——模式早已定下,无懈可击,一如功夫片。可是,如果换成故事这一版式,就能超出那种预设问题集,对方很难有效反击。因为对于故事或者对于理念和隐喻,对方还不知道如何反击好,只能远远围住嚎叫。在这个意义上,故事在这样的时代拥有百折不挠的力量……”
经过数十年的写作职业生涯,这部《猫头鹰在黄昏起飞》就像一本宝藏之书,从准备、写作、修改等多个阶段给大家揭秘了村上春树创作的全过程,里面蕴藏了村上春树少为人知的创作秘密,帮助你在日后阅读时能多一层思考。
红星新闻记者陈谋实习生李瀚林
编辑余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