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贾平凹
来源/《读者》杂志年第21期
人一生都是坎坷、悲苦的,试想有几个人不是这样呢?
我做人的原则一是善良,二是宽厚;做事原则一是自信,二是坚持。
以后恐怕还是这样,有老话讲:“圣贤庸行,大人小心。”
圣贤和大人尚且如此,我又能怎样呢?
时间真快呀,人的一生干不了几件事,以后只要能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努力把它写好,别的什么事都无所谓。
我曾经想,如果世界上只有大海,那将会出现一种怎样的可怕情景呢?
当然,世界上也绝对不能尽是山石。到海边观潮,进深山赏林,世界才是和谐的一统,人的兴趣才是多变的丰富。
宇宙之中,万事万物,既能生存,便有其赖以生存的价值。
一棵树木,千万片叶子,都是叶子,却一片不同于一片,能说出哪一片重要吗?
纵然是苍鹰,可揽天下雄风,是凤凰,可集天下色彩,但要是歇栖下来,也不过只是占一根树枝而已。
我对自己的家乡和生活在那里的乡亲们,一直怀有深厚的感情。
虽然在城市里生活了30多年,但是我对自己的定位还是农民。我的本性依旧是农民,如乌鸡一样,是乌到骨头里的。
所以要用忧郁的目光观察农村,体味农民的生活。我要用文字给故乡立碑。
再告诉你们,世上都是卖什么就不吃什么。
我临睡前的读物绝不是言情小说,而是武侠小说。
在修改长篇小说《浮躁》的一个月里,我白日写作,晚上看武打录像,竟看了40多部!
瞧见我书案上架的那柄开了刃的长剑吗?瞧见书架上挂的那副拳击手套吗?
我需要的是一种刺激,一种力!我甚至发过誓,下一生一定要弃文从事体育。
我上大学后读的书比较多,“四书五经”虽没有系统看过,但通读了《古文观止》。
20世纪30年代的作家如鲁迅、茅盾、沈从文等人的书都看过。
相对而言,沈从文对我的影响更大一些,他的作品大气,我觉得我和他的气质相投合。
我也喜欢张爱玲、三毛的散文,还喜欢略萨的《绿房子》。
不知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在林林总总的作家和作品中,有些作品正好撞击到你的灵与肉,让你顺畅地走进作家的心灵,而人人叫好的作品不一定能感动你。
这就好比肉是好东西,但不一定人人都爱吃。
我是年的初中毕业生,那时15岁。
细细的脖子上顶着一个大脑袋,脑袋的当旋上有一撮毛儿高翘着。
我打不过人,常常被人揪了那撮毛儿打,但我能哭,村里人说我是刘备。
那日到某校开会,去了那么多作家,主持人要我站起来让学生们看看。
我站起来躬腰点头,掌声雷动。
主持人又说:“同学们这么欢迎你,你站起来嘛!”
我说:“我是站起来的呀!”
主持人说:“噢,你个子低。”
掌声更是雷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