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成化年间,济南府有个男子叫李豹,为人耿直豪爽。成年后,到处打工,择主而事,像鸟儿一样,一会儿往东,一会儿往西。李豹运气不好,没有一份工作能长期干下去。
李豹家里有位老娘,六十多岁了,还有个妹妹叫小春。因为家中贫困,李豹快三十岁还没有娶妻,一家三口生活在一起。
有一次,李豹去京城办事,骑马路过临清,嘴里口渴想讨口水喝,可是走了很长时间,路上都没有茶摊和酒馆。
李豹越走越渴,心里烦躁难耐,恰巧看见路旁有几间茅屋,像是一户人家。顿时大喜,连忙赶过去。
茅屋门口有位女子,长发飘飘,面容清秀,体态婀娜,正在树下叫卖一些时鲜水果。李豹走过去一看,女子身旁的竹筐里面都是又大又红的桃子,上面还带着露水,看起来才摘下不久。
李豹禁不住咽了咽口水,问道:“这些桃子是临清本地产的吗?怎么这么大?”
那女子笑着说,“这些桃子是我哥哥从大山里带回来的,叫涤烦香,吃了很是解渴,就是铁观音,大红袍这些名茶也比不上。如果哪些喜欢喝茶的名士吃了涤烦香,恐怕再也不想喝茶了。”
李豹问桃子怎么卖,女子回答说,每个文钱。李豹摸了摸自己的钱袋,里面一文钱也没有。马背上的包袱了还有些银子,不够李豹嫌麻烦,也舍不得,就只好说道:“算了算了,此次再买吧。”
女子笑了笑说:“既然你没有零钱,这东西也不值什么钱,就送你一个尝尝。”
李豹接过桃子,连忙称谢,马上咬了一口,汁水甘甜,回味无穷。李豹几口就吃完了,还感觉满口留香,又盯着竹筐里的桃子看了看。
女子像是猜到了他的心思,就又拿起几个桃子,对李豹说:“往前还有几十里路才有客栈,你带着这些桃子在路上吃吧,也解解渴。”
李豹心中十分感激,连忙给女子作了一个揖,这才接过桃子,问女子的姓名。
女子说道:“我姓吉,小名螺娘。”
李豹又问道:“家中除了哥哥,还有其他亲人吗?”
螺娘说道:“家里还有母亲,去隔壁村赴宴了,还未回来。”
李豹听完,对螺娘作了个揖,就骑上马告辞了。
李豹在京城办完事后,在集市上精心挑选买了些胭脂水粉和首饰,就踏上了归程。
一路上风尘仆仆,很快又来到了临清,一到临清,他就又去寻访螺娘。来到螺娘家前,看到螺娘正在给一位老大娘捶背。心想这应该就是螺娘的母亲了。
螺娘见是李豹前来,就对母亲说道:“上个月,吃桃子的客人来了。”
李豹上前向螺娘和母亲作揖行礼,把自己买来的胭脂水粉和首饰拿了出来。螺娘母亲赶紧让螺娘倒茶招呼客人,并笑着说:“区区几个桃子,不值几个钱,客人来千里迢迢来送回礼,赶紧拿回去吧。”
李豹连忙再劝,螺娘母亲推辞了几次就收下了。这时,螺娘泡好茶,端了上来。她身穿桃红色的上衣,绿色裙子,红色布鞋,比上次李豹见到她的时候还要漂亮。
李豹看得眼睛都直了,螺娘瞅了瞅他,羞涩地低下头笑了笑。李豹舍不得马上走,想多看看螺娘,就东扯西扯聊了起来,螺娘母亲就邀请李豹留下来吃饭再走。
吃饭时,螺娘母亲问了问李豹家里情况和去北京的见闻,李豹则问螺娘母亲:“您老人家年纪大了,儿子又不在身边,螺娘一个人能照顾过来吗?”
螺娘母亲回答说:“是呀,有时候确实不方便呀。”
李豹接着问:“螺娘今年多大了?”
螺娘母亲说:“螺娘今年已经17岁了,过得真快呀,从一个小不点都长成大姑娘了。”
李豹又问螺娘定亲了吗,螺娘母亲回答说没有,李豹听完心中大喜。
吃完饭,李豹并没有离开临清,而是到临清的一个远房亲戚家里,托他们做媒向螺娘家求亲。来来回回几次,螺娘母亲同意了婚事。李豹托人带信给母亲后,就留了下来做了上门女婿。婚后李豹和螺娘两口子也十分恩爱,对螺娘母亲也很孝顺。
过了几个月,螺娘的哥哥托人带信回来,说自己在外地娶了媳妇,不久以后就回来定居。这下把螺娘母亲愁坏了,对李豹和螺娘说:“家里就这么几间房子,你哥哥和嫂子回来,怎么住呀?”
李豹就趁势说道:“既然哥哥嫂子要回来了,就有人照顾您了。那我和螺娘就回济南去,那边房子宽敞,也离得不算太远,螺娘想您的话,我们再回来,您看怎么样?”
螺娘母亲回道:“既然你母亲也没有人照顾,你理应回去照顾母亲,我这里也不是久留之地。不过你要照顾好螺娘。”
过了几天,李豹就带着螺娘打点好行礼,准备回济南。螺娘很不舍母亲,不停地流泪,螺娘母亲说:“傻孩子,别哭了,女儿家既然嫁人了,就要跟丈夫家人住在一起,怎么能留在娘家一辈子呢?到了李豹家,一定要孝顺婆婆,爱护小姑子,也要敬重丈夫。”
李豹就这样带着螺娘回到了济南家中,先去拜见了母亲,李豹母亲非常高兴,拉着螺娘的手舍不得放开。李豹的妹妹小春也很喜欢螺娘,经常缠着螺娘一起刺绣做女红。
螺娘为人温顺,性格也很温柔,把家里照顾得井井有条。周围的邻居也对螺娘赞不绝口,都说李豹能娶到螺娘,算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第二年,李豹的母亲去世了,螺娘十分伤心,人也消瘦了不少。小春年纪还小,就继续跟着哥哥嫂子生活,李豹又到处找活挣钱,把家里的事都交给了螺娘。
一天李豹又路过临清,顺道跑到螺娘家看望螺娘的母亲和哥哥,谁知到了那里一看,什么都没有。房子没了,路没了,也没有人居住过的痕迹。
他心里觉得很奇怪,就回来问螺娘,奇怪的是,螺娘看起来也不着急,轻描淡写地说:“可能是搬到别的地方去了,你不是给我娘留地址了吗,他们会联系咱们的。”
李豹心里越来越疑惑,他怀疑螺娘家来路不明,嫁给自己是有什么阴谋。
这样李豹就开始处处留心螺娘,螺娘则表现得落落大方,没有什么可疑的地方。李豹有私下问妹妹小春,小春则替嫂子辩护,说嫂子贤惠温柔,平时也不和外人随便搭讪。李豹听后,还是不放心。
李豹的邻居中有一位是秀才,姓王,王秀才每天都经过李豹家去学堂教书。一天王秀才又从李豹家经过,有人为了捉弄王秀才就在他身后贴了个纸画的王八,螺娘看见了就捂着嘴发笑。
好巧不巧被李豹看见了,顿时大怒,认定螺娘勾引王秀才。关上门就打起螺娘来,小春赶紧上前阻止,李豹劝都劝不住,小春只好跪下就哥哥,李豹这才住手。
从此以后,李豹经常无端猜忌螺娘,两人经常吵架。一次吵架后,李豹对螺娘说:“看来我们的姻缘要到头了,你如果有人了,就改嫁好了,不要让我带绿帽子。”
螺娘哭着说:“都说女子要从一而终,我虽然身份低微,但是并没有不守妇道,为什么你要这么对我。”李豹听后,沉默不语,终究不发一言而去。
有天,李豹去朋友家赴宴,喝了不少酒,走路都不太稳。回来的路上,看见一位砍柴回来的樵夫,肩上的柴禾上挂着几个新鲜的桃子。樵夫看见李豹走路跌跌撞撞,就关心地说道,“你喝得太多了,都醉了,还是吃颗桃子解解酒吧。”
说完递给李豹一个桃子,李豹接过来看了看,只见桃子如同鸡蛋大小,淡淡的绿色,上面有一道道红色的条纹,就好奇地问道:“这桃子看起来不同寻常,有什么来历吗?”
樵夫说:“这是广东产的桃子,名字叫解醒果,据说人要是喝醉了,吃上一颗,马上就清醒过来。你试试吧。”
李豹听完,就把手里的桃子吃了一口,又甜又凉,身上的酒气马上就消散了,自己的头脑也清醒了。
李豹把手里的桃子吃完,对樵夫说:“我还想再要几颗,能卖给我吗?多少钱?”
樵夫笑着回道:“什么钱不钱的,这桃子是我家种的,你喜欢就都送给你。”说完就把挂着的几个桃子都给了李豹。
李豹兴高采烈地带着桃子回到家,他想着把桃核留下,种在自己家院子里,等以后桃树长大结果,自己就可以卖桃子了,这种桃子定可以卖出大价钱。
于是李豹就吩咐螺娘把桃子收好,螺娘则小心地把桃子放到碗里,又拿布盖起来。
可是第二天,李豹来取桃子,碗里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空碗。李豹到处找了找,还是找不到。他问螺娘,螺娘也说不知道。
李豹心里烦躁,就出门去找。经过王秀才家时,正巧发现王秀才的桌子上放着几颗桃子,和他丢失的桃子一模一样。
李豹就问王秀才,这些桃子哪里来的。王秀才说是昨天回家时,路上碰见一个樵夫拿着这几个桃子,说是能解酒,他瞧着稀奇就花了一百文钱买回来尝尝。桃子颜色鲜艳,也比较稀奇,他还没舍得吃,还不知道味道怎么样呢。
王秀才最后还问李豹要不要也尝尝,李豹听完就怒气冲冲地回到自己家,拿起擀面杖就打螺娘。
螺娘一边躲一边问,自己犯了什么错要挨打。李豹怒道:“难道现在你还要说你是清白的,隔壁王秀才家的解醒果就是你的罪证。”
螺娘挨了打,也不知道如何分辨,只能大声哭泣。李豹看螺娘也不辩解,就丢下擀面杖,咬牙切齿地走了。
小春见嫂子挨了打,知道嫂子是被冤枉的,就私下买了点酒菜,在家里跟螺娘小酌几杯,算是替哥哥赔罪。
螺娘感谢小春的关心,不好推却,加上心情也不好,就多喝了几杯,昏昏沉沉地睡到了床上。过了一会,小春发现嫂子变成了狐狸,大吃一惊,赶紧拿被子把她盖上,坐在一边等她醒来。
就在这时,李豹突然又返回了家里,看到房间桌子上的剩菜残酒,就问小春,螺娘哪里去了。
小春见哥哥怒气未消,不敢欺瞒,就把螺娘变成狐狸的事说了。李豹听后大吃一惊,打开被子,果然下面躺着一只狐狸,满嘴酒气,正在呼呼大睡。
李豹赶紧找来绳子,把狐狸捆起来,又拿来刀,想要杀了它。小春连忙阻止哥哥,跪下劝道:“哥哥,嫂子自从嫁过来后,一向贤惠,对过世的母亲和我都十分照顾,也从来没有祸害过哥哥你。如果不计较就留下,如果实在不想一起过,就放她走,何必要害她性命呢?”
说完就大声哭起来,这时螺娘的酒也醒了,重新变成了人形,想要逃跑,发现自己被捆了起来,苦笑道:“小春,你可害死我了。”
说完正要求饶,李豹手起刀落,螺娘就香消玉殒了。小春哭得死去活来,后来悄悄地把螺娘的尸体用布裹了,埋到了自己家旁边的树下。
旁边的王秀才听说了此事,非常惊讶和惋惜,就写了篇祭文交给了小春,小春看后又痛哭了一场,把祭文拿到埋葬螺娘的树下烧了。
这件事慢慢传开了,大家都骂李豹是个残忍,薄情的人,名声算是臭大街了。附近的村民,没有人愿意再把女儿嫁给他。
过了几年,小春长大了,嫁给了外地的一个书生。小春走了,家里就剩李豹一个人了,孤苦伶仃。不久,李豹现在的雇主出了事,不能再雇佣李豹了,李豹只好离开家,来到京城碰碰运气。
李豹没什么钱,只要住在京城外的白云观里,白天进城找工作,一连几天都没有消息。
这天他回到白云观中,想起观中有位道士,算命看相异常灵验,李豹无奈之下,只好找到这位道士,问问自己的前程。
听完李豹的遭遇,道士笑了笑说:“看你的面相,器宇不凡,以后要大展身手了,还怕没有饭吃,没有钱花吗?其实呀,到处都是机缘,只是你不知道罢了。”
李豹连忙问道:“机缘在哪里呀?”
道士回道:“知道户部的张大人吧,他就要外放到兖州府任知府了,但是他脚上有病,几个月了都治不好,走路一瘸一拐,也走不远,根本不能上任。你如果能治好他的脚病,得个几百两银子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李豹说道:“我又不是大夫,怎么会治脚病呀?”
道士笑着说:“贫道自有灵药!”说完,他从袖中拿出一点药末,又拿出一个小桃子。桃子颜色发黄,青翠欲滴,个头很小,只有枣那么大。
道士接着说道:“这桃子叫如意珠,产自海外,你把这桃子连桃核慢慢捣碎,和这些药末一起制成药丸,献给张大人,就可以只好他的病了。”
李豹大喜道:“如果真的有效治好了张大人的病,拿到赏赐,我一定重重报答您。”
道士笑着摇摇头说:“我是看你我有缘罢了,并不是想要你的回报。不过你要注意,你这一生与桃有缘,因桃得姻缘,因桃失姻缘。俗话说,事不过三,现在是你与桃得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机缘。从今以后,你任何时候不可再吃桃了。”
李豹连忙回道:“多谢您提醒,我以后再也不吃桃了!”
李豹回去后,按照道士的说法制成了药丸,来到张大人府上,托门房把药丸送上去。张大人正着急自己的脚病,听说有人献药,自然十分欣喜,当即服下药丸。
第二天天亮,张大人醒来时,突然听见脚上的骨头传来响声,然后一股热气就从脚底向头顶涌来。张大人一下子站了起来,脚上的病全好了。
张大人非常高兴,也很感激李豹,就把他叫来,想重重赏他,李豹赶紧回道:“大人,我不要钱财,只愿大人收下我,在您手底下当差就行。”
张大人于是就留下了李豹,李豹为人勤快,办事果断,张大人十分欣赏,不久后就把李豹当成了左膀右臂。
李豹带上礼物,又来到白云观,想找道士道谢,不过白云观的人说,道士已经离开了,不知道去哪里了,李豹只好悻悻而回。
不久之后,张大人被正式任命为兖州知府,李豹就跟着去兖州上任了。张知府来到兖州上任后,大大小小的事都交给李豹去办,李豹都办得十分得体,张知府就更加离不开李豹了。
不过李豹过去穷怕了,就起了贪心,不到两年就贪了几千两银子。张知府知道李豹过去很穷困,加上办事也算严谨得体,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计较了。李豹知道张知府不计较,胆子也越来越大了。
当时黄河河堤年久失修,坍塌了,当地官员就上奏请求朝廷重新整修河堤。朝廷下令沿岸各府各级官员都要参与整修河堤,张知府也不例外要去河堤监工。
临行前,张知府对李豹说,这次事关重大,我们要尽快赶去,就不要惊动沿途的地方官员了。
李豹嘴上连忙答应,心中则有些失望,因为这样,他就失去了不少敛财的机会。
当天晚上,他们在驿站住宿的时候,附近的树上有猫头鹰在叫,听起来让人毛骨悚然。早上天不亮出发的时候,李豹手下的差役们,看见李豹骑的马后跟着一团绿色的火焰,飘来飘去。
差役们连忙告诉李豹,李豹回头去看,什么都没有了。李豹心里正不高兴,以为差役欺骗自己,就大发雷霆,还抽了差役几鞭子。从此以后,路上再遇到异常,没有人再敢告诉李豹了。
过了一个多月,河堤总算修好了,汛期也平安度过,张知府就打算打道回兖州府城了。回去的路上,李豹看见路上有个小孩,正爬树摘树上的桃子。
李豹看见那桃子不大,但是鲜红异常,就问小孩子说:“现在这个季节,怎么有这么多桃子呀?”
小孩说:“这桃子叫益智子,是我们这里的特产,别的地方没有,据说是仙人所种,味道又香又甜,吃了能使人变得聪明。”
李豹听后,大感兴趣,就让小孩摘了一个桃子。李豹结过桃子后,咬了一口,果然是又香又甜,吃后头脑清醒了不少。李豹当时也没多想,就接着行路。
当晚,一行人来到腾县郊外,周围没有驿站,里县城还远,李豹就去找了一家旅馆。大家来到客栈,发现客栈条件很差,遍地都是牛粪马尿,连上房都没有。
张知府下车看到客栈,就皱起眉头问李豹,怎么找了这么差的客栈。李豹正要回答,脑中一热,就大声地说道:“你自己喜欢这样的地方,怪我算什么?”
张知府说道:“我叫你不要惊动地方官员,又不是要住这么差的地方。”
李豹顿时发怒说道:“你个穷进士,这才发迹了几年,就这么妄自尊大。我伺候过那么多雇主,从来都没有你这么穷酸的。”
说完,李豹拿起马鞭,在张知府的头上挥舞。
张知府大怒,说道:“大胆,你一个下人,怎么敢对我如此无礼,难道还敢打我不成?”
李豹也怒着回答道:“是,遵命,是你让我打的。”话没说完,鞭子就落了下来,打在张知府的头上和肩上。
张知府头上被打出了几个大包,肩上也血肉模糊,痛得张知府钻到了床下,大声呼叫。
张知府手下马上跑了进来,这是李豹嘴里骂骂咧咧,大摇大摆地走了出去。
大家将张知府扶起,张知府恨恨地说:“李豹这个下人,竟敢打朝廷命官,吃了豹子胆了,别让他跑了。”
众人又追了出去,发现李豹正要骑马离开,就把他拦住。李豹挥舞马鞭,让众人不能靠近,马鞭被人打落后,又从腰中抽出一把短刀乱砍,众人不备,两人被砍伤。
这时有人出主意,打马腿,马被打后,疼痛难忍,跳了起来,一下子就把李豹掀了下来。
众人一拥而上,把李豹制服,用绳子绑了起来,送到张知府面前。张知府让人拿着自己的帖子把李豹押到当地的县衙,收押起来。
第二天一早,当地县令知道了此事,勃然大怒道:“真是岂有此理,殴打朝廷命官,这是要造反吗?”
当即县令看望了张知府,张知府满脸满身伤痕,不能见人,一晚上都没睡,医生正在上药。张知府不愿多说,让县令依律判处。
县令回到县衙,提审李豹,问道:“张知府是你什么人?”
李豹回道:“张知府是小人的主人。”
县令问道:“你是什么身份?”
李豹说:“小人是张知府的下人。”
县令又问道:“你为什么要殴打张知府?”
李豹道:“小人一时混了头,也不知道为什么。”
县令冷笑道:“殴打朝廷命官,按律当斩首。”就让人把李豹押了下去,把案情上报刑部。
这是李豹的妹妹小春已经生了孩子,有好几年没有哥哥的音讯了。李豹出事的当天晚上,小春梦见了螺娘,螺娘对着小春微笑着,握住了她的手。
小春说:“嫂嫂还怨恨哥哥吗?”
螺娘说:“我正要去兖州寻你哥哥呢,没几天我们就要相见了。”
说完,小春就醒来了,她觉得这个梦是不祥之兆。当天就带着丈夫孩子,雇了辆车,向兖州赶去。
到了兖州后,来到府衙,给门口的衙役说了自己的来历。衙役大吃一惊,说道:“李豹殴打知府,被判斩首,今天就要被处死了,你们赶紧去街口看看吧。”
小春急忙来到街口,看见哥哥跪在地上,被五花大绑,披散着头发,刽子手拿着大刀站在他身后。
小春急忙喊道:“哥哥,你犯了什么事,怎么会是这个结果呀?”
李豹看见妹妹,流着眼泪说:“妹子,劳烦你了,替哥哥收尸吧。”
刚说完,只见刽子手手起刀落,李豹被斩首而死。面对这个结果,小春嚎啕大哭。
张知府知道后,也有些感慨,就让人把李豹的头颅和身体缝合在一起,又找了口棺材把尸首埋了,又把李豹贪污来的钱取出几百辆送给了小春。小春夫妇十分感激,向张知府道谢后便离开了。
李豹死后很长时间,张知府身上的伤口都没有愈合,晚上还是疼痛难忍。一天有个书生来府衙求见张知府。见了张知府后,书生拿出一个尖尖的浅黄色的桃子,对张知府说道:“此桃名叫定楚丸,吃了可以治跌打损伤,特地来献给张大人。”
张知府吃下后,果然身上的疼痛立刻消失了,伤口也结痂了。
张知府要宴请书生,书生不肯接受,问书生姓名,书生也不说。
张知府再三询问,书生才笑着说:“我并不是大夫,其实是李豹妻子的哥哥。李豹因为解醒果杀了我妹妹,我就借益智子杀了他。我听说张大人爱民如子,不忍看到您继续遭受痛苦,就献上定楚丸给您治好伤痛。”
说完,就在张知府的注视下,化作一阵青烟,消失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