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旅游“流量之王”,困顿加剧。
点评巨头Tripadvisor(中文名猫途鹰)近期公布的年第一季度财报尽显颓势。一季度总收入为1.23亿美元,同比下滑56%;季度净亏损为万美元,比去年第四季度亏损更多。尽管其用户量遥遥领先,但Tripadvisor的预订业务和流量变现却并不理想。
近日,携程甩卖了占TripAdvisor发行总量1%的股票,将其困境再次放大。
十年前,TripAdvisor凭借庞大的用户流量和点评内容成为世界最大旅游网站;如今,元搜索和点击量作为收入来源的广告收入模式已增长乏力。当其试图向酒店预订平台转型,却惨遭滑铁卢,其市值也从年最高峰的亿美元,一路跌至现在的59.49亿美元,总收入和净利润逐年下降......
从旅企巨头收购潮、到竟夺中国市场、再到抢滩移动互联网红利,Tripadvisor没错过在线旅游市场的每一个转折点,该做的都做了,曾经的“流量之王”却还是免不了要被时代抛弃吗?
01
“流量之王”从高点下坠
20世纪90年代初期,商用互联网的普及为在线旅游奠定了发展基础,美国互联网普及率从年的43.1%增至年的88.5%,游客开始借助网络获取旅游信息。
年,TripAdvisor踏着PC时代红利在美国诞生,其出现为旅游者提供了新的决策平台,TripAdvisor在由“供应商为中心”向“顾客为中心”转变的在线旅游市场分到了一杯羹,海量且实用的点评和攻略是Tripadvisor成功的关键所在。
TripAdvisor本质上作为在线旅游UGC(用户生产内容)平台,通过建立社区、积分和完善的虚拟徽章激励体系,刺激用户生产内容。旅行者免费写下对酒店、餐厅、目的地的真实点评,或推荐当地最富特色的餐饮住宿,这些内容对即将出行的旅游者有参考价值,覆盖出行前和游玩时的用户决策、游玩后的分享与评价。
曾有TripAdvisor的调查表明,约有超过77%的被访者表示预定酒店前,会参考TripAdvisor的点评。
TripAdvisor以提供旅行点评服务起家,而后又通过元搜索进入酒店预订市场,提供酒店受欢迎程度索引、酒店房价比价搜索、酒店餐厅旅游活动预订等服务。
“声誉经济”是TripAdvisor赚钱的底层逻辑:海量的酒店评论使Tripadvisor成为流量入口,通过广告完成流量变现,包括按点击付费收入,展示广告收入和列表服务广告收入。根据其财报,上市以前的平均年净利润率超过30%,自年开始持续年增长超过50%。
年上市时,TripAdvisor到达第一个高点:总市值35亿美元,超过Expedia的33.7亿美元市值,获得万美元融资。平均每月独立访客数量达到万人次,根据当年Google公布的全球强网站数据情况,万是可以排进前全球前50强的水平。万条评论覆盖55万家酒店,90万家餐馆和景点;平均每分钟新增用户评论数超过40条;TripAdvisor品牌及旗下网站覆盖30个国家;
凭借着在资本市场的频繁运作、收购,TripAdvisor又迎来了新高点。
年6月,TripAdvisor市值飙升到亿美元,3年市值翻3倍。当年全球最大的在线旅游公司Priceline市值为亿美元,Expedia约90亿美元。据不完全统计,其在年-年间共进行16笔收购,涉及餐厅预订、度假租赁、旅游活动预订等领域,开拓除酒店之外的多元化收入来源。
然而亿美元市值竟是TripAdvisor“职业生涯”至高点,此后再难至巅峰。
TripAdvisor年财报显示,月均独立访客数为4.55亿,问鼎在线旅游企业“流量之王”后,尽管流量在增长,TripAdvisor却陷入了盈利困扰。
自年TripAdvisor大张旗鼓地实施转型战略起,市值一路下跌至现在的59.49亿美元。
年,占总营收八成比例的酒店业务营收首次下降,同比下滑6%,总营收下降0.8%。年酒店业务营收同比增加仅1%,年、年酒店业务营收均同比下降8%。
入局中国市场11年不温不火,也是Tripadvisor现状的典型表现之一。
在Tripadvisor上市前后,也正是中国出境游市场释放红利的阶段,吸引国际旅游巨头们远道而来淘金,Priceline投资携程、美团、滴滴拓展疆土,Boo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