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复色 http://m.39.net/news/a_6185457.html
这个标题,可以
每次起标题都要想好久的时间,最开始是想要整个类似于阅读点亮生活之类不知所云的名字,感觉这样又很没有震惊感,改成了有生之年一定要读的十本书,敲上去了之后又觉得欠缺美感,最后就变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
本质上还是没事闲的,就是在书架子上非常灵性的随手拿几本书下来,拍拍照片啥的,凑点字数,毕竟呢,谁还不是个读书人了,谁家里还没几本书呢
以下正文,简单介绍十本书,都是在网上可以随手买到的,其实对于自己来说,这些书好像并没有结尾彩蛋重要,以及这句话是后加上的
第一本
书名如图,挺大的,都能看清,作者是个外国人,中央编译出版社,年3月第一版,总共页,尺寸,乘,精装硬皮,全铜板彩页,原价元
内容,说实话,就一般吧,图片比文字多,但是还挺好看的,当个画册看还勉强,书名说是叫摇滚谱系,基本上就是非常简单的按着时间顺序列举了一些摇滚乐的著名乐队和音乐人,其中夹杂几个音乐节唱片厂牌之类的相关内容,文字介绍的部分,非常之简明扼要,本来字数就很少,还有很多是在讲八卦的,挑选的乐队和音乐人,基本上也就是那些不能再有名的明星,怎么说呢,有点像是一个零基础一个月自学通那么样的一个东西,书里面有多少知识只取决于自己脑袋里相关储备的多少
简单挑几页展示
书里面介绍的乐队里,重要性相对次要的基本上都是上图这样,总共两页的篇幅,第一页一半是图片,一半是文字介绍,第二页几乎就全是八卦了
相对重要的乐队会多出两页,其中有一页全是图片,剩下的那一页也是没多少内容
除了音乐人以为,也会有点其他内容,比如伍迪斯托克,CBGB,liveaid之类耳熟能详的东西,以及一些厂牌和制作人的介绍
然后这个,就是这本书标榜的谱系这个概念了,说实话,我不知道这搞的是个啥,乱七八糟的一个乐队连连看,你以为会是一个风格与乐队直接的链接与相承,其实就只是噱头,特别辣眼睛
第二本
书名如图,作者外国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年2月第一版,页,尺寸乘,黑白页,装帧非常差,教辅书的水准,原价68元
这书怎么说呢,相比前面那个就很有内容了,以历史脉络为主,也是按着年代顺序在讲,更多的是以风格和潮流发展的关键词为主线,顺带列举乐队音乐人的介绍,作为入门读物还是比较合格的,当然,书里主要还是以美国人的视角在描述,就比如这种
美国人就喜欢搞这种,摇滚乐到底哪世哪生跟灵魂乐扯上关系的?
这个也没办法,就比如讲二战,美国人的视角和中国人的视角写出来的东西必然不一样,所谓摇滚乐的历史也是如此,想要了解必然也要看到更多视角带来的阐述
随便摘几页
看起来其实特别像中学课本,尤其是内个本章摘要,贼有灵性
第三本
书名如图,作者外国人,上海文化出版社,年11月第一版,页,尺寸乘,全彩页,普通纸质,装帧普通,原价元
作为一个最近两年新出版的书,只能说非常垮,内容上,按照风格简单分了几大类,每个风格列举了几个乐队来介绍,作为摇滚乐简史来说,那可真是太简了,作为摇滚信息图来说,我只看到了图
内容大概就是这样
风格阐述,两页介绍,总共也没几行字,全是留白
然后往后翻就是这种,连连看,说实话,我有点弄不太懂为何老外都喜欢以这种方式来介绍,这么整看着很清楚么?我没感觉,所谓谱系或者是信息图这个东西,都是应该建立在对内容把握之上的,就比如说一部小说涉及了过多的人物家族之类繁枝细节的关系脉络,可以在最后面弄个图表出来,看的时候捋不清了,翻过去瞅一眼,像这种上来先画个图,然后就着这个图开始展开,这是在做PPT么?还是说就真觉得这个东西能起到一个武功秘籍口诀心法一点就通的作用?
而且这个东西,我说实话,谬误很多,有胡说八道的成分在里面
然后,介绍音乐人的部分,权重低的都是像这种,总共4页,权重高的,会多两页图片,第一页是大图,第二页是简介,后面两页是冷知识,就像幼儿读物一样,作为画册来看,甚至都不觉得合格
第四本
书名如图,作者中国人,天津人民出版社,年7月第一版,页,尺寸乘,黑白页,薄铜板纸,学名我也不知道叫啥,反正很薄,精装硬皮,原价
额,这个书以前在国内还是挺有名的,因为宣传上比较到位,也是因为当时国内喜欢所谓摇滚乐这个东西的圈子也属实不大,这个其实是第二版,相较于前面一版增加了一些当时新露头的音乐人,算是时效上的更新,首版出版的时候,网上讨论差评如潮,大家纷纷吐槽觉得不值,现在来看,倒也没有当初大家评价的那么恶劣,本质上是一个收录音乐人的辞典类的工具书,收录的数量在当时看来算是足够了,视角也是以一个相对主流的视角,也是因此被人骂,比如说什么摇滚圣经这样一个东西为什么里面会介绍阿黛尔之类,为什么没有收录哪个哪个乐队这种,像这些,这其实就很没必要,因为视角不一样,看到的东西自然不同,你心里圣神的偶像在别人心里或许根毛不如,毕竟,编撰书籍的目的又不是让大家伙许下心里的一千零一个愿望
内容简单展示
所有乐队大概都是这样的一个格式,不分权重,内容上勉强算是精悍,篇幅比较大的部分在于音乐人生平作品的展示上,每个专辑都列出了图片全名和年代,这个在当时可以说很符合国内的需求,毕竟那个年代,大家都是听打口CD长大的,几乎每一个人都会面对相同的一个问题,买了一张专辑回家,听完之后,不知道专辑叫啥名,不知道创作者是谁,问也没处问,就只记得自己当初听过的这个东西的封面,就很无奈,这个书至少在当时也算是多少对这个困扰有所帮助
其他不好的地方,主要是一些相关词汇翻译的问题,信息化没有普及的时代,很多叫法并不相通,很多都是要靠村规,书里采取的叫法也并不全都是最精确的,就比如说图片里那个燃烧的唇,中二又逗哔,你现在这么跟人说,谁也不会知道你这说的是哪个乐队
第五本
书名如图,外国人作者,中信出版社,年4月第一版,页,尺寸乘,全铜板彩页,精装硬皮,原价
这个,虽然叫编年史,但实际上也是一个以音乐人为词条检索的辞典类工具书,跟前面那个摇滚圣经用途相同,收录艺人数量比前面那个少,介绍也相对详细一些
不一样的地方主要在于这个花了篇幅一个轴线来展示乐队成员变更以及每张专辑参与制作的人员,看着还算简明,关于对乐队的介绍内容,文字描述部分相对更主观化,带有评价色彩,当然,全都是夸奖的好话,这个也无所谓,看自己更喜欢那种,是更喜欢冰冷直白的简述还是这种
其实说到头来,这种工具书类的书籍现在几乎都在失去用途,就像百度方便的话,一般人不会去翻字典是一个道理,虽然涉及到摇滚乐艺人和乐队的部分,百度百科已经是垮到不能再垮,但是不少人也是更愿意相信那个东西,就还是取决于个人对这个东西的需求程度,如果只是简单的了解,与其翻书看,不如多找一找相关介绍的网站
第六本
书名如图,外国人作者,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年4月第一版,页,尺寸乘,全黑白页,教辅书装帧,原价
以介绍古典音乐为主的入门读物,流行音乐也有涉猎,篇幅极少,按年代风格介绍音乐家相关,所谓欣赏教程,大多涉及乐理知识,古典音乐这个东西,我不常听,也不常了解,这书我基本上也就是在当个工具书在翻,看懂多少是多少,不太好评价
第七本
书名如图,外国人作者,商务印书馆出版,年9月第一版,页,尺寸乘,全黑白页,全文字无图,简装版文学作品类装帧,原价
反正爵士乐这个东西就那么回事,我也是不太懂,基本上也是当个工具书在用了,用到哪个地方直接翻哪个章节找,我其实是尝试从头开始读的,奈何理解水平有限,并不能从中感受到乐趣性,感觉应该是一本挺不错的入门教程
内容不拍照了,反正全是文字
第八本
书名如图,中国人作者,上海音乐出版社,年九月第一版,页,尺寸乘,全黑白页,教辅书级装帧,原价88
这本书还有个姊妹叫中国流行音乐简史,家里也有,就基本上是在很简单的给你讲历史吧,大概是一种类似于上下五千年的感觉,内容非常简单,按着时代顺序挑关键词给你往外咧,一半的篇幅用来介绍相关艺人的生平,我看的时候就基本上是挑着自己不太了解的地方翻,毕竟内容很浅,该知道的早都知道,不知道的也很好理解,反正跟摇滚乐有关的章节我基本上全都跳过了,一眼看上去全都是不能再热的知识了,而且,非常过分的一点,关于摇滚乐的篇幅大概页左右,占据了全书的三分之一,其中有40页是在讲披头士的,这个篇幅在全书的比例,布鲁斯总共80页,爵士乐70页,乡村乐60页,灵魂乐50页,其他音乐50页,所以,40页的披头士,感受一下
第九本
书名如图,外国人作者,上海文化出版社,年6月第一版,页,尺寸乘,全黑白页,精装硬皮,原价88
这个书的内容倒是没啥,但是本身设计的立意还挺有意思,说的是带你每天花几分钟的时间听一首古典音乐,配着书给你简单介绍一下,就像是每天写一篇字帖,每天写一篇作文,每天背多少个单词,每天做一篇口算题,每天做一篇卷纸一样,我说实话,有点不太懂这种书是要卖给谁看的,就像是唬学生写作业一样,如果听音乐不是一个自发的行为而是要像每天有人督促你做作业一样,那么这个东西的乐趣是在哪呢?当成一门学问每天学一点,学会了拿出去与人装哔么?我的感觉,这个书最大的乐趣是在于作者本身编撰完成之后的成就感,因为让我产生过一个想要自己也弄一个类似东西留给自己看的想法,但是我并不太能理解每天强迫自己去看一页这本书的人的感受
书里收录的作品,我全都听过了,因为书里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