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高考57天”
让时间有力量
(▼与大磊一起静听音乐,闲待高考)
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
生活的最好状态是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文
江徐
纪录片《我的师尊木心先生》
木心,是怎样一个人呢?
依据他对自己的认知,他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他是生于乌镇的希腊人,从中国出发,向世界流亡,千山万水,天涯海角。他是一个情欲纷纷的人,覆盖冬夜的平原远山,而又习于冷,志于成冰。
他嫉俗如仇,一天到晚一心一意地爱着艺术。我是人类的远方亲戚——他这样自嘲。他说:我是一个人身上存在了三个人,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作家,还有一个是画家,后来画家和作家合谋把这个音乐家杀了。
▲19岁的木心(左)跟同学在一起
木心,原名孙璞,本是民国时期出生于乌镇东栅的富家子弟。小桥流水石板巷,锦衣玉食米酒香。家境优渥,又富有书香,从小接触东西方文化。这样一种衣食无忧的生活,他并不感到快乐,他要自己去创造。
中国当代文学大师,作家,画家,流亡者,文学局外人,这些,都是世人给予的身份,或者说标签。我想,木心先生自己是全然不在乎的,诚如他的名字。
木心,"木铎有心"之意,取自《诗经》。这是他在讲授文学史的课堂上对自己笔名的解释。这也让我想起张九龄的两句诗: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名字是一种风格,也是宿命。文化学家牛龙菲这样评价木心:他不是动物性的,他是植物性的,慢慢长慢慢长,最后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诚然如斯。如今,流亡人已归去,喜欢他的人们,在他葳蕤葱茂的文艺之树下盛享清凉。
▲年一次聚谈中。木心坐在地上(右一),身后即召集大家上课的李全武。两年后,世界文学课正式开始。
木心先生是文学的局外人。
"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处不必找我。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能做的只是长途跋涉的归真返璞。"这是木心的人生观。
由于中国某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加上个性使然,在国内,他的文学作品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被熟知。事实上,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他漂泊的美国,他的文章已被选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与福克纳、海明威的作品编在同一教材中。
在他旅美期间,在陈丹青等一行留美画家的诚邀之下,开讲文学史课程,从至,历时五年。他述而不作,曾拒绝将此讲授内容出版,觉得这些算不得创作。木心先生去世后,在众多读者的恳请之下,陈丹青根据自己当年听课笔记,整理出版了《文学回忆录》这本书。
如若你读这本厚厚的书籍,就会发现,呀,这人讲课就像聊天,语言幽默诙谐,金句俯拾皆是,灵感在字里行间乍现。你也会不禁在心里感叹,这真是位博学又可爱的老头。
这位可爱的老头,在为期五年的文学史讲授最后一课,告诫听讲者,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需要牺牲的。
他知行合一,因了艺术,一生未婚,一生不肯随俗。
▲年,木心在纽约陈丹青家中过60岁生日
在的年春晚,他那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从前慢》,经由刘欢演唱,更是深入人心。
今年,我去往乌镇的时候,恰巧是情人节,也是木心先生九十岁生日。景区售票大厅的滚动屏上播放着信息,一场名为"诗人之恋"的音乐会,将在乌镇歌剧院上演,以此作为对先生的怀念。
黄昏日暮中,我一个人,在乌镇西栅景区走了走,又在一棵即将绽放的玉兰树下坐了很久,心里一遍又一遍回想起的,是那几句: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木心在哈佛大学的个展期间,临场抚琴
音乐是我的命
爱情是我的病
贝多芬是我的神
肖邦是我的心
谁美貌,谁就是我的死灵魂
木心先生在诗作里如此写过。音乐是他在人世间做了一个梦。
陈丹青在视频节目中讲述,每次和先生聊天,聊得高兴了,他就会哼唱自己作的曲子,但他从未把曲谱拿出来给人看过,直到他去世后,陈丹青才在遗稿中第一次看到乐谱。
▲木心生前从未披露的音乐手稿
在葬礼上,选用的音乐是贝多芬号四重奏第三乐章,木心先生曾称这一章节为“历经沧桑以后的一种慈悲”。
他爱听贝多芬的晚年四重奏,因为他发现,自己要说的,全被贝多芬用音乐说了出来。
他说,如果让我写诗,我就写一句——我有千言万语,可是不说一句话。这是怎样一种识尽世间愁苦滋味然后欲说还休呢?
在中国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木心也未能幸免。被捕入狱,身心饱受摧残,作品被毁坏,弹钢琴的手指被折断三根。当外面传来母亲已去世的消息,他在牢狱中哭得醒不过来。是那样一种境遇,他在纸上画了黑白琴键,弹奏贝多芬和巴赫。
▲年,木心回到乌镇
风云流转,这位文艺的鲁滨逊,告别美国杰克逊高地,最终回到阔别半世纪的乌镇故土。五十岁,重新恢复写作和绘画创作,用木心先生自己的话说就是,二度青春。
在冬天的晚晴小筑,忆往昔,他说,"反抗不是直接反抗的,而是从根本上的。你要我毁灭,我不。"言语之间,目光灼灼,香烟冉冉,眼神中透露出到老都不曾消减的决绝,还有未泯的纯真。
从那样一种常人难以经受的年代炼过,没有垮,没有毁,除了决绝,更多靠得还是自信。诸如梵高、塞尚等活着时候默默无闻的艺术家,在艰难中坚持艺术创造,依靠的,无不是那份自信。
命运如此对他,而他作何回应呢?多年之后,木心先生在诗作中写: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这大概就是"历经沧桑以后的慈悲",也是他和贝多芬的相知。世间的所有懂得,都不在言语的表述之间,只存于心与心相印的一刻。
▲在纽约中央公园的木心
很多读者表示,木心的有些文字看不懂,在我看来,真正难以看懂的应该是他的画作。大部分画作是永远不变的黑白灰,山,水,月,树,石。
他说,我画山,不过是以山的名义,其实我画我,是在画自己。他还说,画出的画就是寄托了我的悲伤,茫茫的一片旷野,上面有一棵树,这棵树就是我。
▲木心作品(题未定),木心美术馆馆藏
那日,我去了木心美术馆,是在西栅景区内,四面有湖水围绕,从入口进去,需要走过一座长长的桥。
馆内参观者不多,甚为静谧。大厅悬挂木心先生大幅人像,旁边写着一句话——风啊、水啊、一顶桥。
这句话有这样一个由来:年11月,美术馆设
计初步告成,彼时,先生已病重住院,轻度谵妄,他看了美术馆电脑图样后,轻声说了这样一句答非所问式的一句话:风啊、水啊、一顶桥。
风风雨雨,沉沉浮浮,木心先生就像一棵树,不声不响,寂寂无闻地长大,壮大,一生于冷冷清清中活得风风火火。而这,也是他自认为最佳的生活状态。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木心《从前慢》
我是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
你再不来,我要下雪了。
——木心《我》
我们穷,
只此一身青春,
我们在床上。
——木心《春汗》
不过我所说的悲伤,
和别人所说的悲伤是两样的。
——《论悲伤》
英雄和伟人是不同的。
用在历史人物上试试看,很灵的。
嵇康是英雄,孔子是伟人。
——木心《文学回忆录》
爱才是生命,
然后生命才能爱。
——木心《火车中的情诗》
从前的人,多认真
认真勾引,认真失身
峰回路转地颓废。
——木心《还值一个弥撒吗》
尤其静夜,
我的情欲大,
纷纷飘下。
——木心《我纷纷的情欲》
文学在于玩笑,
文学在于胡闹,
文学在于悲伤。
——木心和陈丹青聊天语录
一切溃崩殆尽的时候,
我对自己说:
在绝望中求永生。
——木心答《联合文学》
我不能歆享你们的赐予,
因为我活在自己的光里。
——木心《琼美卡随想录》
不知原谅什麽,
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木心《杰克逊高地》
从早晨到此刻我吃过一只蛋一杯奶,
你的鸡的蛋,
你的牛的奶,
多么快乐呀。
——木心《上帝》
凡此无偿无告无望的,
于我都是可怀可亲。
嗟叹人世只是悠忽一梦,
呜呼,
我爱浮世绘。
——木心《浮世绘》
人要时时怀有死的恳切,
我是怀着悲伤的眼光,
看着不知悲伤的事物。
——木心《文学回忆录》
这里的花都是深色的,
我倒并不悲伤,
只想放声大哭一场。
——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
不许有什么名称,
来妨碍我俩的爱,
明净仳离。
——木心《金色仳离》
世俗的功成名就明显地有限度,
即以其限度指证着成功之真实不虚。
——木心《安息吧,仇敌们》
你的气质里
藏着你读过的书
走过的路
和
你爱过的人
寄存那些
悲伤的、磨人的、剧烈的、疼痛的
甚至无望的情绪
然后绝处逢生
然后求仁得仁
About大磊
『温度文字』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