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同步课时特训第一单元3天

第一单元3.天窗

3.天窗

字词阶梯

一、看拼音,写词语。

wèijiè()biānfú()sǎodàng()bàqì()

māotóuyīng()běifēnghūhū()shǎnshǎnshuòshuò()

参考答案:慰藉蝙蝠扫荡霸气

猫头鹰北风呼呼闪闪烁烁

二、比一比,再组词。

闭(关闭)藉(慰藉)荡(荡漾)掠(略过)

团(团结)籍(书籍)汤(汤药)凉(凉快)

三、将词语补充完整。

暖和的(阳光)

闪烁的(星光)

奇幻的(迷宫)

一扇(窗户)

一道(闪电)

一块(石头)

阅读平台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

2.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总之,夜的美丽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3.本文是著名作家(茅盾)的作品,写活泼的孩子在雨天、夜晚把(天窗)作为观察(世界)的唯一窗口,天窗引发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

二、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一)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答:碰着大风大雨,或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或夏天阵雨来时,或夜里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时,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二)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结合课文,说说孩子们是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

从天窗中想象出的事物,天窗中是没有的,是虚的。“有”和“实”是指想象出的事物。孩子们想象出来的事物,既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又是他们的自由联想,因此说孩子们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放风筝的孩子

阳春三月的一天,几朵白云在空中悠悠地飘着。我无意地向天空望了一眼,忽然我的视野中多了一样东西,飘来飘去,忽上忽下。我瞪大了眼睛,看清了——原来是一只粉红色的风筝,拖着长长的尾巴…..

啊!这风筝给静静的天空带来了几丝生气,使天空变得更加迷人,更有诗情画意了。

放风筝的孩子出现了,看样子有七八岁。一张可爱的面孔,忽闪着一双大眼睛,像两颗水灵灵的葡萄。身上雪白的衬衫,就像天空中那悠悠的白云。他一边奔跑一边高声喊着口口风筝飞起来了口风筝飞起来了口口风筝翱(áo)翔于蓝蓝的天空之中口牵动着我的心口

菜畦(qí)旁,我正看得入神,那风筝却忽然向下坠去。远处,那孩子正慢慢地拉回风筝线。风筝落地了,孩子呆呆地站着,看着前面的一畦菜苗。

天空又静了,连云儿也好像不高兴地徘(pái)徊(huái)着。真可惜,这醉人的景色,瞬间便消逝了。风筝在菜畦旁躺着,孩子却跑了……

一会儿,那孩子又出现在我的视野里,就像一朵白云悄悄地飘了过来、手中拿着菜苗,来到风筝坠落的地方,蹲下去,一双小手扒开松土,把菜苗栽上。嗅,他刚才踩倒了几棵菜苗,从自家菜地移了几棵给补上。

云儿多么纯洁,就如同孩子的心。风筝又飞起来了,在天空中飘飘扬扬,天空变得越发美了。朵朵云儿也似乎高兴地笑了……

1.如果你不会读“那风筝却忽然向下坠去”中的“坠”字,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坠”字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落;③垂在下面;③垂在下面的东西。这句话中应选第(①)种解释。

2.在文中的“口”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

3.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1)近义词:更加(更有)

(2)反义词:出现(消逝)

4.为什么作者最后觉得天空变得越发美了?

因为作者孩孩子们善良的品质所感动,觉得天空因孩子的心灵美而变得更美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aotouyinga.com/dgzz/112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