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方舟没有作品,就把自己打磨成最好的作品

年,蒋方舟受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邀请,开始了独自一人在东京的生活。

蒋方舟:没有作品,就把自己打磨成最好的作品

白宇洁

(财新实习记者)

“我在京东的一年挺好的,对物流业的变革充满了信心。”在8月5日的一条微博中,青年作家蒋方舟和网友一起调侃新书《东京一年》。

与以往的小说和散文作品不同,《东京一年》是一本日记书。年,蒋方舟受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邀请,开始了独自一人在东京的生活。每晚写日记是她从大学以来一直保持的习惯,也成为在东京这个陌生环境里少有的熟悉。

“回过头完整地看这一年,我能看到自己变化的轨迹。”她认为自己在这一年中,独居日本的心态由惶恐变得坦然,对自身写作的思索由茫然变得清晰。另外,她笑称,选择出版日记,也出于自己对日记体的一种“持之以恒的窥私癖”。

王朔曾在《昆明周记》中描绘参与笔会的作家在自助餐厅大快朵颐,茹志鹃也写过她带着女儿王安忆在美国超市买猪肉、牛肉的日常。蒋方舟在这些日记体文章里体会过阅读作者生活细节的快感。“这些细节可能只是作者感性地或不假思索地写出来的。但也许对读者来说,这恰好是最有价值的地方。”

回过头完整地看这一年,我能看到自己变化的轨迹。

为什么要出版日记

回忆起刚到日本的情境,蒋方舟说自己像一个“卖给大山的女人”。陌生的异国环境,加之过去习惯的通讯方式全部失效,让她一度茫然无措。在房间里封闭了几天后,她决定出门社交、旅游,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东京生活。

在豆瓣短评中,有许多网友质疑出版在国外吃喝休闲的经历价值何在。蒋方舟回应,东京一年的生活既闲适又严肃,她并非完全放空自己,大脑中对所见所感的思考并没有停止。

在8月5日的新书分享会上,蒋方舟借用别人评价《威尼斯日记》里阿城的话来形容《东京一年》里的自己:“冷静得不像一个观光客,却无辜得像一个孩子。”即使在浅草观看充满感官刺激的脱衣舞表演,她也会观察其他观众严肃的表情,思索予以表演者的掌声中所包含的意味,并在日记里写下对性文化、写作等问题的疑惑与看法。

“这种冷静和写作之间其实很难区分因果,因为某种意义上,我是在性格成型之前就投入到了写作当中。”儿时就被投掷到作家身份中的她,会不自觉地从自我中抽离,观察别人。

东京一年的生活既闲适又严肃,她并非完全放空自己,大脑中对所见所感的思考并没有停止。

“你很厉害,对什么事都能有观点,而且都很能清清楚楚说出来。”陈丹青在分享会上称赞蒋方舟。她回答:“这既是职业习惯使然,也是我对自身性格的一种补偿。”她说自己不愿意在文字里有过度的自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aotouyinga.com/dgwh/50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